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目标:
通过“现场5S”深入推进,让员工在正确理解“5S”的真实含义的基础上实践“5S”,3个月的时间把5S中前2S标准能够初步建立(达不到常态化维持),现场目视化程度显著提高,并通过5S打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提高和培养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完善公司的现场管理。
二、术语:
1、“红牌作战”:
在生产现场不断的寻找出所有需要进行改善的事物和过程,并用醒目的红色标识牌来标识问题的所在,然后通过不断增加或减少红牌,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促进“5S”管理提升的工具。
2、“反向红牌作战”
红牌作战活动一段时间后,现场存在的问题不是一线员工能解决的,所以打破正常的规律,红牌的发放由现场的一线员工,将自己工作长期困扰点张贴红牌,由各部门的主管领导给予解决。
3、定点摄影:
拍摄者站在同一位置,面向同一方向,用同一焦距对问题改善前后的状况进行阶段性拍照,以便清晰地对比改善前后的状况。
4、互诊活动:
各部门(各班组)之间到生产现场进行交叉互相诊断,帮助其他部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原则是一定不要考核,但是必须要改善)。
三、项目组织结构及职责:
1、成立公司“5S”推进工作小组
1.1 “5S”推进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5S”推进专员:
小组成员: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组建
2、职能职责
2.1 公司“5S”工作小组职责
2.1.1 组长职责:
a)负责试点区域“5S”方针的制定;
b)负责试点区域现场管理的整体策划;
c)负责试点区域现场“5S”管理制度、通报、计划、通知的审批;
d)主持试点区域每月一次生产现场“5S”现场检查
e)负责组织资源解决5S过程发现的问题,并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价。
2.1.2 副组长职责:
负责协助组长完成“5S”推进工作的相关事宜。
2.1.2 “5S”推进成员职责:
- 负责试点区域现场管理的整体策划和指导;
- 负责试点区域现场“5S”管理制度、通报、计划、通知的审核;
- 掌握试点区域“5S”活动的各项进度与实施成效;
- 负责定期组织开展“红牌作战”活动;
- 负责试点区域5S过程中问题的统计及改善计划的制定、改善进度的跟踪及效果评价。
四、活动规则
1、试点区域日常活动规则
1.1上班前班组长对上一个班后各责任区“5S”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督促整理;
1.2 生产进行中班组长每天至少2次检查班组“5S”活动情况,并形成记录或者通报。当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1.3 每日生产完成后各责任区负责人在各自负责区域进行“5S”活动;
1.4 各部门每周三、周五检查各班组“5S”开展情况(首先要检查各班组的检查记录),并形成通报;
2、公司推进小组活动规则
2.1 每周四定为公司“5S”活动日,试点区域“5S”推进组长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合理开展相关活动;
2.2 试点区域“5S”推进专员负责每天现场巡查,每周一次全面检查;
2.3 试点区域“5S”推进专员每月定期组织开展“红牌作战”、“定点摄影”和 “互诊”活动,确保“5S”工作有序推进;
2.4 在试点区域员工开展的“反向红牌作战”活动中的发现的各类问题逐级反应解决;
2.5 试点区域“5S”推进小组组长负责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活动,依据检查结果对各班组进行综合排序并在公司进行公告。
3、影响5S遵守问题的彻底解决
3.1 试点区域现场5S打造过程中,对于影响5S遵守的问题,成立改善攻关小组进行彻底解决;
3.2牵扯到问题改善的相关部门,必须无条件、全力以赴:
3.3对于问题解决程度,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总结和评价。
五、试点区域“5S”具体推进计划
周度 | 项目 | 具体内容 | 验收标准 | 责任单位 | 责任人 | 完成日期 | ||
整理活动 | ||||||||
第一周 | 成立组织架构 | “5S”专员的确定、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的确定 |
| |||||
第二周 | 彻底大整理活动 | 给试点区域“洗澡”活动的开展 |
| |||||
对专职人员的培训 | 对5S工作小组成员系统培训5S知识,及5S方案的讲解 | |||||||
|
| |||||||
培训活动 |
| |||||||
第三周 | 定期整理活动 | 将整理活动纳入制度化管理(清洁的导入) | 下发定期整理活动的通知,定于每周五下午作为定期整理日 | |||||
红牌作战模式的培训 | 对红牌作战的规则进行培训 | |||||||
“红牌作战”活动的导入 | 对整理不彻底的张贴“红牌”,并闭环改善 | |||||||
培训活动 | 本周度最后一天对各班组的培训情况进行抽查,了解员工对整理活动认知,5S小组负责每个班组抽查2-3人,做好排序。 | |||||||
第四周 第五周 | 随时整理活动 (员工素养的导入) | 持续开展定期整理活动 | 检查通报 | |||||
统计每个产生废弃物的工位 | 统计产生废物的名称、频次、量,以班组为单位做好台账 | |||||||
对统计台账进行分析、改善 |
| |||||||
评优活动 | 根据当前的活动内容对相关单位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按照规则进行奖励 | |||||||
第六周 | 按时间整理活动 | 制定物料存放数量标准 | 各工序标准在制的确定(整理的内涵、整顿的开始) | |||||
标准库存模式培训 | 标准库存制定模式的培训 | 顾问组 | ||||||
5S知识的考试 |
| |||||||
整理活动成果发布 |
| 顾问组参与 | ||||||
第七周 | 巩固维护期 | 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改善并标准化 | ||||||
整顿活动 | ||||||||
第八周 | 目视化系统推进 | 各种目视化标准的规范 |
| |||||
评优活动 | 根据当前的活动内容对试点区域各班组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按照规则进行奖励 | |||||||
第九周 | 三定活动的开展 |
|
| |||||
定点摄影活动模式培训 | 培训5S推进员 | 相关人员明白并开始使用定点摄影工具 | 顾问组 | |||||
定点摄影活动的开展 | 对各班组选定困难改善点,以摄影的方式持续改善 | “5S”定点摄影管理板,责任员工活动感言(见附件一) | ||||||
第十周 | 整顿活动总结 | 整顿活动成果发布 |
| |||||
整顿活动的固化 | 目视化手册更新 |
| ||||||
第十一周 | 巩固维护期 | 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改善并标准化 | ||||||
清扫活动 | ||||||||
第十二周 | 清扫工具的设定 | 对各班组配备清扫工具 | 各班组清扫工具完善 清扫工具标识、存放标准确定 | |||||
制定清扫标准及清扫对象 | 清扫的方法、清扫的对象(设备、地面、墙面、各种物品、桌椅) | 下发专项活动通知 | ||||||
清扫责任区域划分 | 各班组划分清扫区域到各班组 | 制造部区域责任图 | ||||||
各班组长将区域及物品分解到个人 | 班组区域责任图 | |||||||
制定区域责任标识牌 | 从室外大区域到室内工序区域全部制定责任人、管理者并目视化 | |||||||
评优活动 | 根据当前的活动内容对试点区域各班组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按照规则进行奖励 | |||||||
第十三周 | 清扫标准的制定 |
| 清扫活动检查标准的建立 | |||||
清扫当中发现各种问题的解决(设备) | 对清扫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立项、改善 | |||||||
清扫活动的总结 | 清扫活动成果发布 |
| ||||||
第十四周 | 巩固维护期 | 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改善并标准化 | ||||||
清洁活动 | ||||||||
第十五周 | 前3S的制度化、标准化 | “5S”评价体系的建立 “5S”检查标准、机制的形成 | “5S”活动管理办法 | |||||
第十六周 | “5S”专题活动的推进 | 各班组“5S”互诊活动的开展 | 互诊活动的通报 | |||||
各班组“5S”互诊活动的开展 | 互诊活动的通报 | |||||||
“5S”红牌作战的反向作战活动开展(由一线员工针对自己的困难点张贴红牌,管理人员为其解决) | 活动记录 | |||||||
评优活动 | 根据当前的活动内容对相关单位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按照规则进行奖励 | |||||||
第十七周 | 巩固维护期 | 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改善并标准化 | ||||||
素养的形成 | ||||||||
第十八周 | “5S”知识竞赛 | 各班组抽出2-3人参加公司“5S”知识竞赛活动 | 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 | |||||
员工行为规范 | 员工行为规范的系统推进 |
|
附件一:5S定点摄影展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