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介绍多栅指AlGaN/GaN HEMT功率器件,主要介绍电延迟现象、多栅指结构。
一、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多栅指结构?
功率器件要求之一为功率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就需要电流密度高、工作电压高,我们提高栅宽能够使得器件的实际输出电流提高。但是,一味的提高栅宽会导致一些问题。第一,寄生电阻提高;第二,栅宽不同位置处有可能出现相移现象;第三,器件面积不够分散,散热较差。因此,我们选择采用多栅指结构的器件。
二、电延迟现象
AlGaN/GaN HEMT器件主要应用于射频功率领域,当器件工作在较高频率时,有可能出现电路尺寸与电路最高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相比拟的情况。此时,传送到实际电路各处的电磁能量不是同时到达的。也就是说,此时的器件应该以分布参数电路的视角进行分析。
多栅指结构的原理就是,信号从栅极输入,分配到每个栅指中,在每个栅指器件单元放大,最后在漏端收集,实现较大的功率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栅极距离不同栅指之间距离差异较大,与电磁波波长可以比拟,那么电磁波之间就出现了相位差异,当电磁能量以不同的相位被放大后在漏极汇总时,有可能会出现能量的损耗,使得效率降低。
三、常见的多栅指结构器件
为了理解设计中的电延迟现象,我们主要对比两种多栅指结构的器件:平行栅和鱼骨栅。结构如下:
图1 平行栅结构
图2 鱼骨栅结构(不同单元之间连接结构)
先给出我们的结论:在相移这个问题上,鱼骨栅优于平行栅。我们可以观察到,当信号分别从他们的G端进入时,漏极对于放大信号的收集是不同的。对于平行栅而言,是放大完的信号接着被D端收集;对于鱼骨栅而言,最先被放大的信号确实离着收集端(D端)最远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移问题。
另外,鱼骨栅在热管理方面也要优于平行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