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与转换:认知灵活性的促进作用

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与转换:认知灵活性的促进作用

高伟',陈圣栋',陈永强",何飞澜',杨洁敏”,袁加锦*

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2.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66

*联系人,E-mail: yuanjiajin168 @sicnu. edu.cn

摘要:

认知灵活性缺陷情绪失调被普遍认为是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典型特征.尽管认知灵活性被认为在情绪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不同方面的贡献如何及其影响机制迄今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将结合现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系统阐述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的促进作用,并从情绪调节倾向性、有效性、灵活性及适应性4个方面重点分析其影响机制.具体而言: (1)认知灵活性能促进个体倾向使用对身心健康发挥保护性作用的情绪调节策略; (2) 认知灵活性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降低情绪反应强度来促进个体的情绪调节有效性; (3)认知灵活性通过促进个体对变化的情境做出快速反应为情绪调节灵活性提供必要条件; (4)认知灵活性还能通过降低多目标权衡中的认知负荷来提升个体的情绪调节适应性.总之,认知灵活性通过促进个体对保护性策略的使用,有效降低情绪反应以及对变化的情境和目标做出快速权衡来对情绪调节发挥作用、明确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不同方面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情绪失调疾病存在认知缺陷的内在机制,并从认知灵活性的角度为改进抑郁、焦虑等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

认知灵活性, 情绪调节倾向,情绪反应,情绪调节灵活性,适应性

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是维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4.个体内在的灵活性能够促进其生理功能的健康发展,而灵活性的消退和缺失可能会导致个体出现老化和压力相关的心理疾病5-6. 个体灵活性的削弱还是慢性社会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发生的机制之一7-8. 因此,对灵活性的深人分析和理解对个体成功地适应社会生活和治疗心理健康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灵活性涵盖许多不同的类型9-11,认知灵活性作为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认知灵活性这一概念最早被定义为根据情况变化的需求产生或变换反应方式的能力12,关于执行功能的研究已经对认知灵活性在心理方面的作用和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13,14. 根据不同领域的侧重点,研究者们会关注认知灵活性的不同方面.在情绪调节领域,认知灵活性被认为是--种根据情景需求和个人目标,适应性地改变思维过程的能力15~17.许多研究发现,认知灵活性与一-系列积极的认知能力相关,如:集中注意力、抑制无关刺激、更好地控制思维,而不会陷入非适应的、僵化的思维习惯当中18. 这些认知能力均与情绪调节过程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更重要的是,情绪调节的失败也常常与个体的认知功能失调联系起来,如:焦虑症、抑郁症等情绪失调疾病的产生已被证明与个体在认知灵活性方面的缺陷有关19-21.

研究普遍认为,认知灵活性与情绪调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例如,发展心理学的证据就表明,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认知灵活性和情绪调节存在双向的整合作用,两者可能共享相同的神经机制,并共同促进人格健全发展22.因此,前人对认知灵活性与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从目标和功能两个方向来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考察23.一方面,研究者们将情绪调节看作是一种心理功能,主要关注情绪调节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例如,个体对愤怒情绪的有效管理和认知灵活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24,25],而有效的问题解决也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高认知灵活性水平[26.27]. 另一方面, 研究者们也将情绪调节看作是一种目标,主要考察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的影响.例如,研究发现,高水平的认知灵活性与认知重评策略的成功使用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认知重评的调节效果也会受到认知灵活性的影响28.29,相反,认知不灵活则会使个体维持冗思状态,表现为拒绝让新信息来改变自身固有的认知或行为,导致个体在过滤和摆脱消极信息方面有很大的困难,进而引发一系列情绪问题27,30.近年来,研究者们又进一步考虑到不同情境的变化和需求,认为认知灵活性是个体应对和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有研究表明,认知灵活性越低的个体对连续变化情绪场景的反应越强烈,越难以脱离负性情绪31.由此可见,认知灵活性不仅会对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产生影响,而且会在情绪调节策略变化时发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的促进作用可能会进-步带来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收益.有研究发现,认知灵活性可以通过促进个体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来提升其心理弹性与生活幸福感32,来自正念和冥想训练的证据也表明,提升认知灵活性可以帮助情绪失调疾病患者缓解自身的焦虑与抑郁情绪33,34.这些结果表明,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的促进作用能够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进一步澄清两者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情绪调节失调的内在机制,并为正念冥想等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的促进作用,那么首先需要确定情绪调节的哪些方面可能会受到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从情绪调节被概念化之后,有研究根据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来考察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35,36.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从关注策略的使用倾向和调节效果(即情绪调节的倾向性与有效性)转变到关注个体是如何灵活地使用策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境需求(即情绪调节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例如,早期研究通过考察不同策略与精神病理症状之间的联系确定了哪些策略是与情绪障碍相关的风险或保护性因素,如认知重评就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的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37,38,而后来研究又发现,情绪调节还需要考虑策略转变与情境需求,如认知重评与注意分散相比,在高唤醒情境下并不适用39.40.由此可见,以往研究已经从策略的倾向性、有效性、灵活性与适应性等角度对情绪调节进行了探索,然而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这4个方面的作用如何目前尚未明晰.因此,本文将首先基于现有的认知控制模型阐明认知灵活性促进情绪调节的理论基础.然后,结合以往实证研究的证据从情绪调节倾向性、有效性、灵活性及适应性4个方面阐述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发挥的促进作用,并进- - 步分析这些作用产生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将认知灵活性与传统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相结合的设想,为深人理解认知灵活性与情绪调节两者的关系奠定基础.

1 认知灵活性促进情绪调节的理论基础

情绪调节这一概念最早被认为是“个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并了解如何对感受到的情绪进行体验和表达的过程“36,其核心思想是“因为情绪是一个随时间变化而不断产生的多成分过程,所以情绪调节应当涉及情绪动力学的改变”。基于此, Gross36提出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该模型对情绪诱发和情绪调节发生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根据情绪产生过程中受影响的不同阶段来区分情绪调节策略,包括先行关注策略( antecedent-focused strategies)和反应关注策略(response- focused strategies). 在此基础上,结合动物和人类脑成像研究证据, Ochsner 和Gross41又提出了情绪认知控制模型.该理论模型认为,情绪的产生与调节是由掌管执行功能过程的前额叶~扣带回系统和掌管各种类型的情绪性评价过程的皮层下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包括自下而上的情绪评价系统和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系统.大脑神经网络一方面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编码刺激的情绪属性,对不同类型的情绪进行评价,产生不同类型的情绪反应42;另一方面,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执行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和情绪表达或体验的认知控制,对其调节、疏导以及改变评价情绪刺激物的方式43.44. 情绪认知控制理论认为,个体调节情绪会涉及两种高级形式的认知加工:(1)采用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来改变心理对情绪刺激的描述方式,从而使评价系统对新的描述产生反应; (2) 直接改变行动或刺激事件所带来的情绪反应,并在之后利用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对这些预测性的关系进行更新.在这两种情况下,执行功能都改变了个体对刺激和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表征方式[45].情绪认知控制理论整合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系统的功能,强调两类系统的相互影响可以作用于个体的情绪调节,从而帮助人们随时根据情境的变化进行动态的反馈调整.总之,在情绪调节这一动态过 程中,个体会受到内在执行功能过程与外在环境的共同影响.这一方面强调了执行功能在情绪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 面也提示后续研究者需要关注调节策略与情境的相互作用.

因此,后续研究将情境因素逐渐也纳人到研究中来,强调个体使用策略随情境变化的能力,并提出情绪调节灵活性的概念基于早期心理防卫机制与应对策略的研究证据,Aldao等人[4]提出了情绪调节灵活性理论.该理论强调,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关键是调节策略随情境变化而改变,两者在时间上的协变程度是衡量个体情绪调节灵活性的标准、而至于最终个体的情绪调节行为是否具有适应性,还要考虑它是否促进了个体的目标寻求(goal pursuit)(外在目 标,如减肥成功;或内在目标,如心情舒畅)46-48. 最近, Pruessner等人[3]又基于情绪调节灵活性理论提出了情绪调节灵活性的认知控制框架模型.该框架模型认为,执行功能描述了一系列高阶认知过程和能力(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及认知抑制)[3,49],它允许个体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灵活的反应,并成功地进行目标导向行为.以往理论与研究认为,在概念上执行功能和情绪调节存在显著重叠[2,50],因为两者都可以被解释为在变化的环境中以目标为导向的监管活动的形式.这与来自神经成像的证据保持一致,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都涉及额顶叶网络这两个区域51-53.认知控制框架模型又将执行功能的3个成分与动态的情绪调节灵活性(策略的抑制、更新与转移)进行整合,强调成功的情绪调节需要一种动态调整监管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境需求和目标的能力.基于此,他们还提出执行功能的3个成分能帮助个体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境对情绪调节过程的3个阶段进行监测和调整: (1)是否需要情绪调节策略的决定(识别阶段),(2)从可用策略中选择调节策略(选择阶段); (3)采用不同策略并进行实施(实施阶段).该理论框架提示,执行功能在策略使用、策略变化及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境需求和目标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情绪认知控制模型与情绪调节灵活性认知控制框架的理论强化了我们对执行功能过程是如何影响情绪调节不同方面的理解、前者强调执行功能会在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中发挥作用,后者强调执行功能也会在情绪调节策略变化时产生影响,最终帮助个体达到目标以适应变化的情境需求.尽管目前没有研究系统考察过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的影响,但基于现有的理论基础,认知灵活性作为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认知灵活性会对情绪调节的不同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2 认知灵活性在策略使用中的作用

随着情绪调节理论与模型的提出,早期研究关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情况,主要包括情绪调节的倾向性与有效性、倾向性是指个体习惯使用某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程度.前人研究认为,情绪调节倾向性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个人倾向性特质54-55.有效性指个体在面对情绪刺激时自身情绪反应的变化程度,以往研究认为,情绪反应程度越低则个体的情绪调节越有效[56-57].截至目前,许多研究证据表明,情绪失调与情绪调节倾向性和有效性这两方面均存在密切关联,如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在使用认知重评策略时存在困难,并且在面对负性情绪刺激时的主观体验与生理反应都明显高于健康个体[58-59].来自临床研究证据则表明,认知灵活性缺陷是焦虑、抑郁等疾病的典型特征,因此认知灵活性可能会在情绪调节倾向性和有效性这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2.1 认知灵活性与情绪调节倾向性

前人研究已经考察了不同情绪调节倾向性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以确定哪些策略是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风险因素或保护性因素、认知灵活性被认为与积极的认知能力相关,如能更快地转变思维而不会陷人僵化的思维习惯当中18,并且缺乏认知灵活性已经被证明与各种不良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17,20,21].因此,在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保护性作用的情绪调节倾向可能会受益于认知灵活性的促进作用.研究者们基于情绪调节理论与模型相继开发出不同的量表与问卷来衡量个体的情绪调节倾向性,如:情绪调节问卷、反刍思维量表等,并检验了不同情绪调节倾向与个人的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工作表现及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60-62]. 例如,Gross和John[62]通过情绪调节问卷测量个体使用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倾向,结果发现,认知重评与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高的生活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而表达抑制倾向的个体会有更差的人际关系、更低的生活幸福感精神病理学研究也发现,具有认知重评倾向的个体会有更低的抑郁水平,而高反刍倾向则认为是抑郁症患者的典型情绪调节特征[63~65].因此,相比于表达抑制与反刍等策略,习惯使用认知重评已被认为是- -种对 心理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的情绪调节倾向[37,50],那么个体对认知重评策略的倾向性使用就可能受益于认知灵活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目前已有研究对认知灵活性与认知重评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实验研究证据发现,认知灵活性与成功的认知重评之间存在关联,例如,研究发现,认知灵活性与重评时的右侧额下回激活水平呈负相关.这表明,高认知灵活性个体更容易进行认知重评[29].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证据也表明,高认知灵活性能促进概念重构(concept reconstruction), 这也是认知重评的关键[6,66].另外,研究还发现,正念认知疗法可以通过增强认知灵活性打破习惯性反应,帮助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并产生新的情景评估,从而提升个体的认知重评能力67,68.尽管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认知灵活性与认知重评不存在关联[69,70],但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实验所使用的任务范式不能完全表征认知灵活性所导致的,例如,Guassi Moreira等 人[69]认为,使用逆转学习任务来测量认知灵活性并不是有效的.

总之,考虑到认知重评作为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并且与高认知灵活性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我们认为个体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倾向会受益于认知灵活性的促进作用.

2.2认知灵活性与情绪调节有效性

关于情绪调节倾向性的研究已经考察了不同的调节策略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往往缺少对真实情绪反应的检验.病理学研究已经表明,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会伴随着个体情绪反应的异常,如:行为与脑科学的研究结果证实,抑郁症患者在面对负性刺激时其主观情绪体验与杏仁核激活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个体59,71,72.前人实验研究也发现,认知灵活性与个体的情绪反应之间存在关联,如:来自动物研究的证据表明,认知灵活性与情绪反应不是相互独立的,低水平认知灵活性与高水平情绪反应有关73; 一些实验研究也发现,提升认知灵活性能够减少个体在挫折情境中的愤怒情绪体验22.因此,认知灵活性可能对情绪调节的有效性也发挥着促进作用.然而,截至目前,我们仍不清楚认知灵活性是通过促进个体对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进而影响情绪调节有效性,还是它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进而作用于情绪调节有效性.一方面,如前文所述,高认知灵活性会帮助个体更易于使用认知重评进而导致情绪反应的降低,并且以往研究也发现,与认知灵活性存在关联的脑区(如背外侧前额叶)与情绪调节过程中抑制杏仁核活动的脑区存在重叠74,75,这就为认知灵活性通过情绪调节影响杏仁核的反应提供了可能性.例如,近期- -项脑影像研究结果表明,认知灵活性与个体在认知重评任务中的杏仁核激活水平呈负相关关系29.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认知灵活性可能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例如,行为研究发现,高认知灵活性能帮助个体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表现出更少的消极情绪反应76.关于创造力的研究结果也发现,高认知灵活性能够帮助个体维持积极情感的延续进而保持高创造力水平77.另外,来自动物与人类研究的神经生物学证据也提示,认知灵活性可能对情绪反应产生直接影响73,78, 如:有研究者发现,个体认知灵活性的增强会减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o-pituitary adrenal, HPA)轴的亢奋状态从而降低个体的情绪反应,这可能与大脑中齿状回的功能有关78.

总之, 尽管已有研究还未能揭示,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有效性的作用机制,但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的途径,认知灵活性与个体情绪反应之间的关联性都已被证明存在.这表明,认知灵活性会对情绪调节的有效性发挥促进作用.

3 认知灵活性在 策略变化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情绪调节研究的不断深人,人们发现,只关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而不考虑情境的变化和需求是不合理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也表明,情绪调节最终是否能够让人受益取决于个体根据情境变化与需求灵活地选择和使用不同策略的能力79-82,即考虑情绪调节灵活性与适应性的重要作用.前人理论认为,灵活性是指,个体根据情境变化快速地进行情绪调节的能力;适应性则是指,个体根据情境需求调节情绪并最终帮助个人实现目标的能力4,50,83.如前所述,前人理论与研究已将认知灵活性认为是一种当环境偶发事件发生变化时,个体能够考虑多种想法,灵活转换认知模式,改变习惯性反应模式的- -种高级认知能力.因此,考虑到情绪调节灵活性与适应性会涉及情境与目标需求的变化,我们认为,认知灵活性也可能会在情绪调节灵活性与适应性这两个方面发挥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情绪调节灵活性与适应性的成立是以倾向性与有效性的存在为前提:只有当个体存在情绪调节的意愿并能有效使用调节策略时,讨论个体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才是有意义的.而适应性作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最终目的,其与前三者的关系也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被进一步探讨.

3.1认知灵活性 与情绪调节灵活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面临复杂且多变的情境,个体可能会根据情境的改变来变换自身所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即情绪调节灵活性.前人理论与研究都认为,认知灵活性能够帮助个体转换思维方式,并抑制习惯化行为,以应对变化的外部条件,在适应情境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68,84.因此,当调节策略跟随情境改变而发生变化时,个体的情绪调节灵活性可能会受到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尽管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证据直接确定认知灵活性与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关系,但从理论概念与实证研究这两个视角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进-步理解两者的关系. 一方面,从概念上来讲,认知灵活性被定义为个体根据需求和情境的变化产生或变换认知与反应方式的能力,情绪调节灵活性被界定为是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认知策略的能力,两者在概念上存在着重叠4,9.并且两者都关注于个体在应对情境变化时反应的快慢程度.认知灵活性需要个体尽快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情绪调节灵活性则要求个体尽快在新场景中进行情绪调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认知灵活性帮助个体首先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变化中的元素来识别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如何变化的.在确定之前的调节策略在新的环境中不合适后,认知灵活性又能帮助个体抑制以前的反应并重新配置新的调节策略.因此,从概念上来看,认知灵活性可能是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实证研究已经从3个方面对情绪调节灵活性进行了考察,包括场景变化、策略变化及策略场景的同步变化86.关于场景变化的研究主要考察个体跟随情境灵活地上调和下调情绪的能力,如测量被试在情感认知集和非情感认知集之间的转换成本来衡量个体的情绪调节灵活性,结果发现,拥有较高水平灵活性的个体能使用更少的转换成本下调自身负性情绪[87].而关于策略变化的研究则主要考察不同的调节策略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效果,如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唤醒度的情绪场景中被试选择使用认知重评的调节效果更好,而在高唤醒度的情绪场景中使用注意分散策略则会带来更多的收益88-89.虽然目前关于策略场景同步变化的研究还较少,但这些研究也都会涉及情境变化这一因素. 由此可见,情境变化是情绪调节灵活性3个方面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步地, - -些研究提示,认知灵活性在情境变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 - -项研究使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来考察个体的认知灵活性,结果发现,被试的认知灵活性越低对连续变化的情绪场景的反应越强烈,也越难以脱离31.

因此,基于目前的理论与研究认为,认知灵活性是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必要条件,在根据情境变换调节策略的过程中,情绪调节灵活性可能是认知灵活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灵活性发挥着促进作用,能够帮助个体对变化的情境作出快速反应.

3.2认知灵活性 与情绪调节适应性

研究认为,如果个体最终要从情绪调节中受益,那么就要求所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帮助个体完成自身追求的目标,即考虑到情绪调节适应性的重要性.一方面,目标为生活提供了方向,激发个人动机,指导个人行为,是完成各种发展任务的基石(如:成功的减肥、顺利的升职、良好的交际)48,90. 另一方面,目标的实现也能促进个体形成有利于自身成功发展的长期模式,而目标的失败则会给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带来危机,并可能引发心理压力与身体健康问题46,91.因此可以,从促进目标实现的角度来理解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适应性的作用.首先,当个体的目标是情绪调节目标时,前文已经阐述认知灵活性可以通过从促进个体对调节策略的使用来帮助实现情绪调节目标.其次,当目标是非情绪调节目标时,认知灵活性也可以通过促进快速的问题解决让个体受益92-93, 例如,认知灵活性能够通过促进对记忆目标的寻求过程从而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面临复杂多变的情境,多种目标可能会同时存在(如:演讲时既要缓解紧张情绪,也要记忆演讲词).然而,同时处理多种目标会带来巨大的认知负荷,有限的认知资源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的目标进行权衡94-96.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认知灵活性会在目标寻求与调整中发挥促进作用,认知灵活性能够保护当前的行动目标不受干扰,同时监控正在进行的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结果调整未来的行动以促进目标的实现19,85,97.例如,有研究发现,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作为一种灵活应对压力事件与适应情境需求变化的能力能够受益于认知灵活性的促进作用32.另外,即使当目标无法达成时,认知灵活性也对个体的后续行为产生着积极影响98-99:一方面,认知灵活性可以通过促进情绪调节帮助个体快速缓解由目标失败所带来的负性情绪体验;另一方面,认知灵活性也能够帮助个体尽快脱离旧目标,形成新目标,并重新配置-个人对新目标的反应.

综上可知,无论是对单一目标的寻求方面,还是对多种目标的权衡方面,认知灵活性都对情绪调节适应性发挥着促进作用.

4总结与展望

总之,情绪调节的认知控制模型强调了执行功能对情绪调节的影响,为理解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现有理论与实证研究,认知灵活性能够从情绪调节倾向性、有效性、灵活性及适应性4个方面对情绪调节发挥促进作用: (1) 对身心健康发挥保护性作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可能会受益于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能促进个体对认知重评的倾向性使用; (2) 认知灵活性可能会通过间接(提升调节策略效果)或直接(影响情绪反应强度)两条途径对情绪调节有效性发挥促进作用; (3)认知灵活性是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必要条件,在根据情境变换调节策略的过程中,情绪调节灵活性可能是认知灵活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促进个体对变化的情境做出快速反应; (4) 认知灵活性可能通过灵活地在多种个人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来降低认知负荷,帮助实现目标寻求行为进而促进情绪调节的适应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情绪调节倾向性、有效性、灵活性与适应性四者并不是平行的关系124.0.因为适应性需要个体兼具良好的调节方式,有效的情绪反应及灵活的策略变化,前三者是提升个体情绪调节适应性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我们也推测,认知灵活性与情绪调节适应性的关系最为密切,也就是说,相比于前三者,认知灵活性可能对情绪调节适应性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

总之,一方面,在个体使用情绪调节策略时,认知灵活性通过使个体倾向使用保护性调节策略及有效缓解情绪反应来发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在个体变换情绪调节策略时,认知灵活性又通过帮助个体对情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及降低在多目标权衡中的认知负荷来发挥促进作用.从以上4个方面来理解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明晰存在认知缺陷的情绪失调疾病的内在机制,并为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相关的认知疗法与认知灵活性的结合及改进提供重要参考.未来研究也可以从这4个不同方面对认知灵活性与情绪调节的关系进行探究: (1)有研究发现,执行功能的其他成分(如工作记忆)也与认知重评之间存在关联30,进一步考察执行功能的不同成分是否对情绪调节倾向会产生协同的促进作用是必要的; (2)如前文所述,现有研究证据无法确定认知灵活性是间接还是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绪反应,未来可以通过控制情绪调节倾向性来直接检验认知灵活性与情绪反应的关系; (3)前人认为,情绪调节灵活性是认知灵活性的子集号,进一步探究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内在机制可能对区分和揭示认知灵活性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特异性脑区有帮助; (4) 尽管我们认为,认知灵活性对情绪调节适应性发挥促进作用,但也有研究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并不是线性关系86,100. 例如,在女性群体中过高的认知灵活性可能与过度关注或分析情感有关,反而会导致情绪调节适应性降低101.因此,未来研究还需要对两者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究. 另外,来自认知神经领域的研究证据显示,认知灵活性下降会导致个体对负性情绪的易感,这与其前额叶及前扣带回皮层的激活异常有关92,21;而通过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者发现,这可能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认知灵活性,从而加快对负性情感刺激的脱离75,102.更为重要的是,背外侧与腹内侧前额叶的功能已被证明是影响抑郁症与焦虑症症状的重要因素103,104.因此,为了进一步理解认知灵活性与情绪失调疾病之间的内在机制,从倾向性、有效性、灵活性及适应性4个方面深人探究认知灵活性影响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是必要的.据此, -方面,可以从行为上根据认知灵活性任务来设计正念冥想训练,来间接提升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经颅电刺激作用于认知灵活性与情绪调节存在交互的脑区,来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效果.这些方法的尝试可能为未来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之道.

  • 10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电力电子变换器是一种用于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设备。它将电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以满足不同电气设备的要求。 其中,PWM策略是电力电子变换器中常用的一种控制技术。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技术通过改变信号的脉冲宽度来控制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大小。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电力变换器的效率,并减少开关器件的损耗。PWM策略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特性,根据需要调整脉冲宽度,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或电流的精确控制。 另一方面,电流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变换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电流控制技术用于保持变换器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这种技术可以通过采用复杂的控制算法来实现,以确保变换器在负载变化时能够输出恒定的电流。此外,电流控制技术还可以防止过流和短路等故障的发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电力电子变换器:PWM策略与电流控制技术》这本书介绍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本原理、PWM策略和电流控制技术的原理、设计和实现方法。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掌握PWM策略和电流控制技术的应用,从而能够设计和优化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性能。 综上所述,PWM策略和电流控制技术是电力电子变换器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电力变换器的效率和稳定性,实现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确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PWM策略与电流控制技术》这本书可以作为学习和研究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