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唐诗宋词,和模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英文差距
根据前文介绍的三大反例特性,我们可以尝试给出几个典型的反例。比如诗词创作,尤其是长短句约束更加严格的词牌,对照反例特性:
- 有明确且唯一可行的标准定义——一个固定词牌的格律,不可能超出《钦定词谱》的定义外随意创作。
- 即使稍微犯错也会造成较大影响,故而不可接受——由于《钦定词谱》本身已经是古人根据数以万计的作品总结出来的格律,其中大量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中国人可谓从小学到大,倒背如流。尤其是诸如《青玉案·元夕》、《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满江红·怒发冲冠》、《沁园春·雪》这些长短句,填类似词牌,增减一个字,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 错误不是很容易发现或证实,至少相对当前使用者的知识水平来说很难——虽然知名词牌的字数大家都熟,但进一步讲究押韵、平仄,又大大超出普通人的知识范畴,很难判读。
青玉案词牌
可见,填词是一个非常符合 ChatGPT 反例的场景。时值元宵节前后,正好让我们试一试,看看 ChatGPT 能写出和《青玉案·元夕》差距有多大的作品来。
我们先试试直接让 ChatGPT 任意发挥,填词一首:
看来 ChatGPT 不但不懂什么是青玉案,也不懂什么是填词。倒是给我们出了一道完形填空题!不过没关系,ChatGPT 的多轮对话能力我们早有耳闻,试试直接教它,我们直接输入著名的《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