PCB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的计算

在高速或高频电路板中,PCB中的寄生效应非常明显,这些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会引起串扰、EMI、信号完整性等问题。在处理高频、高速和混合信号PCB时,需要做一些特殊处理,以减小寄生效应对信号的影响。

为了减小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影响,我们需要知道它们是怎么产生的,才能对症下药。本节我们先来了解如何计算PCB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然后讨论如何减小它们的影响。

PCB上的导体一般有走线和过孔(焊盘、覆铜等都可以等效为走线),二者的结构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讨论寄生效应时,需要把这两种结构分别分析。

1)寄生电容

信号线/焊盘的寄生电容:

我们知道,平板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公式为:C=ε0*S/d;其中ε0是介电常数,S是相对的两个平板的面积,d是两个平板的距离。可以知道,在介电常数一定的情况下,正对的面积S越大、距离d越小,则电容越大。

由于在PCB的同一层上,信号线与信号线之间等效的正对面积很小,距离相对于相邻层之间的间距也很大,所以,同一层内的走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认为很小可以忽略;把走线覆盖的面积当作平板电容器的面积,相邻层的间距作为平板电容器的间距,忽略掉其他因素引起的小电容,寄生电容的产生就可以简化为平板电容器的电容。

可以如下图计算:(A为面积、d为与相邻参考层的间距,例子中K=4.7是把PCB板材的介电常数考虑进去了)

从这个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减小信号线、焊盘的寄生电容,在设计PCB时,一是要减小铜皮覆盖的总面积;二是要增加层间距(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选用层间距大的PCB层叠结构,或者挖空相邻层的参考面)

过孔的寄生电容:

过孔的寄生电容,不能等效成平板电容器,一般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D1为过孔的外径、D2为过孔周围铜皮挖空部分的圆直径、T为PCB厚度、εr为板材的相对磁导率)

从以上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要想减小过孔的寄生电容,需要使用小孔径的过孔、加大过孔和铜皮的间距、选用更薄的PCB板材。

2)寄生电感

信号线/焊盘的寄生电感

计算方法如下:(W是线宽、L是线长,H是铜厚)

这个公式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对寄生电感影响最大的是线长L,将L的长度缩短是减小信号线寄生电感的最有效方法。

过孔的寄生电感:

计算方法如下:(h是板厚、D是过孔直径)

从公式上可以看出,要减小过孔的寄生电感,需要减小板厚、增大过孔直径。

好了,本节的内容就分享到这了。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有更多学习资源分享:

PCB寄生电容是指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存在的电容,它会对电路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设计优化电路,需要了解计算PCB寄生电容PCB寄生电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行板电容电线电容。平行板电容是指两个平行平板之间的电容,它的大小与两个平行板之间的距离以及板之间的介电常数有关。而电线电容则是指板上的导线之间的电容,它的大小与导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导线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 要计算PCB寄生电容,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平行板电容电线电容的数值。对于平行板电容,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 = ε * e * A / d 其中,C表示电容的大小,ε表示介电常数,e表示板之间的距离,A表示两个平行板的面积,d表示导线之间的距离。 对于电线电容,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 = ε * L / d 其中,C表示电容的大小,ε表示介电常数,L表示导线的长度,d表示导线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PCB寄生电容的大小。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需求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程度来进行优化,例如通过调整板之间的距离、导线的布局等方法来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 总之,PCB寄生电容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优化电路中的电容影响,从而提高电路性能。通过合理设计布局,可以降低PCB寄生电容对电路的影响,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