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阅读: Sliding Mode Momentum Observers for Estimation of External Torques and Joint Acceleration

相关背景

  1. 使用动量观测器来估计外力是由Actuator failure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using generalized momenta提出的。其为一个一阶滤波版本的外力估计,达到了渐进收敛。
  2. 综述研究 Robot collisions: A survey on detecti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3. 观测摩擦力 Friction observer and compensation for control of robots with joint torque measurement

本文给出了一个新的观测器,达到了有限时间收敛,并且该方法能够扩展到任务空间来估计外力的力旋量。

动量观测器

首先回顾经典的一阶动量观测器,然后给出本文的主要工作:滑膜观测器。
经典的一阶观测器需要两个假设:

  1. 动力学模型完全已知
  2. 摩擦力已知或者可以忽略

新的观测器同样需要这两个假设,因为任何不包含在模型中的力都会被估计到外力中。
动力学方程
M ( q ) q ¨ + C ( q , q ˙ ) q ˙ + g ( q ) = τ + τ e (1) M(q)\ddot{q}+C(q,\dot{q})\dot{q}+g(q)=\tau+\tau_e \tag{1} M(q)q¨+C(q,q˙)q˙+g(q)=τ+τe(1)
定义广义动量
p = M q ˙ p=M\dot{q} p=Mq˙
使用无源性质,其对时间的导数为
p ˙ = τ + τ e − C q ˙ − g + M ˙ q ˙ = τ + τ e + C T q ˙ − g (4) \dot{p}=\tau+\tau_e-C\dot{q}-g+\dot{M}\dot{q}\\ =\tau+\tau_e+C^T\dot{q}-g \tag{4} p˙=τ+τeCq˙g+M˙q˙=τ+τe+CTq˙g(4)

A.一阶动量观测器

r =    K o ( p − ∫ 0 t ( τ + C T q ˙ − g + r ) d s − p ( 0 ) ) (5) r=\,\,K_o\left( p-\int_0^t{\left( \tau +C^T\dot{q}-g+r \right) ds}-p\left( 0 \right) \right) \tag{5} r=Ko(p0t(τ+CTq˙g+r)dsp(0))(5)
这样定义出来的 r r r满足下面这个特性
r ˙ = − K o ( r − τ e ) \dot{r}=-K_o(r-\tau_e) r˙=Ko(rτe)
r r r τ e \tau_e τe的一阶滤波,并且时间常数为 T o , i = 1 / k o , i T_{o,i}=1/k_{o,i} To,i=1/ko,i,其中 K o = d i a g ( k o , i ) K_o=diag(k_{o,i}) Ko=diag(ko,i),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带宽和容许噪声来选取 K o K_o Ko。同时,因为是一阶滤波,其对外力的估计有相应的相位滞后。

B.滑膜动量观测器

1)SOSM观测器

核心要点是将(4)写为如下形式
τ + C T q ˙ − g = p ˙ − τ e \tau +C^T\dot{q}-g=\dot{p}-\tau_e τ+CTq˙g=p˙τe
用左边的已知项来计算右边的未知项,以此在有限时间内估计出动量。进一步,estimated momentum dynamics与real momentum dynamics这两动态系统之间的差异就是外部力矩。
为了满足理论严谨性,这里有一些对外部力矩 τ e \tau_e τe的要求,但出于实用角度,直接忽略。所以,考虑如下的观测器
p ^ ˙ = τ + C T q ˙ − g − T ∣ p ~ ∣ 1 2 s g n ( p ~ ) + σ σ ˙ = − S s g n ( p ~ ) \begin{aligned} \dot{\hat{p}}&=\tau +C^T\dot{q}-g-T|\tilde{p}|^{\frac{1}{2}} sgn \left( \tilde{p} \right) +\sigma\\ \dot{\sigma}&=-Ssgn\left( \tilde{p} \right) \end{aligned} p^˙σ˙=τ+CTq˙gTp~21sgn(p~)+σ=Ssgn(p~)
这里 p ~ = p ^ − p \tilde{p}=\hat{p}-p p~=p^p既估计的动量与当前动量的差, S S S T T T是满足一定的有条件的正定对角矩阵,详细的要求在附录里。这些要求是为了保证有限时间收敛。
这个观测器所导致的的误差动力学是
p ~ ˙ = − T ∣ p ~ ∣ 1 2 s g n ( p ~ ) + s s ˙ = − S s g n ( p ~ ) − τ ˙ e (8) \begin{aligned} \dot{\tilde{p}}&=-T|\tilde{p}|^{\frac{1}{2}}sgn \left( \tilde{p} \right) +s\\ \dot{s}&=-Ssgn \left( \tilde{p} \right) -\dot{\tau}_e\\ \end{aligned} \tag{8} p~˙s˙=Tp~21sgn(p~)+s=Ssgn(p~)τ˙e(8)
因为STA的鲁棒性, ( p ~ , s ) = ( 0 , 0 ) (\tilde{p}, s)=(0,0) (p~,s)=(0,0)是一个全局有限时间收敛的平衡点,因此有 σ → τ e \sigma\rightarrow \tau_e στe
另外,这个观测器有对广义动量的估计,因此可以用它来估计加速度
q ^ ¨ = M − 1 p ^ ˙ = d d t ( M − 1 ) p ^ \ddot{\hat{q}}=M^{-1}\dot{\hat{p}}=\frac{d}{dt}\left( M^{-1} \right) \hat{p} q^¨=M1p^˙=dtd(M1)p^
虽然理论上这个观测器能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但在实用中因为模型不确定性、采样时间、震颤效应等影像,不可避免的将导致对外力的估计噪音。

2)SOSML观测器

在原本的SOSM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先性项
p ^ ˙ = τ + C T q ˙ − g − T 1 ∣ p ~ ∣ 1 2 s g n ( p ~ ) − T 2 p ~ + σ σ ˙ = − S 1 s g n ( p ~ ) − S 2 p ~ \begin{aligned} \dot{\hat{p}}&=\tau +C^T\dot{q}-g-T_1|\tilde{p}|^{\frac{1}{2}}sgn\left( \tilde{p} \right) -T_2\tilde{p}+\sigma\\ \dot{\sigma}&=-S_1sgn\left( \tilde{p} \right) -S_2\tilde{p}\\ \end{aligned} p^˙σ˙=τ+CTq˙gT1p~21sgn(p~)T2p~+σ=S1sgn(p~)S2p~
相比于SOSM,这个观测器的收敛性没变,仍然是有限时间收敛,但是其在原理平衡点的地方行为行为更好。在靠近原点处,非线性(滑膜)部分站主要作用,在远离原点处,线性部分其主要作用。

参数选取

A. 一阶观测器

为了达到 r → τ e r\rightarrow \tau_e rτe,需要 K o K_o Ko尽可能的大,但是大 K o K_o Ko会放大噪音。假设噪音来源于速度的测量误差 q ˙ m e s = q ˙ + ϵ \dot{q}_{mes}=\dot{q}+\epsilon q˙mes=q˙+ϵ ϵ \epsilon ϵ是一个高频无偏噪音,则有
Δ r ϵ = r o b s − r = K o ( M q ˙ m e s − M q ˙ ) = K o M ϵ \varDelta r_\epsilon = r_{obs}-r=K_o(M\dot{q}_{mes}-M\dot{q})=K_oM\epsilon Δrϵ=robsr=Ko(Mq˙mesMq˙)=KoMϵ
这个角速度的测量噪音会被放大

B. SOSM和SOSML观测器

对SOSM, T T T S S S参数的选择需要满足稳定性条件,先选择 S S S后选择 T T T S S S σ \sigma σ导数的绝对值,他决定了跟踪能力。如果外界力矩大于 σ \sigma σ,则观测器无法跟踪。这个条件也反应在 τ e \tau_e τe需要有一个确定的全局Lipschitz常数。
为了选取 T T T,将SOSM的误差动力学(8)改写为
p ~ ˙ = − T ∣ p ~ ∣ 1 2 s g n ( p ~ ) − ∫ 0 t S s g n ( p ~ ) d s − τ e \dot{\tilde{p}}=-T|\tilde{p}|^{\frac{1}{2}}sgn\left( \tilde{p} \right) -\int_0^t{Ssgn\left( \tilde{p} \right) ds}-\tau _e p~˙=Tp~21sgn(p~)0tSsgn(p~)dsτe
这个形式可以理解为一个非线性的PI控制器, T T T是比例增益, S S S是积分增益,过大的 T T T会导致超调,过小的 T T T收敛性差,从经验出发可以从 T = 1.6 S T=1.6\sqrt{S} T=1.6S 开始调整。

对SOSML,线性部分与二阶部分相关,因此 T 2 T_2 T2 S 2 S_2 S2的选取是在调整阻尼特性 T 1 T_1 T1 S 1 S_1 S1的选取与SOSM类似。

在相同的截止频率下,FO,SOSM,SOSML的阶跃响应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起来似乎FO表现与SOSML差异不是很大。
但是从追踪性能来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无噪音情况下的FO与SOSML的对比,SOSML的相位滞后明显小于FO。
在噪音环境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FO来讲,大噪音不会导致更大的滞后,但是会增大输出的噪音,这是因为FO是个一阶线性滤波器。而对SOSML来说,大测量噪音会导致更大的滞后,但是不会在输出上导致明显噪音。

总体来说对比是

  • FO的输出噪音与 K o K_o Ko和系统的惯性成正比,而SOSML的噪音只与增益 S 1 S_1 S1有关
  • FO的动态响应只受增益 K o K_o Ko影像与噪音无关,而SOSML受增益和噪音大小影像,噪音大会导致滞后大
  • FO的噪音幅值与速度噪音的能量成正比,而SOSML的噪音则不受影像比较固定。

附录

给定系统
x ˙ 1 = − k 1 ∣ x 1 ∣ 1 2 s g n ( x 1 ) − k 2 x 1 + x 2 + ρ 1 ( t , x ) x ˙ 2 = − k 3 s g n ( x 1 ) − k 4 x 1 + ρ 2 ( t , x ) \begin{aligned} \dot{x}_1&=-k_1|x_1|^{\frac{1}{2}}sgn \left( x_1 \right) -k_2x_1+x_2+\rho _1\left( t,x \right)\\ \dot{x}_2&=-k_3sgn \left( x_1 \right) -k_4x_1+\rho _2\left( t,x \right)\\ \end{aligned} x˙1x˙2=k1x121sgn(x1)k2x1+x2+ρ1(t,x)=k3sgn(x1)k4x1+ρ2(t,x)
假定干扰部项是全局有界,满足
∣ ρ 1 ∣ ≤ δ 1 ∣ x 1 ∣ 1 2 + δ 3 ∣ x 1 ∣ ∣ ρ 2 ∣ ≤ δ 2 + δ 4 ∣ x 1 ∣ |\rho _1|\le \delta _1|x_1|^{\frac{1}{2}}+\delta _3|x_1| \\ |\rho _2|\le \delta _2+\delta _4|x_1| ρ1δ1x121+δ3x1ρ2δ2+δ4x1
其中 δ i ≥ 0 \delta_i\ge0 δi0是已知常数。如果增益满足以下不等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则原点是全局渐进稳定的平衡点,并且所有轨迹都有限时间收敛到原点。

  • 1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 回答1: 《电机系统滑模控制》这本书的第6章主要讲述了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在电机系统中的应用。本章首先介绍了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详细探讨了滑模控制在电机系统中的实施方法和优化技术。 在第6章的开头,作者简要介绍了滑模控制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引入一个滑动面,使系统状态从一个运动区域转移到另一个运动区域,从而实现控制目标。接着,作者详细讨论了滑模表面的设计和选择原则,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合适的滑模控制律来实现系统的稳定和性能优化。 在本章的后部分,作者将滑模控制应用于具体的电机系统,包括直流电机控制、交流电机控制以及步进电机控制等。对于每个具体的电机系统,作者详细介绍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参数选择原则。此外,还讨论了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限制条件,如电机不确定性、摩擦力等因素的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 最后,本章还提供了一些案例研究和仿真实验,以验证滑模控制在电机系统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这些案例研究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电机系统,不同的控制目标和实际应用环境下的控制问题。 总的来说,第6章《电机系统滑模控制》是本书中的重要章节,它系统地介绍了滑模控制在电机系统中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和优化技术。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滑模控制的原理和应用,为解决电机系统控制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 回答2: 这本书《电动机械系统的滑模控制》的第6章主要讲述了滑模控制在电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第6章首先介绍了电动机械系统的特点和模型,包括电动机的动态特性、力学特性以及控制系统中所涉及的各种元件和参数。接着,章节详细介绍了滑模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解释了滑模控制对于电动机械系统的优势和适用性。 在本章中,还介绍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书中详细讲解了滑模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一些针对电动机械系统的滑模控制器设计算法。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滑模控制器的参数选择和调整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滑模控制。 在第6章的后半部分,书中还讨论了滑模控制在电动机械系统中的一些特殊应用,包括扭矩和速度控制、位置控制以及力矩控制等。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仿真实验,阐述了滑模控制对于电动机械系统在不同控制任务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综上所述,第6章主要介绍了滑模控制在电动机械系统中的原理、设计和应用。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滑模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滑模控制方法解决电动机械系统中的控制问题。 ### 回答3: 《滑模控制在电机系统中》这本书的第6章主要讲述了滑模控制在电机系统中的应用。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滑模面的控制方法,通过调节控制器的参数和输入信号,实现系统输出状态滑动到所定义的滑模面上,从而实现对系统精确控制的目标。 第6章首先介绍了滑模控制在电机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然后,详细解释了传统的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滑模面的选择、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和参数调节方法等。接着,介绍了一些经典的滑模控制器结构,如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的滑模控制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滑模控制器等,以及它们在电机系统中的应用。 在第6章的后半部分,探讨了滑模观测器的应用。滑模观测器是一种用于估计系统状态的辅助控制器,通过测量系统输出和输入信号的差异来实时估计系统的状态,以实现滑模控制。本章介绍了滑模观测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并探讨了滑模观测器在电机系统中的应用,例如电机速度估计、位置估计等。 最后,第6章还提供了一些拓展内容,介绍了滑模控制在一些特殊电机系统中的应用,如步进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等,并介绍了一些滑模控制的优化方法和研究方向。 总的来说,第6章是关于滑模控制在电机系统中的应用的详细介绍,涵盖了滑模控制器和滑模观测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它们在电机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该章节对于电机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