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生态学者”微信公众号!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风速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力特性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和适应能力。然而,尽管风速被认为是影响植物水分平衡的重要因素,全球范围内风速对植物水力特性的具体影响机制仍不明确。
基于此,华南植物园叶清团队收集了全球469个站点、1922种木本植物的2786个物种-站点组合数据,分析了植物关键水力特性,包括50%水力传导率丧失时的水势(P50)、木质部比水力传导率(KS)、叶面积与木质部面积比(AL/AS)以及导管直径(D),并探讨了这些特性与风速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即使在控制了其他气候因素(如湿度指数、温度和蒸汽压差)的情况下,风速对植物水力特性仍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来自风速较高地区的植物倾向于构建导管直径较小、水力传导率较低的木质部,这些特性使植物更具抗旱性(表现为更负的P50)。此外,这些植物在给定木质部横截面积的情况下,部署的叶面积也较少。这些适应性特征可能使它们在未来的高风速气候条件下更具优势。
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在全球尺度上系统分析了风速对植物水力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植物在高风速环境下的适应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风速不仅是影响植物水分平衡的重要因素,还可能通过改变植物的水力特性,影响其抗旱能力和生存策略。这一发现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生态恢复和植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关阅读: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 全球尺度植物和动物气候生态位演化模式的相似性;Science Advances | 华南植物园揭示全球尺度下植物水力性状与最大树高的协调机制;New Phytologist | 华南植物园揭示全球尺度树木干旱死亡阈值;New Phytologist | 华南植物园揭示气候变化下叶片性状及其可塑性的演化模式
原文链接 ↓
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4-02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