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基础:传输线&二端口网络&Smith圆图&阻抗匹配&混合模式S参数

目录

传输线

二端口网络

圆图

阻抗匹配

单端S参数转混合模式S参数


传输线

声明:引用自东南大学李智群老师课程PP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端口网络

声明:引用自东南大学李智群老师课程PP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Smith圆图

声明:引用自东南大学李智群老师课程PP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阻抗匹配

声明:引用自东南大学李智群老师课程PP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单端S参数转混合模式S参数

引自:单端S参数和混合S参数及其转换 - 知乎 (zhihu.com)

        将传输线的入射电压波和反射电压波对特征阻抗Z0的平方根归一化,可以定义如下归一化的入射波a和反射波b(这里a和b的平方即为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功率):

图片

图片

        用Z01表示端口1的传输线特征阻抗,Z02表示端口2的传输线特征阻抗。

图片

        双端口S参数表示为:

图片

        以矩阵的形式写为:

图片

        拓展到差分端口:

图片

        由于实际差分信号通常由差模和共模信号组成,因此单端四端口S参数矩阵无法提供太多关于差模和共模匹配和传输的信息。因此,必须使用混合模式S参数。差分双端口和混合模式S参数的矩阵如下:

图片

        其中,ad、ac、bd、bc分别是端口的归一化差模入射功率、共模入射功率、差模反射功率和共模反射功率,混合模式S矩阵分为4个子矩阵,每个子矩阵提供不同传输模式的信息。

        Sdd子矩阵:差模S参数

        Sdc子矩阵:共模至差模的模式转换

        Scd子矩阵:差模至共模的模式转换

        Scc子矩阵:共模S参数

        使用混合模式S参数,可以得到差模和共模传输的特征以及差模和共模之间的转换。当不能直接测量混合模式S参数的情况下,可以首先获得单端结果,然后通过数学转换将其转换为混合模式S参数。

图片

图片

        端口n处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写为如下表达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通过这样的计算,对于下图所示的端口网络,单端S参数可以通过[M]矩阵转换为混合模式S参数。

图片

        1,2,3,4为单端口,① 和②为差分端口,将上面的矩阵展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广到更普遍的情况,如下图,a与c不一定是同一根线,b与d不一定是同一根线,我们要得到差分端口A与B之间的差模S参数矩阵:

图片

  • 14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