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3)认知驱动——周岭;第五章、第六章

环境大于努力

  • 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的力量其实是远超于个人努力的,只是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够成功,毕竟努力是看得见的而环境因素却会因为自己身处其中而很难察觉
  • 我们每个人都存在镜像神经元,他会让我们无意识地模仿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如果周围的人经常做某些事情,我们也会不自觉地跟着做。因此身边的人学习还是玩游戏对我们自己来说其实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活动会受到影响,而我们全然不知。
  • 比起环境的影响,其实你可以直接告诫自己努力很单薄,因为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我们的各个感官都会同时接受多个维度的信息,我们看到,听到,闻到,触及到,尝到,这些东西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是这些信息都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进行汇总和处理,真正能被我们感知到的信息则是非常非常有限的,而我们处理这些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信息使用的是理智脑,而这些处理只是我们处理信息和学习过程中间的一小环。
  • 如果我们不想变得更差,我们就要远离之前那个不好的环境,因为我们很难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表现出高于所处环境的言行或者追求,我们只会在当前环境中保持最舒适状态。
  • 同样的,手机让我们置身于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但是信息爆炸并没有引起知识的爆炸,因此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是无效的,这种情况下,海量的信息不仅没有增加我们的知识,反而让我们陷入到一个甄别难度更大的环境中,所以很多人在信息时代想要保持专注学习却变得更难了。当我们被肤浅的信息和即时信息包围的时候,我们接触的信息会阻碍我们的进步。而且很重要的是,手机随时把我们的时间撕成碎片,让我们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 我们要把 “借势环境” 深深地扎根到脑子里,当我们选择就业的时候,即使面临一定的风险,我们也要主动选择那些高手扎堆或者有更多学习机会的环境。如果身处不利环境我们就要下更多的努力,利用点滴时间早做准备,争取早日去到更加理想的环境。
  • 想办法远离不良环境,就相当于呆在了更好的环境中。那些看起来有强大自控力的人并不比正常人更加自律,但是他们会尽量避免置身于充满诱惑的环境之中,这才是他们保持长时间自律的真正秘诀。
  • 你和你的大脑不断地被周围的世界塑造,你做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件事,你所经历的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着你的大脑,因此我们要主动地主导自己的经历、营造更好的环境来塑造自己。
  • 环境和努力是成长的两条腿,少了哪一条都不行。在任何时候努力这个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借力环境可以让自己“偷懒”,其实是更具有眼光的战略选择。

读书的真正意义

  • 我们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只有思考那么简单,而是多个维度的感知 +潜意识+有意识的处理汇总的结果,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依赖于环境,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学习很多有用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人并不需要读很多书,他们和很多人交流、思考,也能够照样参透天地之间的道理一样。
  • 而且读书的真正意义是实践,如果你读了一本书,而书中的内容没有给你任何启发,或者读书的内容并没有帮你进行更好的实践来提升自己,那么这本书照样是无足轻重的。
  • 好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类似于阅读或知道这样一个单一的层面,而是通过实践让潜意识的各个感官充分参与其中。维度越丰富,学习的效果就越好。从这个角度来看,与高人交谈在优秀的环境中生活和实践都是更好的学习方式,甚至远胜于读死书。
  • 有的人经历过于单薄,因此看到书中很多观点的时候并不能够引发充分的共鸣和自我反思,这样的读书时机其实是不对的,遇上一本好书的最恰当的时候应该是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之后,这样可以从书中能获得更多的感悟和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充分感悟生活,调动我们的感官和潜意识来进行不断地学习,结合读书将这些道理在理智层面进行整合,让我们真正能够参透这些道理。
  •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训练潜意识。乔丹练习罚篮会经常性的闭上眼睛,刻意训练潜意识。当我们对技能达到不需要思考也能快速反应的程度,我们就完成了学习过程。正因为潜意识学习如此强大,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才不能只盯着单维度的语言和思维,而应该让所有的感官都参与其中,不断实践和练习。
  • 反过来,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因为:
    • 我们不太容易总是遇到高人指点
    • 我们所处的环境要改变成本也很高
    • 即使所处的环境不错,时间长了也会固化,而读书是读一本书换一个环境,和不同的高人聊天
    • 读书虽然是单维度活动,但是可以让你在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也是变相的思维训练
    • 读书能提高对环境的感知程度。
  • 阅读的最好时机是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也同时有一定的困惑的时候,读书能带着问题读,能够替我们解惑,意识和潜意识也能够有效的融合,可塑性是最强的。

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 一个人觉醒的三种境界:
    • 愿望觉醒:有想要觉醒的愿望
    • 方法觉醒: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好
    • 目标觉醒: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去做一件或多件对自己和他人有用的事
  • 我们要实现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最好具备下面的特质:
    • 最好是具备长久价值的:三五年之后依然具备价值
    • 最好能“利他”:能解决自己和他人的痛点,或者能给他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 最好是可复制的:赋值属性可以让我们获得大量的正反馈
    • 往往是跨界的:通过与其他技能进行复合,获取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 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最好能时常写下来,这样可以明确细节,同时还要克制很多欲望和冲动,每次只做一件事情,只选择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请相信,暂时放弃其他目标不会造成损失,相反他会让你有真正的收获,因为充裕的时间和心智带宽是我们做成一件事情的基本条件。
  • 在寻找人生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这个问题:“我做哪件事情之后会让其他事情变得简单或者不必要?”,因为这种选择既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标准也是判断这件事是否有意义的标准,所以要把精力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情上去。
  • 如果你发现一件事情可做可不做,就算没有它你的生活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那么它就不是你的刚需。
  • 对大多数人来说,思考这件事是很消耗精力的,因此人们很喜欢随波逐流地做选择,喜欢一上来就扎进具体事情的细节里,喜欢在饱和的行动中感动自己。但对事情本身的思考避之不及。我们要尽量避免“做多想少”的默认思维模式,在 “想清楚目标和意义” 这件事情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只要真正想清楚了,我们才不会把肤浅的欲望当做目标。
  • 另外,思考和行动的时候我们都要主动进行身份建设,即时常提醒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人的进步的驱动力分为两种:
    • 逃避痛苦
    • 追逐快乐
  • 我们借助痛苦起步,但我们的目的是远离痛苦,奔向喜悦,比起被动的痛苦,人生更高级的驱动力应该是主动的喜悦。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的阶段建立完善的正反馈机制,让我们在学习中主动找到快乐,进而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
  • 一个人如果只是在痛苦的时候才知道改变,那么一生都会是被动和低效的,但如果我们知道人生有两种驱动力并有主动转换的意识,就可以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 试错是成功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在刚进入一个领域的时候要主动开启苍蝇模式,让自己尽情试错,这样才更有可能找到出口,一旦找到出口,我们再主动调整成蜜蜂模式在当前领域进行深耕,全力奔向自己的目标。

七年为周期打磨技能

  • 一个人精通一门技能大约要七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能学一项技能,但如果以七年为周期,我们一生其实可以精通很多门技能,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大都无法掌握很多技能呢?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反而导致一辈子可能只精进了一门技能。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坚守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在学一门技能的时候扎扎实实,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直到完成心中设定的目标。
  • 当你用七年的时间尺度来衡量技能学习的时候会发现:
    • 它能让人暂别焦虑,不再急于求成,他让你不再盲目去追求 21 天养成一个习惯,而是心态上放松地着眼 7年的规划,让你减少焦虑和浮躁,让你觉得时间其实是很充裕的,可以开始静下心来追求质量而非数量和速度;让你可以将 “改变” 作为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准,也有足够的的时间对自己的所学进行输出和总结,这样学习的速度反而能够更快。在 7 年周期的影响下,我们会主动降低期待调整认知,告诉自己忍耐暂时的进步缓慢,从 7 年的角度来看,当下的沉寂并不算什么。
    • 它能让我们聚焦目标并产出真正的成果,很多人觉得 21 天能养成一个习惯就总是会觉得自己同时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其实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因此当我们真正认清 7 年掌握一门技能,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找出最想做、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全情投入,并能够舍弃那些可能让我们原地徘徊或者想入非非的选项,反而会让我们更加专注。千万不要觉得 7 年去做一件事情节奏太慢,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在每个 7 年获得彻底的改变,那么这一生的成就也会相当璀璨
    • 它能让我们持续学习,终身成长。七年就是一辈子就像是一个闹钟,到了七年就会提醒我们更换赛道,去追求新的成长,这样我们就不会在七年之内频繁更换赛道,也不会在七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陷入 “舒适区” 而放弃进步,因此七年是一个节点,是一个提醒我们可以发挥无限潜能的节点,让我们的大脑持续保持活力。
  • 我们养成一个习惯的标准是:必须使这些习惯根深蒂固,成为自己毫无察觉的行为;这样的习惯养成一定是建立在时间积累上的,根据伦敦大学的研究,一个习惯养成的平均时间是 66 天,但是作者通常要求自己持续 180 天,不做到这个时间长度就不去讨论自己是否喜欢或者是否难度太大,因为如果连基本的周期都做不到,谈其他的条件和标准根本就没有意义。
  • 我们要放下 “成名要趁早” 的执念,如果我们一直觉得年轻的时候非要成功,否则人生就没有了希望,那么这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急躁、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样反而会称为让自己一事无成的 “自证预言”。
  • 我们把 7 年当做一辈子,目光放长远,就会发现其实人生总是会有很多的机会,即使错过了现在,还有 “好几辈子” 可以尝试,千万不要再很早的时候就产生战略误判导致后面的人生一直在焦虑、急躁、徘徊中度过。我更愿意引申李键的那句话“三十岁很难立起来,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太害怕,比起年少成名,我更愿意成功晚一点来”,其实每个人只要在自己的行业内深耕,找到合适的方法,我们一定会做成某些成就,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 7 年这个时间节点,也要注意时刻关注自己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要选择打磨自己,不断地打磨自己。
  • 人生的价值是积累的,如果当下的时刻我们尚且不具备价值,那么后面的人生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积累让自己的价值增长,逐渐地我们会用价值筑起自己人生的护城河,而时间是建造护城河的必备材料。其实机会和风口始终都在,抓不住只是因为自己的价值不够,甚至都看不到风口,但是我们知道,站在原地等是没有用的,唯一让我们眼睛明亮、抓住风口的训练就是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
  • 当你一旦把自己的目标周期定成 3 年、5年、7年,就几乎可以大概率胜出,因为很多人中途就会退场,越往后竞争的人总是会越少。
  • 当然在坚持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那就是: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边缘,按照 80 简单+20略微困难作为任务配比的药方不断提升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打磨,每次都要尽力做到最佳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会把你的能力圈和价值圈推往持续增长的方向。
  • 光有方法也还是不够的,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策略,策略就是:要保证持续的、有价值的输出,即经常性的将学习的东西和扩展后的能力圈、价值圈进行展示,并且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接触并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以此来逐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顶级的生活不是奢华而是创造

  • 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其实是分层次的,简单的可以分成:
    • 消费:使用别人创造的或者生产的物品或信息,例如读别人的书,看别人的视频
    • 创造:自己主动去创造价值和信息
  • 通过消费产品或者信息无法产生大量的正反馈,而创造行为却可以,因此创造者的内容一旦获得其他人的赞许,他们就会获得巨大的正反馈从而投入生产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如果我们没有创造行为,那么其实我们就没有向社会或者他人输入价值的渠道,而创造者则是不断地、潜移默化地累积着声望、价值、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因此创造者始终是具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消费和创造层级的差距所在。
  • 因此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每天投入消费和创造层级的精力各占多少呢?
  • 如果我们长时间处于消费层,包括在学习上一味地输入,都很容易导致缺乏对生活的 “掌控感”和 “安全感”,容易达到那种 “不是很想活,但又不是很想死” 的缺乏存在感的状态,因为消费的生活不需要目标,消费的生活方式也不会强迫你更新自己的目标、创造自己的价值;但是相反,如果你选择一种需要长久创造的生活节奏,那么你会不断地考虑自己如何创造有价值的内容,你会在生活中不断地去发掘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并把它传播给大众以此来获得正反馈和长足的进步。有创造的生活是内在驱动的,能够让人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生命的价值,他们通过作品或者作品产生的影响力来与这个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有原创作品的人几乎总是被他人需要,也总是会有持续的价值影响,因此他们并不害怕失业、也不害怕退休,更不害怕被这个世界遗忘。
  • 如果你此前在 “创造” 层面上投入的时间几乎是 0,那么你最好想想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 不要以为创造是有很高门槛的,当下的这一刻你就可以进行创造,因为人类幸福感的本源只有两个(引用自《见识》的作者吴军):一个是影响力,另外一个是基因的传承。而我们基因的传承的 “孩子” 自然就是我们的作品,因此人类是天生的创造者,这是来自我们本能的指引。不要说孩子了,就连一个本子写上自己的名字,一个车或者房子挂到自己名下,自己都会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所有物而欣喜,我们会迫不及待的对他们付诸一些我们新奇的想法,比如我们会想要把自己的房间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自己的车上挂一些小挂件,这些过程都是在创造的过程呀!因此我们对自己原创作品的热爱与甘愿付出的这种特质是什么困难也阻止不了的。
  • 注意下面三个步骤,你也可以获得创造的力量:
    • 一定要有输出意识,不要沉迷于输入,而要沉迷于输出,哪怕一点点输出也会让你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幸福,而且还能让你的时间分配到 “创造” 层级
    • 一定要有价值意识,有输出,更重要的是要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我们当下时代的所有平台最终都是以价值为导向的,换句话说,当你打开抖音,看到一些毫无目的性的拍摄内容,你总是会不自觉划开,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认为他会给我们提供价值,而相反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输出的时候加一些价值,我们的输出就会更有意义,也会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因为我们的作品要产生价值就要具备两个条件:
      • 对他人有用
      • 独一无二
    • 一定要获取正反馈,让自己的作品具有长期的价值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有了输出意识和价值意识,我们就可以启动 “反馈迭代” 策略了,反馈让我们可以坚持的更久也更快乐。
  • 我们倡导大家过一流生活,但更鼓励大家过顶级的生活,一流的生活是觉知,是内修,是知道什么好什么坏然后不断地鞭策自己提高自己;而顶级的生活是创造,是外修,他可以让别人过得更好。而生命的意义是利他,因为只有从他人的正面反馈中我们才能照见自己。这也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的老祖宗也总结出这种道理,所以顶级生活的标准和获取的方式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都没有怎么改变,因此我们更加需要想清楚如何去过更加高级的生活,这个世界也从来不会亏待那些持续创造的人。
  • 当我们进行创新的时候,也不需要一味地追求新奇的东西,毕竟太阳底下没有太多新鲜事。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准新的角度,把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进行重新总结梳理和重点标注,并个性化的表达出来。
  •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情,无论多晚都可以。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暖仔会飞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