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汽车制动力分配曲线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MATLAB计算汽车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曲线的方法,包括I线、β线和r线的求解,并通过寻找交点确定制动力分配。此外,还展示了计算前后主缸轮缸缸径的程序,并探讨了不同同步附着系数对路面行驶的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基于MATLAB的汽车制动力分配曲线

概述

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又称I线)是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曲线,β线是某一附着系数下前后轮同时抱死的曲线,r线是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具体可以翻看《汽车理论》制动力计算的相关章节。这个制动力吧,是可以通过笔算通过联立两个式子求解。在本文中,我通过寻找两个曲线的交点找到这个前后制动力分配的解。

MATLAB程序

  1. 前后轮制动力
   *%前后轮制动力
   clear all
   fi1=0.9%同步附着系数
   m=245;%车重(含车手)
   g=9.8;%重力加速度
   G=m*g;%车子受到的重力(含车手)
   hg=500;%质心高度
   L=1440;%轴距
   a=792;%前轴至质心的距离
   b=648;%后轴至质心的距离
   B=(b+fi1*hg)/L;%制动力分配系数
   Fu1=1:0.1: 4000;
   Fu2=1/2*(G/hg*sqrt(b^2+4*hg*L*Fu1/G)-(G*b/hg+2*Fu1));%Ι曲线
   Fq1=(L-fi1*hg)*Fu1/(fi1*hg)-(G*b)/hg;%f线组
   Fh1=-fi1*hg*Fu1/(L+fi1*hg)+fi1*G*a/(L+fi1*hg);%r线组
   BB=(1-B)/B*Fu1;%β线组
   n=min(abs(Fq1-Fh1));
   m=find(abs(Fq1-Fh1)<=n,1,'first');
   disp(n);
   disp('前轮制动力');
   disp(Fu1(m));
   disp('后轮制动力');
   disp(<
### 使用MATLAB或计算列车制动速度曲线 #### 绘列车制动速度曲线的基础理论 为了生成或分析列车的制动速度曲线,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列车总重、列车长度以及车辆的制动率等数据[^2]。 #### MATLAB代码实现 以下是利用MATLAB来模拟并绘列车制动速度曲线的一个简单例子: ```matlab % 定义参数 train_weight = 50e3; % 列车重量 (kg) brake_rate = 0.8; % 制动减速度 m/s^2 initial_speed = 80 / 3.6; % 起始速度, 将 km/h 转换为 m/s final_distance = 1000; % 总行程距离 (m) % 时间步长设置 dt = 0.1; time_steps = linspace(0, final_distance/initial_speed*3.6, round(final_distance/(initial_speed*dt))); % 初始化变量 speeds = zeros(size(time_steps)); distances = speeds; % 计算每一步的速度和位置 current_speed = initial_speed; distance_traveled = 0; for i = 1:length(time_steps) distances(i) = distance_traveled; speeds(i) = current_speed; if current_speed > 0 deceleration = min(brake_rate * train_weight / mass_of_train, current_speed/dt); current_speed = max(current_speed - deceleration * dt, 0); distance_traveled = distance_traveled + current_speed * dt; end end % 绘图部分 figure(); plot(distances, speeds,'b-', 'LineWidth', 2); xlabel('Distance Traveled (m)'); ylabel('Speed (m/s)'); title('Train Braking Speed Curve'); grid on; ```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用于展示如何通过给定条件下的物理规律来估算列车减速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并将其可视化出来。这里假设了恒定制动力矩作用于整个刹车期间,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加入更多复杂的逻辑处理不同阶段的不同加速度特性以及其他外部干扰因素的影响。 #### 结果解释与验证 当执行上述脚本之后,将会得到一张图表显示随着行驶里程增加而逐渐降低的速度趋势线。这可以作为初步评估列车性能的一种方式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真实环境中,由于存在诸如轨道坡度等因素的变化,所以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因此建议进一步研究具体场景下的动态行为特征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和控列车运动状态[^3]。
评论 1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