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集成电路】反馈系统加载效应——基础到进阶(三)

-----------------------文末附往期文章链接--------------------

  关于分析反馈反馈系统的基本方法: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模拟集成电路】反馈系统——基础到进阶(一)
             【模拟集成电路】反馈系统——基础到进阶(二)
  本文将对四种规范的反馈结构:电压-电压型(V-V)、电压-电流型(V-I)、电流-电流型(I-I)和电流-电压型(I-V),通过二端口网络方法,考虑加载效应对闭环反馈的影响,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说明。
反馈分析的困难

1.概述

  在求解反馈系统时,常规方法遵循以下步骤
  ①在合适的位置断开反馈环路,求出开环增益、输入和输出阻抗;
  ②根据开环增益确定“环路增益”,从其开环电路中确定各个闭环参数;
  ③用闭环增益对闭环系统进行分析;

  事实上上述步骤只能“不精确”的解决“小部分”问题,而实际电路往往是复杂的,如果想精确的对电路进行分析求解,那么需要了解反馈分析的五个“困难”。
  (1)由于“加载”效应,反馈环路会对前馈电路部分产生影响,只有默认反馈环路对前馈电路部分不产生影响时,才能直接将环路开环,因此直接断开环路是“不精确”的;
  (2)大多数反馈系统,无法明确的分解成“前馈网络”和“反馈网络”;
  (3)大多数反馈系统,不易被映射到规范的反馈结构(电压-反馈?/电压-电流反馈?);
  (4)对反馈系统的分析,默认反馈环路中信号是沿着“正确的”单向流动的,而实际的信号流动方向是复杂的。
  (5)大多数电路系统,包含多个环路,难以分析。

上述反馈分析的困难,汇总与下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上述反馈分析的困难,可以采用二端口方法、波特方法和麦德布鲁克方法进行更加精确的求解,如表2所示。具体细节后续展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二端口网络方法

  二端口网络方法,在考虑加载效应时,将环路进行开环,计算求得开环和闭环的环路增益,为简化计算,规定信号是单向流动的,即忽略前馈网络的反馈和反馈网络的前馈,该方法仅适用于规范的结构。

2.1二端口网络模型

  若将信号流动简化为单向流动,则二端口网络可简化为图2.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实际信号流动是双向的,简化二端口模型通常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通过二端口网络方法对反馈系统分析,需要更加精确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精确的二端口网络模型如图2.2所示。其中图2.1(a)为“Z模型”由串联的输入和输出阻抗和电流控制电压源组成;图2.1(b)为“Y模型”由并联的输入和输出导纳和电压控制电流源组成;图2.1(c)和(d)为“混合模型”由阻抗、导纳、电压源和电流源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四种模型分别可以由两个方程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应该注意,(1) Y 11 Y_{11} Y11 Z 11 Z_{11} Z11的倒数可能不相等,因为二者是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前者是在输出短路时得到的,而后者是在输出开路时得到的;(2)以Z模型为例,Z11不一定等于Zin,因为输入阻抗是输出保持开路时求得;(2) Z 22 Z_{22} Z22不一定等于 Z o u t Z_{out} Zout,前者是由输入开路计算,Zout是输入短路时计算;(4)在精确模型中,考虑了信号的反馈(输入回路中输出回路控制)。

2.2电压-电压反馈的加载

  如本节开始所讲,在运用如图2.2所示的模型时,默认信号单向流动,忽略前馈网络的反馈和反馈网络的前馈。
  对于电压-电压反馈,前馈网络的输出为受控电压源,输入控制量也为电压信号,因此适用于G模型,同理对于反馈网络,反馈网络的输出为受控电压源,输入控制量为电压信号,也同样适用于G模型。电压-电压反馈的电路模型如图2.3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二端口网络进行分析,由KCL和KVL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求解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整理成闭环增益形式 A ν , o p e n / ( 1 + β A ν , o p e n ) A_{\nu,open}/(1+\beta A_{\nu,open}) Aν,open/(1+βAν,open),将式(2.6)分子分母除以 ( 1 + g 22 / Z i n ) ( 1 + g 11 Z o u t ) (1+g_{22}/Z_{in})(1+g_{11}Z_{out}) (1+g22/Zin)(1+g11Zout) 得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闭环增益形式,得到开环电压增益 A ν , o p e n A_{\nu,open} Aν,open 反馈系数 β \beta 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开环增益进行分析,得到开环增益可以拆解成式(2.9)的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第一项 1 + g 22 / Z i n = ( Z i n + g 22 ) / Z i n 1+g_{22}/Z_{in}=(Z_{in}+g_{22})/Z_{in} 1+g22/Zin=(Zin+g22)/Zin,其倒数 Z i n / ( Z i n + g 22 ) Z_{in}/(Z_{in}+g_{22}) Zin/(Zin+g22)为阻抗分压形式;第三项 1 + g 11 Z o u t = ( g 11 − 1 + Z o u t ) / g 11 − 1 1+g_{11}Z_{out}=(g_{11}^{-1}+Z_{out})/g_{11}^{-1} 1+g11Zout=(g111+Zout)/g111,它的倒数 g 11 − 1 / ( g 11 − 1 + Z o u t ) g_{11}^{-1}/(g_{11}^{-1}+Z_{out}) g111/(g111+Zout) 代表另一个分压器,因此开环电路可以等效成图2.4的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Z模型的数学表达式(2.4),可以对 g 11 g_{11} g11 g 22 g_{22} g22 进行求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数学公式可知, g 11 g_{11} g11 可以通过使反馈网络输出开路(I2=0)得到, g 22 g_{22} g22 可以通过使反馈网络输入短路(V1=0)得到,如图2.4(b)。由图2.3,对反馈系数进行求解,反馈网路为G模型,因此反馈系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方向问题,在G模型中,I2的正方向是从V2灌进去的,因此实际电路中,该方向应该小心,如图2.5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电流-电压反馈的加载

  默认信号单向流动,忽略前馈网络的反馈和反馈网络的前馈。
  对于电流-电压反馈,前馈网络的输出为受控电流源,输入控制量为电压信号,因此适用于Y模型;对于反馈网络,反馈网络的输出为受控电压源,输入控制量为电流信号,适用于Z模型。电流-电压反馈的电路模型如图2.3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 Y 21 Y_{21} Y21为前馈网络的跨导增益Gm,参考分析式(2.9),同理 ( 1 + z 22 Y 11 ) − 1 \left(1+z_{22}Y_{11}\right)^{-1} (1+z22Y11)1 ( 1 + z 11 Y 22 ) − 1 \left(1+z_{11}Y_{22}\right)^{-1} (1+z11Y22)1 分别对应开环结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两个分压器和分流器,则带有加载效应的开环放大器如图2.7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式(2.1),通过对Z模型数学求解,可以得到 z 11 z_{11} z11 z 22 z_{22} z2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方向问题,在Z模型中,I1的正方向是从V1灌进去的,实际电路如图2.8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电压-电流反馈的加载

  默认信号单向流动,忽略前馈网络的反馈和反馈网络的前馈。
  对于电压-电流反馈,前馈网络的输出为受控电压源,输入控制量为电流信号,因此适用于Z模型;对于反馈网络,反馈网络的输出为受控电流源,输入控制量为电压信号,适用于Y模型。电压-电流反馈的电路模型如图2.10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 Z 21 Z_{21} Z21为前馈网络的跨阻增益Rm,参考分析式(2.9),同理 ( 1 + y 22 Z 11 ) − 1 \left(1+y_{22}Z_{11}\right)^{-1} (1+y22Z11)1 ( 1 + y 11 Z 22 ) − 1 \left(1+y_{11}Z_{22}\right)^{-1} (1+y11Z22)1分别对应开环结构输入端的分流器和输出端的分压器,则带有加载效应的开环放大器如图2.11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式(2.2),通过对Y模型数学求解,可以得到 y 11 y_{11} y11 y 22 y_{22} y2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数学公式可知, y 11 y_{11} y11 可以通过使反馈网络输出短路(V2=0) 得到, y 22 y_{22} y22 可以通过使反馈网络输入短路(V1=0) 得到,如图2.11所示开环原理图。对反馈系数进行求解,反馈网路为Y模型,因此反馈系数根据式(2.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方向问题,在Y模型中,I2的正方向是从V2灌进去的,实际电路如图2.8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图2.12(b),可以有 V o u t = I i n R F ∙ [ − g m ( R F ∥ R D ) ] V_{out}=I_{in}R_F\bullet[-g_m(R_F\parallel R_D)] Vout=IinRF[gm(RFRD)],即开环跨阻增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个电路图中,可以发现一个不一致,根据加载效应计算出来的环路增益为 g m ( R F ∥ R D ) g_m(R_F\parallel R_D) gm(RFRD) ,如果直接将RF与M1栅极断开,求出的环路增益为 g m R D g_mR_D gmRD ,这个不一致也将会影响通过开环参数对闭环参数的评估,可以预测,两个环路增益求出的闭环参数也将有所差别。关于两种方法的不一致,可以进行讨论,首先直接断环不考虑加载效应,这样的环路增益当然是不准确的,但是对于考虑加载效应的断开环路,在前文假设中可以知道,此方法假设信号是单向流动的,忽略的前馈网络中的反馈,以及反馈网络中的前馈,因此该方法也同样会产生误差,所以,两个结果的不一致,来源于模型近似的性质。

2.4电流-电流反馈的加载

  默认信号单向流动,忽略前馈网络的反馈和反馈网络的前馈。
  对于电流-电流反馈,前馈网络的输出为受控电流源,输入控制量为电流信号,因此适用于H模型;对于反馈网络,反馈网络的输出为受控电流源,输入控制量为电流信号,适用于H模型。电流-电流反馈的电路模型如图2.10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 H 21 H_{21} H21 为前馈网络的跨阻增益Rm,参考分析式(2.9),同理 ( 1 + h 22 H 11 ) − 1 \left(1+h_{22}H_{11}\right)^{-1} (1+h22H11)1 ( 1 + h 11 H 22 ) − 1 \left(1+h_{11}H_{22}\right)^{-1} (1+h11H22)1 分别对应开环结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分流器,则带有加载效应的开环放大器如图2.14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H模型,根据(2.3)可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数学公式可知, h 11 h_{11} h11 可以通过使反馈网络输出开路(I2=0)得到, h 22 h_{22} h22 可以通过使反馈网络输入短路(V1=0)得到,如图2.14所示开环原理图。对反馈系数进行求解,反馈网路为H模型,因此反馈系数根据式(2.3)可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电流-电流反馈的电路图,如图2.15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易得开环电流增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式(2.32),令V2=0,反馈网络输出电流与反馈网络输入电流之比即为反馈系数,正反向为灌入电压节点方向,即I2灌入V2为正方向,V2=0相当于从GND流进 R F R_{F} RF方向为正方向,因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可以得到闭环电流增益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加载效应总结

  对于考虑加载效应的反馈环路,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求解:
  (1)断开含有完全加载的环路,计算开环增益 A O L A_{OL} AOL 及开环输入和输出阻抗;
  (2)确定反馈系数β,得出环路增益 β A O L βA_{OL} βAOL
  (3)将开环的各个值通过比例因子 1 + β A O L 1+βA_{OL} 1+βAOL 的变化,计算闭环增益、输入和输出的阻抗。

  如图3.1,为四种典型反馈带加载的开环原理图,定义反馈系数 β β β 的式子中,脚标1和2分别代表反馈网络的输入和输出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不考虑加载效应,直接断开环路,环路增益如图3.2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2中环路增益可以表示为式(3.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图3.2求得的环路增益,与通过图3.1得到的环路增益,会存在不一致,这个不一致也将会影响通过开环参数对闭环参数的评估,可以预测,两个环路增益求出的闭环参数也将有所差别。

  关于两种方法的不一致,可以进行讨论,首先直接断环不考虑加载效应,这样的环路增益当然是不准确的,但是对于考虑加载效应的断开环路,在前文假设中可以知道,此方法假设信号是单向流动的,忽略的前馈网络中的反馈,以及反馈网络中的前馈, 因此该方法也同样会产生误差,所以,两个结果的不一致,来源于模型近似的性质。

  对于反馈系统的求解,也可选择不断开环路的 “波特方法”“麦德布鲁克方法” ,这两种方法,后续补充。

往期链接

      【模拟集成电路】反馈系统——基础到进阶(一)
      【模拟集成电路】反馈系统直接开环——基础到进阶(二)
      【模拟集成电路】反馈系统加载效应——基础到进阶(三)

  • 23
    点赞
  • 3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5
    评论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是电子系统设计的核心,涉及到电子设备设计的各个方面。在EDA技术中,仿真和版图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模拟集成电路EDA技术中的仿真和版图设计。 对于EDA技术的仿真部分,常用的软件有PSpice、LTSpice、Cadence等。下面以PSpice为例,介绍仿真的设计过程。 首先,需要将电路图绘制好,设定好电路参数,比如电阻值、电容值和电压值等。然后在工具菜单中选择仿真,设置仿真选项,比如仿真类型、仿真时间和仿真步长等,点击开始仿真即可生成仿真结果。仿真结果可以用波形图和数值描述来表现,通过观察波形图和数值,可以分析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比如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时域响应等,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接下来,介绍EDA技术中的版图设计。版图设计是针对芯片的物理尺寸和布局进行细致的设计。通常情况下,版图的设计包括针对芯片结构的逻辑布图设计和芯片的物理布局设计两个环节。在逻辑布图设计中,需要将电路的逻辑模型转换为板图中的网格模型,并将元器件适当地布置在不同的坐标位置上;在物理布局设计中,需要遵循电路的物理特性及产生的电磁干扰等问题,适当地调整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EDA技术中的仿真和版图设计是电子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指标。随着电子工艺的发展,EDA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也会带来越多的技术革新和工程挑战。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uccessful 、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