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接口有SATA和PCIE两种总线,协议分别是AHC 。NVME,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是一个逻辑设备接口规范。
M.2 | |
SATA3.0总线 | PCIE3.0总线 |
AHCI协议 | NVME协议 |
600MB/秒 | 3,200MB/秒 |
NVME
NVME协议跑在PCIE总线上,由于速率的不同,耦合电容的选取值有所不同,PCIE1.0和PCIE2.0的AC耦合电容选取值的范围在75nf-265nf(可以选用0.1uF的电容); PCIE3.0的AC耦合电容选取值的范围在176nf-265nf(可以选用0.22uF的电容);
PCIE时钟需要100nF电容耦合
CPU端设计,需要在TX端加电容,如下图:
M.2接口端设计如下:
如果PCIE够用,M.2接口最大可以接入四对PCIE。两对也可以使用,只是 速率低一些。
下图便是LED的设计,外部M.2设备会在通讯是操作PIN10,所以板卡设计上可以设计一个LED,也可以做一个座子,可以接入LED线束。
M.2的座子,69PIN是区分设备是PCIE还是SATA设备。
NC,H 为PCIE
GND,L为SATA
如果考虑周到一些,可以在电源上再多加一些东西,如下:
使用FB隔离电源,加TVS管,保护后级电源。
SATA
走SATA的话,耦合电容需要是12nF以下
---
其他参考
M.2 Key典型应用:
A Key:主要应用于无线连接,如WiFi,蓝牙,NFC,Wigig。卡的类型包括1630,2230和3030。
B Key:主要应用于WWAN,GNSS,SSD。卡的类型包括3042,2230,2242,2260,2280和22110。
E Key:主要应用于无线连接,如WiFi,蓝牙,NFC,GNSS。卡的类型包括1630,2230和3030。
M Key:主要应用于支持PCIe或SATA协议的主机界面,通常为SSD。
特别的:M.2的连接器共有三种Socket(Socket1、2、3),因Socket1全部采用焊接方式且仅适用于1216,2226和3026尺寸,故常见M.2设备连接器多为Socket2和Socket3两种。
B Key的模组,其PIN缺口位于第12~19号位,提供对PCIe x2、SATA、USB 3.0、I2C、HSIC等的支持。M Key的模组,其PIN缺口位于59~66号位,提供对PCIe x4、SATA和SMBus的支持。M.2 SSD几乎都是“B & M” Key的,也就是有两个缺口。其中,支持SATA或PCIe x2的配置叫做“Socket 2”配置,支持PCIe x4的配置叫做“Socket 3”配置。
M.2接口的独特优势
与MSATA相比,M.2接口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首先,从速度角度来看,M.2接口分为B和M两种界面,B接口支持SATA或PCI-E x2通道,最大读取速度高达700MB/S;而M接口则支持PCIe x4通道,理论带宽可达4GB/s,是B接口的5倍。其次,从体积上比较,尽管MSATA接口已足够小巧,但M.2接口的整体体积往往更小。
B key与M key的差异
除了通道速率的区别,M.2接口的B key和M key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具体来说,M key的缺口位置在右侧,而B key的缺口位置在左侧。客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M.2接口类型。
此外,还有一种M.2(B+M)key接口形式,它既可以用于B key插槽,也可以用于M key插槽,甚至可用于B+M插槽,提供了更灵活的接口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