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知识与能力【5】

1.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2.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学而优则仕
D.生活即教育

3.下列选项中属于《学记》中的教育主张的是()。

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教学相长
C.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下列选项中揭示了《学记》中教育的个体功能的是()。

A.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C.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D.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的观点。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韩愈

6.提出要以“文、行、忠、信”为教育内容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的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卢梭

8.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贡献的是()。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9.“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两大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其中“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洛克

11.以下不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是()。

A.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B.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C.教育性教学原则
D.“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1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13.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

A.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受教育者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B.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C.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D.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14.教育就是对人的发展的实际指导,目的是造就完整的生物—社会中完整的个性。这是()的主张。

A.赫尔巴特
B.拉伊
C.培根
D.斯宾塞

15.批评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的是()。

A.杜威
B.皮亚杰
C.舒尔曼
D.谢夫勒

16.提出了“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著名口号的教育家是()。

A.杨贤江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陶行知

17.提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瓦根舍因
B.皮亚杰
C.苏霍姆林斯基
D.布鲁姆

18.有这样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关心教育质量与教育目标,主张搞好中学课程设计,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这位教育家是()。

A.赞可夫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杜威

19.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D.赫尔巴特

20.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

A.一般发展
B.特殊发展
C.全面发展
D.个性发展

21.主张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最优处理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巴班斯基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22.18世纪中期西方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讲座,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的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2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文化程度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规律

24.舒尔茨提出:“有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享用功能

25.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经过开发走进了校园课堂,让更多的人了解、系统地学习它们,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技艺的消亡。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功能。

A.政治
B.人口
C.文化
D.经济

26.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质,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是要有一定的教育与训练。”此说法说明教育具有()。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生态功能
D.政治功能

27.德国通过洪堡教育改革,为德意志的统一和腾飞奠定了基础;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强国;苏联通过教育改革,使经济在20世纪50~70年代与美国分庭抗礼……这些事实都说明,教育对()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实力
D.科技实力

28.社会成员中哪些人能够享受学校教育,受什么程度的教育,受教育机会怎样分,是由一定社会的()直接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文化水平
D.教育制度

29.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选取唐诗、宋词、元曲等名篇进行学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A.传递和保存
B.传播和交流
C.选择和提升
D.更新和创造

30.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与家庭。通过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掌握了现代文化知识,建立了独特的族群和阶层文化,社会也因此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3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适龄儿童逐渐减少,其中小学生数量减少约30%,因此小学大量并校。这说明()。

A.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
B.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的内部结构
C.人口的地域分布影响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人口素质影响教育的发展

32.有的学生善于言辞,有的学生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连续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3.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A.不均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稳定性
D.顺序性

34.大脑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不同,出生五至十个月发展最为迅速,五、六岁是显著的加速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连续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5.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6.小强的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小强一上幼儿园,才刚刚学会认字,小强妈妈就给他报了一个作文班。这说明小强妈妈在教育过程中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顺序性

37.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区

3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39.有些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0.小学教师经常采用直观形象方式进行教学,中学教师经常进行抽象讲解。这遵循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1.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A.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42.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关键期

43.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说明了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4.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这体现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A.顺序性
B.整体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45.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他的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论

46.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论

4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属于()。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8.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家庭条件
D.社会环境

49.“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50.《荀子·劝学》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主观能动性

51.印染技工的颜色鉴别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很多。这说明遗传素质具有()。

A.差异性
B.可塑性
C.对身心发展的制约性
D.对身心发展的不可控性

52.墨翟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提出了“素丝说”。他认为人先天如待染的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一学说体现了墨翟所持的观点是()。

A.内发论
B.遗传决定论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个体因素

54.有的人在优良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却一事无成,甚至走向与环境要求相反的道路;但有的人虽然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却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说明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是()。

A.环境
B.遗传素质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55.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的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学校教育制度
D.课程标准

56.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的建立。

A.学制
B.教育目的
C.班级管理制度
D.学校

57.“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形态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58.在英国,曾经不同阶层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子女有权上质量较高的公立学校,毕业后进入剑桥和牛津等大学接受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教育;而工人的子女只能接受职业教育,进而继续成为工人。这种教育制度属于()。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并列结合制
D.分支制

59.清朝末年推行“废科举,兴学校”的举措,开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现代学制。由张百熙起草,国家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0.近代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以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1.在教育活动中涉及“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是()。

A.教学目标
B.教育评价
C.教学评价
D.教育目的

62.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最基本的特征的是()。

A.强制性
B.普及性
C.免费性
D.公共性

63.义务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免费性
D.公共性

64.()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以及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5.孔德说过:“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生活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66.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激励功能
B.协调功能
C.导向功能
D.评价功能

67.我国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实行的是()。

A.四四四制
B.五四三制
C.六三三制
D.八四制

68.涂尔干认为,“教育就是一种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阶层本位论

69.卢梭认为,凡是从造物主手中出来的东西就是好的,一转移到人手里就变坏了。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生活本位论

70.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71.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邓小平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2.为了解学生对学校广播节目的评价,某高中学生会从高中三个年级所有班中随机选取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方法是()。

A.普遍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全面调查

73.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A.培养人的智力
B.为其上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
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D.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基础

74.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75.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76.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掌握运动技能
C.形成锻炼习惯
D.放松身心

77.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78.“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这是()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A.斐斯泰洛奇
B.赞可夫
C.夸美纽斯
D.杜威

79.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80.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81.某校初中三年级(1)班是全校公认的差班、乱班,班上不少同学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李老师接任班级时,就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或交往中记录他们的攻击行为,以此来研究攻击行为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行动研究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82.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可以将观察分为()。

A.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C.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83.为了了解某校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李老师向该校初中的部分学生发放问卷以收集相关信息。李老师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历史法

84.张老师在生字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丢笔少划的现象,于是把“中学生丢笔少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工作中收集整理的资料提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教学措施,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行动研究法
C.历史法
D.个案研究法

85.张老师对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加以回顾,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他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历史法

86.江老师为了探究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在所教的两个班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江老师选取的两个班的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基本均衡,一个月后江老师对两个班产生的成绩差异进行测量。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访谈法

87.在西方,课程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见于()。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经验与教育》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88.按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D.选修课程、必修课程

89.某校自主开发的经典诵读课属于()。

A.生本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90.某校校长将“在学习中,思索人生;在思索中,享受学习”作为该校建设学风的标语。这属于()。

A.观念性隐性课程
B.心理性隐性课程
C.制度性隐性课程
D.物质性隐性课程

91.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的理念。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

92.学校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生物课之外,还增设了其他一些生物课程,如趣味生物实验、动物世界等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属于()。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9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的观点属于()。

A.百科全书式课程论
B.活动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
D.学科中心课程论

94.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做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学生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
D.活动中心课程论

95.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教学原则

96.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不包括()。

A.学习者的需要
B.教育者的需要
C.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D.学科的发展

97.某中学数学老师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课的部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该教学目标属于三维目标中的()目标。

A.情感与方法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8.在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A.单一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活动式

99.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的特点不包括()。

A.强制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普遍性

100.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课程开设顺序
C.教学时数
D.学周安排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