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使用介绍

文章介绍了三极管的基本原理,包括PNP和NPN类型的区别,工作状态(截止、放大、饱和),以及如何利用它们的开关特性进行数字电路设计。以9013三极管为例,详细讲解了其在蓝牙复位电路中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三极管的初步认识

三极管主要的作用就是开关作用。分为PNP三极管和NPN三极管,其中9013与8050为npn型三极管,可以通用,其中9012与8550为pnp型三极管,可以通用。NPN和PNP两种三极管各引脚的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极管是一种很常用的控制和驱动器件,常用的三极管根据材料分有硅管和锗管两种,原理相同,压降略有不同,硅管用的较普遍,而锗管应用较少,本课程就用硅管的参数来进行讲解。三极管有 2 种类型,分别是 PNP 型和 NPN 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1
三极管一共有 3 个极,从上图来看,横向左侧的引脚叫做基极(base),中间有一个箭头,一头连接基极,另外一头连接的是发射极 e(emitter),那剩下的一个引脚就是集电极 c(collector)了。

三极管的原理三极管有截止、放大、饱和三种工作状态。放大状态主要应用于模拟电路中,且用法和计算方法也比较复杂,暂时用不到。而数字电路主要使用的是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只用到了截止与饱和两种状态,所以也只来讲解这两种用法。三极管的类型和用法总结了一句口诀:箭头朝内 PNP,导通电压顺箭头过,电压导通,电流控制。下面来解析口诀。大家可以看上图,三极管有 2 种类型,箭头朝内就是PNP,那箭头朝外的自然就是 NPN 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电路的需求来选择到底用哪种类型。

三极管的用法特点

关键点在于 b 极(基极)和 e 级(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情况,对于PNP 而言,e 极电压只要高于 b 级 0.7V 以上,这个三极管 e 级和 c 级之间就可以顺利导通。也就是说,控制端在b和e之间,被控制端是 e 和 c 之间。

同理,NPN 型三极管的导通电压是 b 极比 e 极高 0.7V,总之是箭头的始端比末端高 0.7V 就可以导通三极管的 e 极和 c 极。这就是关于“导通电压顺箭头过,电压导通”的解释,来看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以图2 为例介绍一下。三极管基极通过一个 10K 的电阻接到了单片机的一个 IO口上,假定是 P1.0,发射极直接接到 5V 的电源上,集电极接了一个 LED 小灯,并且串联了一个 1K 的限流电阻最终接到了电源负极 GND 上。如果 P1.0 由程序给一个高电平 1,那么基极 b 和发射极 e 都是 5V,也就是说 e到 b 不会产生一个 0.7V 的压降,这个时候,发射极和集电极也就不会导通,那么竖着看这个电路在三极管处是断开的,没有电流通过,LED2 小灯也就不会亮。如果程序给 P1.0 一个低电平 0,这时 e 极还是 5V,于是 e 和 b 之间产生了压差,三极管 e 和 b 之间也就导通了,三极管 e 和 b 之间大概有 0.7V 的压降,那还有(5-0.7)V 的电压会在电阻 R47 上。

这个时候,e 和 c 之间也会导通了,那么 LED 小灯本身有 2V 的压降,三极管本身 e 和 c 之间大概有 0.2V的压降,忽略不计。那么在 R41 上就会有大概 3V 的压降,可以计算出来,这条支路的电流大概是 3mA,可以成功点亮 LED。最后一个概念,电流控制。前边讲过,三极管有截止,放大,饱和三个状态,截止就不用说了,只要 e 和 b 之间不导通即可。要让这个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就是所谓的开关特性,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三极管都有一个放大倍数β,要想处于饱和状态,b 极电流就必须大于 e 和 c 之间电流值除以β。这个β,对于常用的三极管大概可以认为是 100。

那么上边的 R47 的阻值必须要来计算一下了。刚才算过了,e 和 c 之间的电流是 3mA,那么 b 极电流最小就是 3mA 除以 100 等于30uA,大概有 4.3V 电压会落在基极电阻上,那么基极电阻最大值就是 4.3V/30uA = 143K。电阻值只要比这个值小就可以,当然也不能太小,太小会导致单片机的 IO 口电流过大烧坏三极管或者单片机,STC89C52 的 IO 口输入电流最大理论值是 25mA,推荐不要超过 6mA,用电压和电流算一下,就可以算出来最小电阻值。

9013三极管使用实例

以SC1475A2的蓝牙复位电路为例,9013是NPN型三极管,集电极连接3.3V电源,基极连接控制管脚,发射极接地,如果要使得控制信号有效,产生大于0.7V的压降,需要B和E之间导通,①当PC2为低电平时,B和E之间没有压差。
②当PC2为高电平时,B和E产生压降,控制信号有效。因此控制方式为高电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链接

https://blog.csdn.net/u014453443/article/details/81117745

<think>好的,用户想查找关于三极管使用的电路设计或应用实例。我需要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来回答,并确保符合格式要求。首先,引用[1]提到了三极管开关电路的基本设计,可以作为第一个例子。引用[2]提到了红外发射管驱动电路,这是另一个应用实例。需要详细解释这两个电路的结构、参数选择和注意事项。同时,按照用户的要求,生成相关问题。注意使用正确的中文和LaTeX格式,比如变量用$V_{CE}$,公式用$$...$$。还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引用标识。接下来分步骤整理信息,确保结构清晰。</think>### 三极管应用电路设计实例 #### 1. 三极管开关电路设计 图1所示为典型的三极管开关电路[^1],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发射极通断。电路结构如下: ``` 电源(Vcc) — 负载(RL) — 集电极(C) 发射极(E) — 接地 基极(B) — 电阻(Rb) — 控制信号(Vin) ``` **设计要点**: - **基极电阻计算**:需满足饱和条件$I_B > \frac{I_C}{\beta}$,其中$\beta$为电流放大系数。例如,若负载电流$I_C=100\text{mA}$,$\beta=50$,则$I_B > 2\text{mA}$,电阻$R_b = \frac{V_{in} - V_{BE}}{I_B}$(假设$V_{BE}=0.7\text{V}$)。 - **负载匹配**:需确保$V_{CE(sat)}$足够小(通常$<0.2\text{V}$),避免三极管过热。 #### 2. 红外发射管驱动电路 图1参数显示红外发射管正向压降$V_F=1.2\text{V}$,最大电流$I_{F(max)}=100\text{mA}$[^2]。典型驱动电路设计如下: ``` MCU引脚 — 电阻(R) — 三极管基极(B) 发射极(E) — 接地 集电极(C) — 红外发射管 — 电源(Vcc) ``` **参数选择示例**: - 若MCU输出高电平为$3.3\text{V}$,三极管$\beta=100$,红外管工作电流$I_F=20\text{mA}$: - 基极电流$I_B = \frac{I_C}{\beta} = \frac{20\text{mA}}{100} = 0.2\text{mA}$ - 基极电阻$R = \frac{3.3\text{V} - 0.7\text{V}}{0.2\text{mA}} = 13\text{kΩ}$(取标称值$10\text{kΩ}$) #### 3. 三极管放大电路 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关键公式: $$A_v = -\frac{R_C}{r_e} \quad (r_e = \frac{25\text{mV}}{I_E})$$ 设计时需通过偏置电阻设置静态工作点,避免信号失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