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引出

        转速单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用PI调节器实现转速稳态无静差,消除负载转矩扰动对稳态转速的影响,并用电流截止负反馈限制电枢电流的冲击,避免出现过流现象。但转速单闭环系统并不能按照要求充分控制电流的动态过程。

转速环控制的理想状态

        在电机起动过程中只有电力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在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希望转速负反馈发挥主要作用,使转速跟随给定,而电流负反馈不要起阻碍作用。为了使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以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嵌套。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4.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和静特性分析

 双闭环调速系统工作在稳态中,当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各变量之间有下列关系

\large U_{n}^{*}=U_n=\alpha n=\alpha n^* \\ U_{i}^{*}=U_i=\beta I_d=\beta I_{dL} \\ U_c=\frac{U_{d0}}{K_s}=\frac{C_en+I_dR}{K_s}=\frac{C_eU_{n}^{*}/\alpha +I_{dL}R}{K_s}

        在稳态工作点上,转速n是由给定电压U_{n}^{*}决定的,ASR的输出量U_{n}^{*}是由负载电流I_{dL}决定的,而ACR的输出量控制电压U_c的大小则同时取决于nI_d

P控制器和PI控制器的区别

        P控制器的输出量总是正比于其输入量的。而PI控制器的饱和输出为限幅值,而非饱和输出在动态过程中取决于输入量的积分。到达稳态时,输入为零,输出的稳态值是由它后面环节的需要决定的,后面需要PI控制器提供多达的输出值,它都能做到,直到饱和为止。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I_{dm}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速负反馈起主要调节作用。当负载电流达到I_{dm}时,对应于转速调节器为饱和输出U_{im}^{*},这时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起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作用,电机在一段时间内以最大电枢电流加速或减速。

4.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起动过程分析

 

 

 准时间最优控制的定义

        在设备物理条件允许下实现最短时间的控制称作“时间最优控制”,对于调速系统,在电动机允许过载能力限制下的恒流起动,就是时间最优控制。但由于电感的作用,在电机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电机电流不能突变,所以实际起动过程与理想起动过程相比有一些差距,不过这两段时间只占全部起动时间中很小的成分,无伤大局,故称作“准时间最优控制”。

 制动过程分析

        与起动过程类似,可以把制动过程分为正向电流衰减、反向电流建立、恒流制动和转速调节四个阶段,转速调节器在此四个阶段中经历了不饱和、饱和以及退饱和三种情况。

 

 

 总结

        1.转速调节器的作用

        1)转速调机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n很快地跟随转速给定U_{n}^{*}变化,稳态时可减少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

        2)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3)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2.电流调节器的作用

        1)作为内环的调节器,在转速外环的调节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U_{i}^{*}(外环调机器的输出量)变化。

        2)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

        3)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

        4)当电动机过载甚至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起快速的自动保护作用。一旦故障消失,系统自动恢复正常。安全保障对于系统的可靠运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4.3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参数设计

 

 

1.动态跟随性能指标

        (1)上升时间t_r

在跟随过程中,输出量从零起到第一次上升到C_{\infty}所经过的时间t_r称作上升时间。它表示动态响应的快速性。

        (2)超调量\sigma与峰值时间t_p

        在阶跃响应过程中,超过上升时间t_r以后,输出量可能继续增加,到达最大值C_{max}的时间称作峰值时间t_p,然后回落。C_{max}超过稳态值C_{\infty}的百分数称作超调量,即

\large \sigma =\frac{C_{\max}-C_{\infty}}{C_{\infty}}\times 100\%

超调量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超调量越小,相对稳定性越好。

        (3)调节时间t_s

调节时间又称过渡过程时间,用来衡量输出量全部调节过程的快慢。理论上,线性系统的输出过渡过程要到t=\infty才稳定,为了在线性系统阶跃响应曲线上表示调节时间,认为稳态值\pm 5\%(或\pm 2\%)的范围为允许误差带,以输出量达到并不再超出该误差带所需的时间定义为调节时间。显然,调节时间既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也包含着它的稳定性。

2.动态抗扰性能指标

         在控制系统中,扰动量的作用点通常不同于给定量,因此系统抗扰的动态性能也不用于跟随的动态性能。在调速系统中主要扰动来源于负载扰动和电网电压波动。当调速系统在稳定运行中,突加一个使输出量降低(或上升)的扰动量F之后,输出量由开始降低(或升高)直到达到稳态值的过渡过程就是一个抗扰过程。常用的抗扰性能指标为动态降落和恢复时间。         

        (1)动态降落\varDelta C_{\max}

        系统稳定运行时,突加一个约定的标准负扰动量,所引起的输出量最大降落值为\varDelta C_{\max}

        (2)恢复时间t_v

        从阶跃扰动作用开始,到输出量基本上恢复稳态,距新稳态值C_{\infty 2}之差进入某基准量C_b\pm 5\%(或取\pm 2\%)范围之内所需的时间,定义为恢复时间t_v

3.频域性能指标和伯德图

 

        反映系统性能的伯德图特征有下列四个方面:

        1)中频段以-20dB/dec的斜率穿越零分贝线,而且这一斜率占有足够的频带宽度,则系统的稳定性好。

        2)截止频率w_c越高,则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3)低频段的斜率陡、增益高,表示系统的稳态精度好(即静差率小、调速范围宽)。

        4)高频段衰减得越快,即高频特性负分贝值越低,说明系统抗高频噪声干扰的能力越强。

        以上四个方面常常是互相矛盾的。对稳态精度要求很高时,常需要放大系数大,可能使系统不稳定;增设校正装置使系统稳定,又可能牺牲快速性;提高截止频率可以加快系统的响应,又容易引入高频干扰;如此等等。应用线性系统控制理论进行设计时,往往需要多种手段反复试凑,在稳、准、快、抗干扰各方面取得折中,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4.4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动态抗扰性能指标

 

 

 动态抗扰性能指标

结论

        上述典型系统与参数的关系分析的比较详细,可以直接跳过看结论即可,这里直接给出一般情形下的较优参数,若按照典型i型系统进行参数最优调节,则取KT=0.5,即\xi =0.707K=w_c(当w_c<\frac{1}{T}时)。若按照典型ii型系统进行参数最优调节,则取h=5hKT的关系为K=\frac{h+1}{2h^2T^2}\tau =hT.

4.5 控制对象的工程近似处理方法

 (1)高频段小惯性环节的近似处理

 

 (2)高阶系统的降阶近似处理

 (3)低频段大惯性环节的近似处理

 

 以上内容均摘自《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四章,这里摘取了重点内容做一个汇总,方便以后自己查阅,感谢大家的阅读!!^_^

 

 

 

  • 34
    点赞
  • 24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电流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设计目的 转速电流闭环调速系统,因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比单闭环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其控制理念在调速领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与应用。通过对该系统的设计,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转速电流闭环调速系统设计中的工程设计方法,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设计步骤和内容 1.熟悉系统工作原理 2.选定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按设计要求选择系统的硬件电路(主电路、功率转换电路、滤波电路、各种保护电路、给定环节和反馈环节电路等) 3.建立系统动态模型,并控制要求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设计要求 控制需使系统满足下列指标: (1)调速范围D>10 (2)静差率s<5% (3)电流超调量σi<5% (4)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超调量σn<10%,调整时间ts<1s (5)当负载变化20%的额定值,电网波动10%额定值时,最大动态速降<10%,动态恢复时间<0.3s 设计说明书要求 设计说明书要求结构合理,内容条理清晰,图表清楚,一律采用A4纸张书写。内容除必须含盖设计步骤和设计内容外,最后还应包括设计体会、参考文献等内容。 设计有关参数 已知直流电动机:7.5W,220V,40.8A,1500r/min,电枢电阻Ra=0.398Ω,电枢回路总电阻R=1.64Ω,GD2=3.82N•m,采用三相桥试整流电路,放大倍数为Ks=40;给定电压和调节器限幅电压均为8V,电流滤波按1ms选择,转速滤波按5ms选择。
以下是转速电流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步骤: 1.建立模型:根据引用和引用中提供的信息,建立转速电流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模型。 2.设置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模型中的参数,例如电机参数、控制器参数等。 3.进行仿真:使用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 4.分析波形图: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波形图,观察转速电流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例如稳定性、响应速度等。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转速电流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代码示例: ```matlab % 转速电流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 建立模型 R = 1; % 电机内阻 L = 0.1; % 电机电感 J = 0.01; % 电机转动惯量 B = 0.1; % 电机摩擦系数 Kt = 0.01; % 电机转矩系数 Ke = 0.01; % 电机电动势系数 Kp = 1; % 转速环比例系数 Ki = 0.1; % 转速环积分系数 Kpi = 1; % 电流环比例系数 Kii = 0.1; % 电流环积分系数 % 设置参数 Ts = 0.001; % 采样时间 T = 10; % 仿真时间 V = 10; % 输入电压 w_ref = 100; % 设定转速 I_ref = 1; % 设定电流 % 进行仿真 sim('dc_motor_simulink'); % 分析波形图 figure; subplot(2,1,1); plot(t,w,t,w_ref*ones(size(t))); xlabel('Time(s)'); ylabel('Speed(rpm)'); legend('Actual speed','Reference speed'); subplot(2,1,2); plot(t,I,t,I_ref*ones(size(t))); xlabel('Time(s)'); ylabel('Current(A)'); legend('Actual current','Reference curren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