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扇区与扇区号
2、三角波的幅值和频率的设定依据。
3、为什么基准电压的幅值是Udc*2/3?
4、为什么说SVPWM可以减小电机转矩的脉动?
5、SVPWM调制出来的信号。马鞍波
1、扇区与扇区号
扇区:Ⅰ、Ⅱ、Ⅲ、Ⅳ、Ⅴ、Ⅵ
扇区号:N 1 2 3 4 5 6
书上一般是这样表示的。
按照一圈360°,从Ⅰ、Ⅱ、Ⅲ、Ⅳ、Ⅴ、Ⅵ分别对应扇区号N 3 1 5 4 6 2。对应的扇区号是取决于自己的判断标准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2、三角波的幅值和频率的设定依据。
Tcm1、Tcm2、Tcm3是abc各相的切换时间,输出的波形就是调制波(马鞍波),将调制波与三角波(载波)作对比,得到开关切换信号(六个PWM信号)。这个马鞍波的幅值实际上就是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为了将其纵坐标大小转化为横坐标,就需要一个斜率为1的一个三角波其进行比较,那么也就要幅值为Ts/2,周期为Ts的等腰三角形载波了。
这个三角波可表示为图25中的红色等腰三角形。它的高是底边的一半。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一个开关周期 Ts ,那么高度就代表半个开关周期。这样在程序里生成的三角波信号的值(三角波的幅值是高度)就和沿底边变化的时间一一对应了。比如在前半个开关周期。时间(三角形底边)经过 T0/4后,三角波的值沿高度也增加到了 T0/4 。再具体一点 ,在前半个开关周期当时间经过 Tcm1 时,三角波的值沿高度也越过了 Tcm1(当该三角波的值达到 Tcm1 算法就知道时间也过去了Tcm1)。此时逆变器 a相的开关通过比较三角波值的大小和预设定的 Tcm1 就知道要从切断切换到导通状态了(对于 b,c相原理相同)。在 TS/2 时,三角波的值沿高度变化到最大(此时三角波的值就等于下图三角形的高了),时间沿着三角形底边也走到了底边的中点。如果在前半个开关周期三角波的值越过Tcm3 达到最大(三角形的高)需要的时间是 Ts/2–Tcm3 ,那么在后半个开关周期三角波的值经过同样的时间Ts/2–Tcm3 也会变为 Tcm3 并且在这一时刻 c相开关就从导通切换到了切断状态。在后半个开关周期随着时间的增加,三角波的值是下降的。
所以:三角波周期与开关周期一样,三角波幅值是期周期的一半。
3、为什么基准电压的幅值是Udc*2/3?
2/3是为了做等幅值变换设的。
4、为什么说SVPWM可以减小电机转矩的脉动?
图a中间没有插入零矢量,图b中间插入了零矢量。两幅图在一个Ts内的占空比是意义的。
文波定义公式:
V是电压幅值,L是电感都是常数,a图的Δt=Ts/2;b图的Δt=Ts/4。a的文波是b的两倍,所以b图文波小,脉动小,和电流波纹相关的转矩脉动以及磁场能量损失也被削减了,电机运行更加平稳且噪音更小了。
5、SVPWM调制出来的马鞍波。
SVPWM下电机的相电压是正弦(不是马鞍形),SVPWM下电机的线电压是正弦(不是马鞍形),SVPWM下电机的端电压(line to GND)经过滤形后得到的滤形是马鞍形。电机中心点对GND是3倍频的正弦波。
参考书籍:《现代永磁同步电机基础及MATLAB仿真》
知乎博主:玻璃伞 彻底吃透SVPWM如此简单 - 知乎 (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