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重点归纳一下序列号管理。序列号是批次号的细分,具有唯一性。同一种物料只能选择序列号管理和批次管理中的一种。大部分离散制造企业会采用序列号管理,如:工业制造、汽车、计算机、高科技行业等,在生产、发货、配送等环节需要序列号指定特定实物。实物本身会刻印序列号或者铭牌,需要与SAP系统对应。SAP ECC系统序列号标准编码位数18。
1、序列号生成环节
1.1 生产订单/采购订单开具时确定序列号
1.2 生产订单/采购订单入库时确定序列号
SAP支持在不同的时间就来确认序列号,但是建议放在入库时建立序列号。这主要因为生产订单/采购订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相关单据正常执行。如果在开具环节就设置了序列号,就要耗费人力去处理这些特殊单据,费时费力。
2、序列号编码规则
SAP系统中序列号生成方式主要有2种,分别是人工赋值和系统自动生成。在SAP标准业务中,如果序列号没有一定的含义,那么通常设置系统自动生成。如果有特殊含义,则需要人工手动赋值或者做增强开发自动生成。
3、序列号管理
3.1 数据准备
一个物料要启用序列号管理,物料主数据“工厂数据/存储2”视图一般工厂参数“序列号参数文件”字段要做配置。
3.2 定义序列号参数(T-code:OIS2)
路径:IMG->工厂维护和客户服务->工厂维护和客户服务中的主数据->技术对象->系列号管理->定义系列号参数文件
1)存在的需求:如果勾选,表明先定义序列号,在业务交易期间不能指定新的序列号;如果不勾选,则在业务交易期间创建序列号。
2)种类:根据使用区别单独的技术对象的代码。
3)StkCK(序列号的库存检查):在标识规定系统在序列号分配期间系统是否执行存货检查。如果执行,系统还要确定如果发生有库存管理的库存不一致时,系统用于反应的通知类型(警告/错误)
——程序化过程
1)过程:序列号过程代码,代表不同的业务过程;例如:MMSL代表收发货时、PPRL代表下达订单时、SDAU代表创建销售订单时、SDLS代表交货单过账时.......
2)系列使用:在对应业务活动下,序列号使用限制;
3)EqReq(有/无设备需求的系列号):确定分配序列号时是否应该为每个编号创建一个设备主记录。
3.3 定义序列号参数——维护设备种类
路径:工厂维护和客户服务->工厂维护和客户服务中的主数据->技术对象->设备->设备种类->维护设备种类
1)设备种类参数(R):M 机器;P 生产资源/工具;S 客户设备;
2)无数字设备(A):控制序列号是否可以包含字母;
3)表明附有变更凭证的设备种类标识(C):使用此标识,定义修改凭证应被修改;
4)保持构造类型与物料编号同步(CTyp/MatNo):确保 构造类型和 物料号在 序列化设备的主记录里保持同步。
3.4 定义序列号(设备号)编号范围(T-code:OIEN)
路径:工厂维护和客户服务->工厂维护和客户服务中的主数据->技术对象->设备->设备种类->定义编号范围
3.5 定义序列号参数——定义设备类别的附加业务视图(T-code:OIEN)
路径:工厂维护和客户服务->工厂维护和客户服务中的主数据->技术对象->设备->设备种类->定义设备类别的附加业务视图
1)销售设备(S):控制“销售与分销”视图的显示;
2)支持的配置(C):控制“配置数据”视图的显示;
3)当维护设备时序列数据(SD):控制“序列数据”视图的显示;
3.6 物料主数据“序列化层次”字段使用(T-code:MM01/MM02)
序列化层次:空值表示在手工分配序列号时,给出的序列号不在定义编号范围内,不提示错误,正常通过;如果1值表示在手工分配序列号时,给出的序列号不在定义编号范围内,提示错误,不允许通过;
4、序列号业务
序列号业务可能涉及采购订单、销售订单、生产订单以及其它发货;
4.1 采购订单序列号(采购订单&采购入库)
如果采购订单对应行项目的物料维护了“序列号参数文件(采购订单相关)”,且该参数文件“存在的需求”字段勾选了,则在采购订单创建/收货环节就需要在“序列号”页签维护序列号,否则系统会拦截报错。
(略)
4.2 出货序列号
(略)
4.3 销售订单发货序列号(VL01N)
4.4 生产订单创建序列号(CO01)
总结:序列号可以使管理精细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一般公司在针对序列号管理上,比较慎重,要注意序列号管理范围和业务环节。我们选择物料启用序列号管理,一般会选择高价值,低周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