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流动模式的影响

华北平原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同世界上其他自然地理类似地区(如美国High Plain含水层)相比更为剧烈。

地下水开采打破了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状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下水流动模式,使水平向流动占主导的水流模式变为垂向地下水流动占主导,促进了不同补给来源地下水的混合,也因此影响地下水的年龄结构。

前人有研究表明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将对地下水年龄产生影响,对一简单的层状含水层系统来讲,深部含水层的大规模地下水开采将使其地下水年龄变小(Zinn和Konikow,2007)。

华北平原绝大多数碳同位素数据的取样工作都在地下水大规模开采以后进行的,有必要对地下水开采是否对深层地下水年龄有明显的影响进行探讨。

另外,深层地下水年龄对地下水开采的响应也有助于评价浅层含水层的越流量。 

6.1 开采条件下深层地下水均衡

利用Zonebudget软件(Harbaugh,1990)对第4章建立的华北平原非稳定流地下水模型进行了分区水均衡计算,对浅层含水层的越流量变化进行了估算。

深层地下水(仅考虑TDS>1 g/L咸水体以下)的水均衡见表 6-1和图 6-1。

表 6-1给出了1970至2008年间每10年的地下水均衡项的年平均值。

可以看出,侧向流入补给和浅层含水层越流呈现增大趋势。

侧向流入补给从70年代的约4亿 m3/yr 增大到2000年来的约5亿km3/yr,占开采量的13-20 %。

侧向流入量占开采量的比例与前人在华北平原的研究结果一致(陈宁生等,1992;郭永海等,1995;陈望和,1999)。

而浅层地下水越流量却增加了20余亿m3,越流量占到地下水开采量的62-85 %。弹性释水量占开采量的7 %。

论文所用模型没有对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发展进行直接模拟。前人研究认为粘土压缩释水量能够占到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的20–40%(郭永海等,1995;王家兵和李平,2004;石建省等,2006)。根据2005年底地面沉降累积统计面积,累积沉降量0.5,1.0和2.0 m地区的面积分别为33400,8500和940 km2(何庆成等,2006)。因此可以根据该面积乘以对应的累积沉降面积估算粘性土压缩产生的释水量,为43.7 km3,约1.2 km3/yr,占年平均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的38%。因为模型深层含水层的储水系数仍采用的弹性储水系数,该部分水量只能来自(过高)计算的越流量,即越流量过高估计1.2 km3/yr,地下水补给也相应的被过高估计。考虑地面沉降情况下,重新侧向流入量,浅层含水层越流量,弹性和非弹性释水量分别占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的16%,39%,7%和38%。说明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主要来自浅层含水层的越流和土层压缩引起的非弹性释水。对于深层地下水来说,该结果说明随浅层含水层越流的加速将加大深层地下水的受污染风险,而随地面沉降发生的是含水层结构的改变。例如,华北平原已经观测到了咸水下移现象,过去30年内咸/淡水界面的下移速度可达到0.5–2.0 m/yr(明木和,1986;郭永海等,1995;宋海波等,2007;费宇红等,2009),这显然也是与加速的垂向地下水流分量是分不开的。部分前人研究中将增大的浅层含水层越流做为地下水的补给项 (陈望和,1999;张光辉等,2002),这仅仅对深层含水层的水均衡角度上是合适的,但对于整个地下水系统而言,越流量仅仅是含水层内部的水量交换,并不能做为地下水补给量对待,从地下水水质的角度来讲,将其做为补给量也是不合适的。 6.2 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年龄结构的影响 已有前人研究指出华北平原14C年龄大于15 Kyr BP的地下水分布范围与深层地下水的降落漏斗分布相似,而衡水漏斗区14C年龄相对两侧则较年轻。陈宗宇等(2010)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底部更深层老水的向上越流,以及弱透水层的压缩释水,释放出弱透水层滞留时间较长的地下水。由于弱透水粘土层的低渗透性,其内主要是扩展作用占主导,较长历史时期内呢,弱透水层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和流出的“年龄质量”(Age Mass)将达到平衡,因此会使含水层中地下水年龄比单纯考虑含水层中的对流作用要老(Bethke和Johnson,2002b)。Zinn和Konikow(2007)也仅利用数值模拟对一假象的理想多层结构含水层系统在深层承压含水层开采对年龄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尚没有研究能够直接验证是否弱透水层的压缩释水是否会造成含水层地下水年龄变老。对于衡水漏斗区14C年龄较两侧年轻的现象,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浅层年轻地下水的混入(陈宗宇等,2010)。Kagabu(2012)通过对比印度尼西亚Jakarta地区深层地下水80年代和现状(2008年)的14C含量表明,多年地下水大量开采条件下,深层地下水14C含量明显升高,而水流数值模拟表明地下水垂向流动已经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流动模式。 6.2.1 非稳态地下水年龄模拟 采用稳定流模型计算的地下水年龄分布做为初始条件,利用第4章已建立的非稳定流模型用来评价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对地下水年龄分布造成的影响。模型参数与稳定流模型相同。图 6-2和图 6-3分别给出了地下水三维和深层地下水(第2模型层)2008年底的地下水年龄分布。对比图 3-5和图 6-2可以看出,考虑地下水开采对浅层含水层年龄分布影响不大。从图 6-3可以看出,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处,深层地下水年龄有明显的变小(年轻)现象。主要原因应为垂向水流分量的加速加大了浅层年轻水的混入。最大年龄变化值发生在东部平原,绝对值近3000年,约为当地14C年龄的10%。这同样说明垂向水流分量的加大是导致深层地下水年龄改变的主要因素。

6.2.2 浅层地下水混入比计算

根据地下水平均年龄的质量守恒,地下水平均年龄为一种质量平均,或体积平均(密度不变情况下)。

深层地下水弹性释水量较其储存量来说要小得多,地下水开采时期较地下水年龄来说也要小的多。

因此,目前深层地下水年龄可以看作是天然状态下浅层年轻水和深层老水两端元间的混合(假设模拟期内抽水导致的年龄质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式中ADC 为当前深层地下水年龄;ASP和ADP分别为天然条件下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年龄。

 为浅层地下室的混合比例,定义为混入年轻地下水体积与深层地下水体积之比。

将稳定流模型计算得到地下水年龄结果带入公式(6-1) 即可给出深层地下水中浅层地下水的混合比例分布。

整个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混合比例为20–80%,平均值为47%,该结果与前人利用同位素的计算结果(孙晓明,2007)以及深层地下水均衡结果是一致的(见表 6-1)。 

图 6-2. 模拟开采对地下水年龄影响后模拟结束时刻(2008年)地下水年龄分布

6.3 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改变

6.3.1 地下水流线分析  

利用MODPATH 软件(Pollock,1994),采用水流模型计算得到的水位分布和孔隙度,对天然条件下和地下水开采条件的地下水流线进行了分析。

虽然流线分析仅考虑了对流作用,不能反映流线间的弥散,但流线的分布情况仍能代表地下水的流动模式。与年龄模拟已知,孔隙度采用25%。

孔隙度的不同取值不会影响流线位置,仅对沿流线的地下水运动时间产生影响。

天然状态下的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等水位线均显示出可能的自山前平原到东部平原的区域地下水流线,并且同位素年龄也显示出同样的随流线逐渐变老的趋势(张之淦等,1987;张宗祜等,1997;Chen等,2005)。

然而,流线模拟结果并没有显示出这样的流线(图 6-4a,c)。

起点在西部山前平原补给区的地下水流线终结于山前平原和中部平原的交界地区,也是含水层岩性和厚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区。

该地区天然状态下地下水只能通过蒸散发和向河流排泄发生排泄。

自山前平原至东部平原的流线仅发生在西南-东北方向,与中部冲积平原古河道的分布方向(Wu 等,1996)基本一致。

说明深层地下水侧向补给可能只能来自与华北平原的西南地区(河南境内),河北境内山前平原与中东部平原的水平方向的水流量是有限的。

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流线的水平向延伸距离显著缩短,说明其流向主要有水平向转变到了垂向(图 6-4b,d)。 

6.3.2 地下水垂向水力梯度变化

根据观测井不同深度层位的观测水位和花管段间距可以计算垂向上的水力梯度。

从山前平原至东部平原选择多个多层观测井计算垂向水力梯度如图6-13所示。水力梯度正值说明地下水自上而下运动,负值相反。

山前平原垂向水力梯度最小(图 6-5a),是因为浅层和深层含水层间缺乏连续的弱透水层,水力联系密切,与前人分析同位素数据时的认识相一致(von Rohden等,2010)。

中、东部平原观测井则显示出明显的加大趋势(图 6-5b,c,d)。

根据2001年的等水位线图,浅层含水层中东部平原水平向水力梯度约为0.1%,明显小于浅层和深层含水层间的垂向水力梯度。

同样说明含水层间的垂向越流已经成为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地下水流动的主要模式之一。

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特别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流系统的改变可由图 6-6表示:

天然条件下,浅层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深层含水层,山前地区接受上部含水层的越流,而中东部地区地下水存在末次冰期的补给,并顶托补给浅层含水层;

现状开采条件下,浅层含水层仍接受降水入渗补给,深层含水层在中东部平原地区以后顶托补给浅层地下水转为接受浅层地下水越流。

地下水流动方式也从天然条件下的水平流为主转变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垂向流动占主导。 

6.4 本章小结  

盆地尺度内的地下水年龄分布可以通过求解年龄运移模型得到,而模型的校正可以联合采用地下水位数据和同位素年龄数据。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回归补给,地下水年龄小,更新能力大。

而深层地下水存在晚更新世时期的补给,地下水年龄老,更新能力低。

地下水年龄模拟结果揭示出平原中部不存在自山前平原至东部平原的区域地下水流线,深层地下水的侧向补给主要来自沿古河道方向流动的西南方向来水,并且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呈增大趋势。

深层地下水开采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改变明显,地下水面状补给和垂向流动已经成为驱动地下水运动的主要因素。

深层地下水开采主要接受加速的浅层地下水越流补充,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是含水层系统的压缩释水。

模拟地下水年龄与14C年龄之间仍存在较大的不一致,说明将来研究重点应为地下水古水流条件(包括补给和流动),以及含水层系统内的混合过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