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弱磁控制
1.弱磁控制定义
弱磁控制(Field Weakening Control)是一种通过 主动削弱电机励磁磁场 来扩大电机转速范围的技术。
核心目的:允许电机在超过额定转速时仍能运行,避免因磁饱和导致转矩下降或效率降低。
以下是关于 超前角弱磁 的详细讲解,结合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场景,内容分为基础概念、原理分析、实现方法和实际案例:
一、什么是弱磁控制?
弱磁控制是一种通过主动削弱电机励磁磁场来扩大电机转速范围的技术。
核心目的:
允许电机在 超过额定转速 时仍能运行,避免因磁饱和导致转矩下降或效率降低。
二、弱磁控制的原理
1. 永磁电机的磁场特性
额定工况: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电枢反应磁场叠加,形成总磁场。若转速过高,电枢电流产生的磁场可能增强,导致磁路饱和,转矩下降。
2. 弱磁的实现方式
通过调节d轴电流:
正d轴电流:增强励磁磁场(适用于低速大扭矩场景)。
负d轴电流:削弱励磁磁场(适用于高速弱磁场景)。
2.超前角在弱磁控制中的应用
优化电流分配:通过调整超前角,让更多的电流流向 q轴(直接产生转矩),减少流向 d轴(削弱磁场但可能浪费电流)。
平衡磁路:避免电枢反应磁场过强导致磁饱和,同时维持足够的转矩。
对转矩的影响
q轴电流:直接贡献转矩
d轴电流:削弱永磁磁场
理想情况:尽可能让电流集中在 q 轴(θ lead=90 ∘),此时 i d =0,无磁场削弱。但在弱磁时需要 i d<0,因此必须有一个妥协的超前角。
总结来说,超前角可以让弱磁更加高效。
3.传统弱磁控制与新型弱磁控制对比
(1) 传统弱磁控制
附加反馈支路法:附加反馈支路法是一种在永磁同步电机(PMSM)弱磁控制中常用的闭环控制策略,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引入额外的反馈回路,实现电机从恒转矩区到弱磁区的平滑过渡,并提高控制系统的动态精度和稳定性。(在传统弱磁控制基础上,附加一个反馈支路,通过实时监测电机的运行状态(如转速、电流),动态调整直轴去磁电流 Id)
步骤:通过转速传感器或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机状态(如转速 n、定子电流 Is),然后再动态计算去磁电流,将计算得到的 Id输入到电流调节器(如PI控制器或VFOC算法),与当前电流 Id比较后生成PWM信号,驱动电机运行。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一种开环控制策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预先补偿扰动来优化系统性能。与传统的反馈控制(依赖实时误差调整)不同,前馈控制直接基于系统的输入(如转速、负载变化)或外部扰动(如电压波动),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所需的控制量(如定子电流指令),从而抵消扰动对输出的影响。在PMSM中,前馈控制主要用于实现精确的弱磁控制,即在高速运行时通过调节定子电流矢量,降低电机励磁磁场强度,防止磁饱和并扩展转速范围。
(简单来说,前馈控制就是提前进行参与预定,生成一个预测电流,紧跟提前规划好的弱磁曲线)
(2)新型弱磁控制
所谓的新型弱磁控制,就是在现代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把先进的智能控制算法,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模糊控制、滑模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及遗传控制等,结合经典的弱磁控制方法,形成一种新型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弥补了传统弱磁控制算法存在的一些缺陷,进一步改善弱磁调速系统性能。
二、MPTA与弱磁控制结合
1.为什么采用MPTA与弱磁控制结合
MPTA的局限性:MPTA虽能最大化转矩输出,但其优化结果依赖 额定电流 和 磁场强度。
问题:当电机转速超过额定值时,磁场可能因电枢反应而饱和,导致MPTA失效。
超速 → 反电动势升高 → 电流增大 → 磁场饱和 + 电枢反应 → 磁通偏离设计值 → 转矩下降/控制失真。
弱磁控制的局限性:弱磁通过削弱磁场扩展转速范围,但需牺牲部分转矩和效率。
问题:单纯弱磁控制可能导致电流分配不合理,未能充分利用MPTA的优化潜力。
结合目标:在低速运行时,通过MPTA控制最大化转矩输出;在高速运行时,通过弱磁削弱磁场,同时利用MPTA优化电流分配,平衡转矩输出和效率。
核心优势:既保持高转矩密度,又突破电机固有转速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