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合适的研发效能度量指标(中)

本文探讨了在软件研发中如何选择和使用效能度量指标,强调了度量不应成为目标、度量应可拆解以及可持续扩展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实例解释了古德哈特定律,提醒不要让度量指标导致不良行为,而是关注趋势和阻塞。同时,提倡度量指标需可拆解以利于问题解决,并提倡通过持续扩展度量以驱动价值流的增效。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上篇中,咱们尝试回答了最近几年 “软件研发效能” 为什么会成为业界的热词 “Buzzword” ,有哪些合适的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指标这两个问题。下篇 希望根据业务的情况,界定的团队上下文,给出一些推荐的度量指标。为了让这些内容更加有上下文和代入感,这里加入本文作为中篇,在本篇里聊聊我在一线开发过程中对效能的三个观察和观点。

观察和观点一:莫让度量变目标。

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在1975提出了古德哈特定律 : When a measure becomes a target, it ceases to be a good measure. “当一个度量本身成为目标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好的度量”。根据我们在项目中的观察和经验,古德哈特定律不光适用于经济学领域,一样适用于软件研发领域。

此定律在现实中的故事: 在法国殖民时期的越南,鼠患成灾,所以当地政府想出办法: 鼓励民众一起动手灭鼠并奖励灭鼠的民众,民众只需要上交死老鼠的尾巴就可以获得奖励。不久之后,越南的街头就出现了没有尾巴的老鼠,人们为了持续盈利,并没有杀死老鼠,而只是切下它的尾巴,等待它去生新老鼠给自己赚钱。

在正常情况下,「被切下的老鼠尾巴的数量」与「死去老鼠的数量」正相关,是一个好的指标。可是,一旦政府把「被切下的老鼠尾巴的数量」变成大家的优化目标,就会产生未曾预料到的结果。简单来说,这种度量变成了目标,驱动并产生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软件研发领域里,当你度量团队产出的代码行数并设置目标时,比如: 800行/人天,聪明的程序员,就会被驱动去优化「代码行数」并让它达到目标。比如: 多加点中间变量,多加点注释,多抽点方法和测试,目标不就达成了吗? (曾见过方法实现只有两行代码,注释20多行,而且在工程里经常看到类似的注释和方法。) 这种目标度量会给业务带来价值吗?

再比如你度量并设置团队每个迭代需要完成Story的点数或者个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