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MATLAB控制TI毫米波雷达的工作状态之TLV数据解析及绘制

前言

前一章博主介绍了如何基于设计视图中的这些组件结合MATLAB代码来实现TI毫米波雷达数据的实时采集。这一章将在此基础上实现TI毫米波雷达的TLV数据解析。过程中部分算法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毫米波雷达相关算法,需要各位有一定的毫米波雷达基础。

TLV数据之协议解析

紧着上上一章我们已经实时采集并将数据进行了缓存,那么对于缓存的数据首先要做的便是协议的解析,即根据嵌入式代码来确定数据的含义是什么。
因此,首先需要先回顾一下“源码走读及串口传递数据解析”章节,其中博主介绍到帧头的具体格式为图1所示,所以帧头包含了8 + 4 * 8 = 40 个字节,该数值与function PortConfigPushed(app, event)函数中的app.Head_num = 40相对应,我们可以利用该信息进行数据的提取解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废话不多,直接上代码:

% 帧头关键信息
data_current = app
在进行毫米波雷达数据处理时,熟练掌握串口数据的接收和TLV格式数据解析是关键步骤。为了帮助你深入理解和实践这些技术,强烈推荐你参考这份资料:《毫米波雷达数据处理:MATLAB源码解析高精度数据》。该资源不仅提供了德州仪器TI毫米波雷达开发的实例和知识,还包括串口数据接收和TLV协议解析的具体实现方法。 参考资源链接:[毫米波雷达数据处理:MATLAB源码解析高精度数据](https://wenku.csdn.net/doc/77mgrqcxmc?spm=1055.2569.3001.10343) 在MATLAB环境中,首先你需要设置好串口通信的参数,如端口号、波特率等,然后开启串口监听功能,等待雷达数据的到来。一旦数据到达,MATLAB可以利用其串口对象读取数据,并将其存储为字符数组。此时,你需要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TLV协议进行解析TLV协议解析通常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识别数据包的Type字段,判断数据的类型;其次是读取Length字段,确定数据的长度;最后根据这些信息提取Value字段中的实际数据内容。 为了更直观地指导你完成这一过程,资源中的《串口功能演示.mp4》视频将提供一个实际操作的示范,其中详细展示了如何在MATLAB中操作串口接收数据,并通过实际的案例演示了TLV协议解析的方法。此外,Matlab脚本文件ParseHighAccuracyData(1)将为你提供一个直接用于解析TLV格式数据的代码示例,帮助你快速上手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学习完如何在MATLAB中实现串口接收和TLV格式数据解析后,你将能够有效地处理毫米波雷达数据,并进一步进行算法实现和数据处理工作。建议你继续深入学习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资源链接:[毫米波雷达数据处理:MATLAB源码解析高精度数据](https://wenku.csdn.net/doc/77mgrqcxmc?spm=1055.2569.3001.1034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