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从转移特性曲线上看dibl_国民技术面试20200910

囯民技术电话面试20200910

1、两级运放中零极点的位置?主极点在哪,次极点在哪?加入密勒补偿以后,怎么变化的?如果电流增大,会有什么变化?

第一极点在第二级运放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次极点在第二级输出,加入密勒电容以后,主极点的电容增加了(1+A)Cc,因此主极点往原点位置靠近,次极点等效电容式(1+1/A)Cc,但是高频的时候,把密勒电容看成短路,这时候的输出阻抗就会减小,从RL减小为1/gm,所以次极点会往原离原点位置。当电流增大的时候,此时gm增大,这时候的输出阻抗会变得更小,次极点会更加远离原点位置,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2、大信号输入和小信号输入的输出波形是什么样的?

大信号输入,如果超出了压摆率的限制,那么输出波形是一条斜线,如果没有超出压摆率限制的话,则是表现指数形式。小信号输出的话,是指数形式

3、噪声应该怎么减小?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共源共栅上面的噪声可以忽略,因为共源噪声可以忽略,而共栅不产生噪声,第二级的产生的噪声除以增益就是等效输入噪声,而第一级主要是提供增益,所以第二级是噪声可以忽略的,主要噪声来源是输入管的噪声,通过提高输入管的尺寸,增大面积可以减小噪声,但是会有增加寄生电容,失调电压也是可以通过增大面积来减小,减小工艺失配.

(E-MOSFET指增强型,一般使用都是增强型器件。耗尽型器件阈值电压为负的,电压等于0即可导通,一般不使用。以下器件均为只针对增强型)

4、温度上升迁移率,阈值电压怎么变化?

迁移率和阈值电压都会下降,温度上升,载流子的散射运动加强,载流子的碰撞概率增大。因此根据公式\(μ=v/E\),速度下降,迁移率下降。

阈值电压,阈值电压就是使半导体表面产生反型层(导电沟道)所需要加的栅极电压。当温度T升高时,半导体Fermi能级将趋向于禁带中央变化,则半导体Fermi势ψB减小,从而导致更加容易达到ψs≥2ψB的反型层产生条件,所以阈值电压降低。

此外,N型半导体费米能级靠近导带,增大掺杂浓度可能导致费米能级进入导带,P型半导体费米能级靠近价带,增大掺杂浓度可能导致费米能级进入价带。所以增大掺杂浓度,费米能级和禁带中央之间的电势φB增大,所以φs>2φB,才能形成反型层的电势增加,即所需的栅极电压增大,阈值电压增大。

5、为什么短沟道MOSFET的饱和源-漏电流并不完全饱和?

对于短沟道MOSFET,引起输出源-漏电流饱和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沟道夹断所导致的电流饱和;另一种是速度饱和所导致的电流饱和。

对于沟道夹断的饱和,因为夹断区的长度会随着其上电压的增大而有所增大,则使得剩余沟道的长度也将随着源-漏电压而减短,从而就会引起源-漏电流相应地随着源-漏电压而有所增大——输出电流不完全饱和。不过,这种电流不饱和的程度与沟道长度有关:对于长沟道MOSFET,这种夹断区长度随源-漏电压的变化量,相对于整个沟道长度而言,可以忽略,所以这时沟道夹断之后的源-漏电流近似为“饱和”的;但是对于短沟道MOSFET,这种夹断区长度随源-漏电压的变化量,相对于整个沟道长度而言,不能忽略,所以沟道夹断之后的源-漏电流将会明显地随着源-漏电压的增大而增加——不饱和。

对于速度饱和所引起的电流饱和情况,一般说来,当电场很强、载流子速度饱和之后,再进一步增大源-漏电压,也不会使电流增大。因此,这时的饱和电流原则上是与源-漏电压无关的。

对于短沟道MOSFET,还有一个导致电流不饱和的重要原因,即所谓DIBL(漏极感应源端势垒降低)效应。因为源区与沟道之间总是存在一个高低结所造成的势垒,当源-漏电压越高,就将使得该势垒越低,则通过沟道的源-漏电流越大,因此输出电流不会饱和。(DIBL:漏端电压的上升有助于将电子吸引到栅极氧化层下方,所以栅极所需的电压减小,阈值电压减小,此外,

  • 4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