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说文——实战篇——立意篇——真题推出立意:社会、企业、个人;对真题命题趋势分析,得到必要素材需背诵

分值

中文写作65分,论说文35分,占了大部分分值。由此可见论说文在中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中文写作最后拉开分差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论说文方面。因为既有审题立意要求,又有论证的充分性要求,而且有些考生最后的论说文还没写完,这就导致了论说文的分差有时候可以是很大的。例如有的学生考35分,有的学生考50分,这样一来就相差15分了。这个差距对于中文写作来说是比较大的,所以考生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论说文尽量达到22+,甚至是25+。

角度1——材料类型,材料内容,文章书写结构

历年真题题目汇总

对于论说文近些年的真题,将从材料类型,材料内容,文章书写结构三个角度做说明,那么对比后的情况如下表:

年份 话题/材料作文材料类型 材料内容文章书写结构
2020材料作文故事型管理者做决策要听取专家意见正反析做
2019材料作文辩证关系论辩与真理三点式
2018材料作文观点辨析人工智能促进社会发展辩驳式
2017材料作文观点辨析扩大生产还是研发新产品辩驳式
2016材料作文辩证关系多样性与一致性三点式
2015材料作文辩证关系为富与为仁三点式
2014材料作文故事型收益与风险正反析做
2013材料作文故事型合作与竞争正反析做
2012材料作文现象型学术跟风析因提议
2011材料作文观点辨析拔尖与冒尖辩驳式

分类1——按照真题材料内容分——企业管理、社会思考、学术真理与功利化

对近十年真题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成为这三个方面:

  1. 企业管理
    2020年探究的就是管理者做决策的时候,应该多听听专家的意见;
    2017年探究的是企业在研发新产品和扩大生产之间的抉择问题;
    2016年也可以看成企业的问题,就是企业组织的多样化和一致性。
    2015年则说明企业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2014年则是说明企业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风险;
    2013年则要告诉我们,在面对外在强大敌人的时候,有时候要放下彼此的竞争关系,合作对敌;
    而2011年则探讨了管理者对人才的选拔到底是拔尖还是要冒尖。
    近十年真题,7年都与企业管理相关,因此与企业管理类相关的话题以及材料是必须要去关注的,甚至是经常看一看,背一背。考生也可以自己多思考下,对于企业管理还有哪些角度可以去挖掘,并且自己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以便更快速的写出文章。
  2. 社会现象、时事热点
    2019年是论辩对于发现真理的作用。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所以2018年11月23日考的“论辩与真理”,就是这篇文章发表后的四十周年纪念日。
    因此我们也需要关注纪念日中可能会与我们的考试方向相吻合的内容。
    2018年的人工智能,就是考查的目前社会发展趋势。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多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文章以及动态。
  3. 学术真理与功利化
    在没有写出来的2010年真题中,考查的就是学者追求真理与功利化的现象,
    而2012年再次考查了学术跟风现象,
    2019年再次考察到了真理相关的内容。
    由此可见,对于学者追求真理与功利化方面的内容,出题者是十分关注的,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类事件重点关注,对一些有关评论挑选出一些好的文章以及评论,进行熟读甚至背诵。

文章书写结构分析

由上表我们看出,对于每一种材料类型,我们都有与之对应的文章书写结构,这样的话,就能做到我们大纲中提到的结构合理。具体匹配如何:

  1. 现象型材料,需要用“析因提议”的结构来书写,也就是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的模式书写。
  2. 故事型材料,需要用“正反析做”的结构来书写,也就是正面分析这个措施的充分性,然后反面来分析这个措施的必要性,接着分析这个措施其内在的本质,最后提出建议如何更好的使措施发挥作用。

读书笔记——得出必要素材背诵

与上一节可得:“企业管理”必须背诵。

角度2——一招审题——分层

专硕的备考思路其实是一以贯之的,拿到一道题目先分层次,形式逻辑中需要找到一条逻辑链,论证逻辑中需要找到推理主线,论证有效性分析中要求识别论证结构,论说文需要识别材料结构,这些技术动作的本质都是通过分层实现的。
理清层次之后,我们可以顺利分析材料的:

  1. 褒贬倾向(多数情况下都是中立的);
  2. 切入角度(是社会思考还是管理认知);
  3. 话题关键词(其中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
  4. 约束条件。
    一招审题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分层”,材料一定要分层,通过寻找结论、结构关键词、话题关键词的方式来进行分层。
    通过分层,不仅符合了大纲中“对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的要求,还有助于快速构思,确定行文段落。下表以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为例:
历年真题分层
年份 分层 备注
AAAAAA
BBBBBB
2019年两个分句,分了两层
2018年以“有人说”和“有人不以为然”为界,分了两层
2017年“有人认为.....有人认为......,分了两层”
2016年四个分句,分了四层
2015年无法分层
2014年以转折连词为界,分了两层
2013年一层说“空中客车”,另一层说“新的波音公司”,以话题关键词为区分,分了两层
2012年“两大病”再加主旨句是一个整体,运用了递进式的结构,无法分层
2011年①先说人才重要;②再给“拔尖”“冒尖”下定义;③最后落脚点是在分析这个现象上。分了三层
2010年以转折连词为界,分了两层

分类2——社会思考、管理认知、个人素质

分层主要确认以下四个层面,考场上各位同学只需按图索骥即可。

  1. 褒贬倾向
    近些年,命题的褒贬倾向一般都是中立的,命制的话题不加任何的修饰语,并不需要考生顺着命题者的思路。给出的话题本身就比较中立,并且有一定的争议性, 怎么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主要考查考生自圆其说的能力。
    2.切入角度
    考场上确认了试题的褒贬倾向,然后考虑切入角度。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我们的论说文当中,包含了社会思考、管理认知、个人素质三类,但是个人素质类话题近年来几乎不考,当然,一直没考不等于今年的入学考试不考,但是这是个小概率事件。就算涉及了个人素质类话题,我们也在后文“六项认知”中介绍集面到此类话题应该怎么办。所以备考要全面,但是全面之下也要有重点。
切入角度主要是社会思考还是管理认知?行文过程中到底是从社会、企业还是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一些同学存在着认知误区:是否在行文过程中必须联系企业管理?我可以确定无疑地告诉你:不是。这需要看材料如何要求,2018 年管综的论说文真题当中,明确说了“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了进步”,那么就不必联系企业管理。而2017年管综的论说文真题,开头就说“一家企业",这就需要联系企业,但是不一定非要联系企业管理,2017 年真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企业的战略决策方向,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管理认知,但并不是企业具体的管理动作,考生确实要从企业的角度来写,写个人素质就不合适。
2016年管综的论说文真题,开头“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本质在.....注意“城邦”二字,那么这则材料就需要优先考虑社会思考类的话题。有同学说,老师我就想写企业,你要是特别熟也可以,这并不是偏题和跑题,但是我们认为比较方便的切入角度就是思考社会的组建。
  1. 话题关键词
    首先考虑题干话题关键词的数量,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话题关键词,要考虑是并列还是互斥的关系,例如,2018年管综论说文:真题给出的话题关键词‘机器人”, 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要辨析一下这三者是什么关系,你会发现“机器人”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另外材料中明确说了“人工智能”就是“技术发展”,说明“人工智能”的外延小于‘技术发展” 的外延。因而2018年管综论说文的话题关键词就是“人工智能”。
    如果话题关键词是“互斥”的关系,那就要考虑优先支持重个观点。例如,2017年经综论说文“是否要救济穷人”、2016年经综论说文“是否要延迟退休年龄”,材料明显给了两个对立的观点,考生需要注意观点不可骑墙,选择一个观点支持即可。
    当然,论说文的得分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它既与分析角度有关,也与论证思路有关,还与行文表达相关,三者缺不可。
  2.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内容见下文六个意识中的“条件意识”。

读书笔记

区分“社会思考”和“企业管理”很重要,比如“城邦”就跟“社会思考”有关,不要硬挂钩“企业管理”。

角度3——4种材料类型、4个立意对象、5种写作态度

第一部分:“4种材料类型”是对论说文命题规律的分析。
第二部分:“4个立意对象”和“第3节5种写作态度”是对审题立意的讲解。

一、4种材料类型
从历年真题来看,管理类联考中,论说文的材料非常有规律性,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

  1. 寓言类材料
    寓言类的材料中会出现植物、动物等非人类的事物,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一些事件。我们需要分析这些事件的寓意以及它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如2022年。
  2. 故事类材料
    故事类的材料中会出现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这一事件已经过去、已盖棺定论,我们已经无法再去解决这一事件中出现的问题,只能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如2013年,2020年。
  3. 案例类材料
    案例类的材料中会出现人类社会中现存的问题或刚刚发生的事件,这一问题尚未解决、这一事件尚存争议,需要我们去处理问题、解决争议。
    对于此类题目,我们无需再从材料中提炼出新的主题,直接去分析、解决材料中的争议即可。如2018年。
  4. 观点类材料
    观点类的材料中会出现名人名言或直接给出某种观点。对于此类题目,我们无需再从材料中提炼出新的主题,只需要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展开文章即可。如2019年,2021年。
论说文四种材料类型
名称 材料识别 立意方法
寓言类材料中出现动物、植物等非人类的事物找材料的寓意
故事类材料中出现人类社会的事件,这一事件已盖棺定论找材料中的经验或教训
案例类材料中出现人类社会的事件,这一事件尚有问题或争议直接解决材料中的争议或问题
观点类材料中直接给出名人名言或某种观点直接同意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

二、4个立意对象
所谓论说文的立意对象,就是在一篇论说文中,我们主要谈”谁”的事。比如,是谈“企业”经营的事,还是谈“个人”发展的事,还是谈“社会”发展的事。
还有些题目中,材料中会出现明确的对象,例如2010年管理类联考真题论说文材料中出现对象“学者”,此时应该围绕材料中的对象来写。
论说文常见的立意对象有4个,分别是:材料中的对象、个人(常考管理者)、企业、社会。
2022年真题中,“鸟类会飞”这一寓言,没有很明确的暗示对象,因此这篇文章写个人、企业或社会皆可。但一般只能写这三者中的其中一个,不能三个都写。
2013年真题中,材料给出的是企业的例子,写文章时,我们一般要和材料的对象保持一致,故我们也应该针对企业来写文章。
2020年真题中,注重细节、集思广益、危机意识,应该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故立意对象应该为管理者。
2018年真题中,我们直接围绕材料中给出的“人工智能”这一主题来写即可,不必再另外确定立意对象。
2021年真题中,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指出“实业界中坚人物遂由此产生”,此处的“实业界中坚人物”应该是指企业家或企业的管理者,故材料中的教育也应该是针对企业管理者的教育,而不能写成一般意义上的教育。
2019年真题中,主题是“论辩”,那么谁来进行“论辩”呢,当然是人,尤其是“管理者”要接纳论辩。

三、5种写作态度
论说文的写作必须要有明确的态度。从大方向上来讲,其实我们只有两种态度,即支持或反对。

  1. 态度1:支持
    材料中的观点、事件是正面的,我们当然应该支持。
    材料中的事件存在争议,我们就要对这一事件进行利弊分析,
    如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应该支持。
  2. 态度2:反对
    如果材料中出现反面现象,或者材料中的事件存在争议,但经过分析以后发现这一事件弊大于利,那么我们的态度就应该是反对。
    最近几年的真题中常出现“AB二元类材料”,2021年真题中,我们可以把“道德教育”看作“A",把“科学教育”看作“B",故2021年真题可以认为是个“AB二元类材料”。
    对于这类材料,我们又可细分为三种态度,即:AB需要兼顾、AB要有所侧重、AB需要放弃一个发展一个。故有:
  3. 态度3:AB二者兼顾
    如果材料是AB二元类材料,且材料两个元素都十分重要时,我们的态度是支持AB双方,即应该二者兼顾。
    2021年真题的标题可以是:要搞好企业家的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
  4. 态度4:AB有所侧重
    如果材料是AB二元类材料,材料两个元素都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其中一个更加重要时,标题可以是:发展A不忘B,搞好A兼顾B,等等。如2016年真题。
  5. 态度5:AB二者择一
    如果材料是AB二元类材料,材料两个元素一个有利一个有害,或者一个可行一个不可行时,我们就可以“踩一捧一”。标题可以是:A胜于B,A优于B,发展A势在必行,等等。

角度4——考生从业:管理者素养、企业管理、社会治理

管理类联考大纲规定:
“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
也就是说,管理类联考考查的是“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素质”“能力”和“潜能”。这类考生应该具备的这些能力、素质,就是“管理者素养”。
从管理类联考的招生专业来看,大体又分为三大类:MBA (工商管理硕士) MEM (工程管理硕士) MTA (旅游管理硕士)的同学大多都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MPA (公共管理硕士)的同学大多都在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服务部门从事管理工作;而MPAcc (会计硕士) MAud (审计硕士)的同学则广泛分布于企业、政府、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但无论如何,这些专业的同学都在从事着企业管理或者社会治理的工作,那么命题人就必然会从这些方面来考查考生。
因此,管理类联考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三个:管理者素养、企业管理、社会治理

角度五——“克罗特”审题立意法

由五个英语单词组成,即“key words"、“reasons”、“objects”、"attitude”和“theme”。

  1. 抓关键(key words)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在弄懂材料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找到材料的关键词句。一般来说,关健信息主要包括:
    主题词
    主题词,即材料中的核心概念。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出现频率高,二是当语句间的关系出现变化时,核心词汇总会出现。
    关键句
    有的材料里面会有关键句点出此材料的命题用意。关键句一般在材料的开头、结尾或转折词后。
    转折连词
    如果材料中出现转折词,一般强调的是转折词后面的部分。常见的转折词有“但是”“然面”“可是”等。
    关键事件
    如果材料中出现故事或事件,那么这个故事或事件往往是重点。

  2. 祈原因 找寓意(reasons)
    论说文的材料,常常是一个寓言故事或者一个事件。我们要看这个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什么?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它包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启发?
    所以,对“reasons”的思考有两种情况:如果是事件或现象,我们就找原因;如果是寓言,就找寓言。

  3. 定对象(objects)
    材料中如果出现多个对象,那么,站在不同对象的角度思考,有时会对立意产生重要影响。此时,应该慎重考虑每个对象背后的寓意,确定好立意对象。

  4. 辨态度(attitude)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命题人无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人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应该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态度无非是三种:褒、贬、中立。

  5. 定立意(theme)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一般可以找到两三个不同的立意,那么,哪一个是最佳立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基本标准:
    ①单一性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核心论点,这是立意的最基础要求。即使材料中出现了辩证关系,比如“仁与富”“多性样与一致性”,你的文章也只能围绕这一组关系展开。
    如果你对这一话题有多个角度的见解怎么办?可以将不同的角度作为分论点,但是这些不同角度必须有助于你的核心论点的成立,而不能是相互独立的。
    ②相关性
    相关性,即你应该在材料的范围内展开讨论,至少你的立意应与材料直接相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fo安方

觉得俺的文章还行,感谢打赏,爱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