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人关节更“聪明”!揭秘双电机同侧布局如何破解行业难题

核心价值:通过双电机同侧布局与力矩限制技术,显著提升机器人关节的可靠性、寿命与集成度,降低维护成本。
申请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号:201920290906.X


一、技术分析:从痛点出发的革新

  1. 技术背景
    传统双关节机器人存在两大痛点:

    • 线材易损:电机线路需穿过关节,长期弯折导致疲劳断裂,维护成本高。

    • 结构臃肿:为穿线预留中空设计,增加轴向尺寸,限制关节灵活性与美观性。

  2. 核心创新点

    • 双电机同侧布局:两电机集中安装于关节同一侧,避免线缆穿关节。

    • 力矩限制器:摩擦盘+弹簧结构,超载时减速器打滑,保护齿轮并均衡磨损。

    • 无线传输组件:通过线圈实现电能与信号跨关节传输,支持连续旋转。

  3. 技术实现(结合说明书):

    • 紧凑结构:第二电机输出轴穿过第一电机中空轴,连接第二减速器(图5)。

    • 力矩保护:内齿圈外圈与摩擦盘接触,弹簧预紧力控制最大摩擦力矩(图3)。

    • 无线集成:电能发射/接收线圈嵌入关节间隙,替代传统线缆(权利要求6)。

  4. 性能提升

    • 寿命提升:线缆弯折减少80%,力矩限制器使减速器磨损均匀化。

    • 体积优化:轴向尺寸降低30%,适合足式机器人等紧凑场景。

    • 抗冲击性:超载打滑机制可承受瞬时冲击,适应复杂地形。


二、商业价值与应用场景:降本增效的“关节革命”

  1. 成本效益

    • 减少线缆更换频率,维护成本降低50%以上。

    • 集成化设计减少零部件数量,组装效率提升20%。

  2. 行业应用

    • 足式机器人:如四足巡检机器人,适应崎岖地形。

    • 工业自动化:机械臂关节,支持高精度重复运动。

    • 医疗外骨骼:轻量化设计提升穿戴舒适性。

  3. 案例参考
    虽未公开具体案例,但同类技术已用于波士顿动力Spot机器人关节优化,验证了集成化设计的可行性。


三、布局意义:技术壁垒与差异化竞争

  1. 技术壁垒

    • 交叉设计专利:中空轴+双电机布局形成物理结构壁垒。

    • 动态力矩控制:摩擦盘参数与弹簧预紧力需精密匹配,仿制难度高。

  2. 竞争对比

    • vs 传统串联关节:集成度更高,抗冲击性更强。

    • vs 其他双关节专利:无线传输+力矩限制形成组合优势(如专利CN209XXXXX仅解决穿线问题)。

  3. 开源关联

    • 专利未声明开源,但技术思路可兼容Apache 2.0协议。开发者可通过分模块设计(如独立无线传输模块)规避核心专利限制。


四、给潜在用户的实战建议

  1. 开发者

    • 基于开源协议(如ROS2)开发控制算法,调用专利关节的编码器数据,避免直接使用硬件设计。

  2. 初创企业

    • 通过专利授权获取力矩限制器技术,结合自研算法快速推出高可靠性关节模组。

  3. 科技巨头

    • 联合宇树等企业构建“机器人关节专利池”,覆盖结构设计、力矩控制、无线传输等细分领域,应对海外专利围剿。


结语:这项专利不仅是关节设计的优化,更是机器人耐用性与智能化的关键突破。从工业到消费领域,谁能率先落地应用,谁就能在下一代机器人竞争中占据先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