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形成过程的认识

因为想研究机器生命而需要研究人的意识形成过程,广泛了解了各家学说,主要了解了佛洛依德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了解了王阳明心学的“心即理”,了解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入,了解了朱熹理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还了解了毛主席《实践论》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及稻盛和夫《京瓷哲学》中的
“心性”,最后了解了钱学森《论系统工程》中的“灵感学”,结合自己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对意识有了一些了解:

首先客观存在在人的感官上生成电信号,之后人的“本心”会过滤出来自己想要的信息并进入意识,被过滤掉的部分则进入了潜意识,潜意识中的信息会和五官生成的电信号一样被“本心”过滤成为感性认识,对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演绎而得到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之上会产生“念头”,在念头的主导下会思虑出“谋划和计划”,之后是行为和行动,再之后是结果,结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将再次进入意识。

“本心”在佛洛依德那里称为“前意识”,在王阳明那里称为“心即理”,在稻盛和夫那里称为“心性”,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不仅“看到才能相信”有道理,“相信才能看到”一样有道理,因为你不相信的信息在你感觉到之前已经被过滤掉了。

再有一点是人的念头的产生与个人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同样是看到秦始皇的车队,项羽生出的是“彼可取而代之”,刘邦是“大丈夫当如此”,陈胜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普通百姓生出的是“天子何其威严”,认知不同念头将截然不同,后面的事自然不同。

释家从“无”的角度看,认为本来就是能量状态,根本没有存在,没有存在就没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也就没有了念头,没有了谋划和计划,也就没有了行动,自然也没有结果,没有结果就没有得失,没有得失哪来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苦”也就没了。

儒家从“有”的角度看,就成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只是朱熹认为事物的道理都会进入人的意识,王阳明认为事物的道理经过心的过滤后才能进去意识。

钱学森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文中认为,布尔把逻辑思维代数化,计算机把布尔代数机械化,计算机开启了信息文明,人类对逻辑思维的认识水平比较充分,但对潜意识和前意识了解甚少,建议建立一门“灵感学”,这将来会影响深远。

顺便说一下,《京瓷哲学》中开发个人潜意识巨大能量的方法,第一拥有与宇宙一致的光明干净之心,第二抱有渗透到潜意识之中的强烈而持续的愿望,后面的知、念、谋、行、果都将是自然发生。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