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AlphaCode 写的算法击败了 Codeforces 46% 的参赛者,DeepMind 团队又上头条了。记得在 2018 年,我对于人工智能还处在狂热的推崇之中,就差找个机会转 AI 了。现在看到这样的新闻却不那么盲目了,我觉得人工智能距离取代人还有几个世纪的距离。
过去我对于”机器取代人“有一种蜜汁自信,总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凡是重复的工作都可以让机器去做。但是从各个大厂开始推广”智障客服“开始,我有点怀疑了。
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
”智障客服“一经推出,大厂就开始缩减客服人数,与此同时消费者骂声一片。”智障客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情感和处理开放式问题的能力。无论你给”智障客服“发多少消息描述多少个人的特殊情况,它都是机械、官方、重复、客观的回答。而客服咨询是一个非常容易情绪化的场景,”智障客服“完全不能理解人的情绪,很容易激化矛盾。
很多场景,需要人的感性、温度、创意,只有实实在在的真人才能完全胜任。比如今年冬奥会的服装、火炬、开幕式节目,需要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政治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设计出来。
掺杂了人性的数据是很难去分析的,尽管能够拿到消费者所有的数据,但也很难说消费者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比如购物是低频行为,我手机坏了要买 iPhone,春晚张小斐的大衣火了连夜售罄,这样的消费基本就是一次性的,并不能认为明天推荐一个类似的就会购买。
到底一个人的需要是什么?其实很难回答。可能是爱豆的一句话勾起了兴趣,可能看了一部剧种草了新的喜好,也可能看了几本书有了新的思考,然后选择的倾向性可能就变了。人性之深刻,难以用数据去衡量。包括刚火的 AlphaCode 也是基于程序员已经写出的代码进行训练,只能对人已经确定有解的场景才能进行推理,即便是做题也需要人干预做一些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