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用虚线来近似,
V
O
N
V_{ON}
VON为0.5-0.7V(硅管)或0.2-0.3V(锗管)
- 输出特性曲线:
明显分为3个区——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 放大区电流不受 v C E v_{CE} vCE影响,而与 i B i_B iB成正比
- 截止区电流为0,相当于断开
- v C E v_{CE} vCE比较小时处于饱和区,阈值约为0.6-0.7V,深度饱和时电压小于0.2V
- 三极管基本开关电路:
- v1低电平( v 1 ≤ v O N v_1 \le v_{ON} v1≤vON)时工作在截止区,相当于断开,输出高电平;
- 当v1升高时,先是进入放大区,随着 v 1 v_1 v1升高, i B i_B iB升高, i C i_C iC也升高, R C R_C RC上的压降升高,当v1升高到 R C R_C RC上的压降接近VCC时,vo接近于0,电路工作进入饱和区,处于深度饱和状态,电压(小于0.1V)和电阻(小于100欧姆)都很小,相当于导通,这个临界点的基极电流称为饱和基极电流,也就是说高电平要求基极电流大于饱和基极电流才算导通
- 饱和基极电流可以这么算:
其中β其实比放大区的β要小,所以用放大区的β带入算出来的饱和基极电流比实际的要小,但是做题不考虑这个误差,只能是这么算因为饱和区的β不会给出来
- 三极管反相器:
在开关电路上加了一个负电源和一个电阻R2,是为了当v1稍大于0时基极电压为负保证三极管截止
TTL反相器:
- AB段:T2 T5同时截止,T4导通
- BC段:T2导通,工作在放大区,T4导通,T5截止
- CD和DE段:T2 T5同时导通,T4截止
- TTL反相器输入特性及其等效电路:
- v1低电平时输入电流基本在1mA左右,v1高电平时输入电流小于0.04mA,几乎为0
- TTL反相器输出特性及其等效电路:
- 输出高电平时,当负载电流很小时,T4工作在放大区,电路输出电阻很小,输出电压变化不大。当负载电流变大到一定程度(大于5mA),R4上压降增大,集电结正偏进入饱和区,随电流变大输出电平线性下降,实际最大负载电流要求比5mA要小得多,74系列不超过0.4mA。
- 输出低电平时T5工作在饱和状态,导通内阻很小(几欧姆),所以压降小,斜率很小。
综上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一个74系列的TTL反相器最多只能驱动10个同样的反相器
- 当输入端并非接信号源而是通过电阻接地时:
- 电位被be2和be5钳制在了1.4伏以下,v1电压是VCC - Vbe后在R1和RP上分压的结果,RP增大分压升高而R1上压降变小,所以基极电位会上升一直到2.1V这时T1的集电极正偏,集电极、be2、be5同时导通,基极电压不再上升
- 当两个TTL反相器这样接的时候,RP要满足两个条件:
- G2的输入高电平要高于最低要求
- 输入低电平时,电流由输入端流向输出端,
R
P
R_P
RP和输入端
R
1
R_1
R1上压降和为
V
C
C
−
V
B
E
−
V
O
L
V_{CC}-V_{BE}-V_{OL}
VCC−VBE−VOL,其中
R
1
R_1
R1分压为
V
C
C
−
V
B
E
−
V
I
L
V_{CC}-V_{BE}-V_{IL}
VCC−VBE−VIL,
R
P
R_P
RP分压为
V
I
L
−
V
O
L
V_{IL}-V_{OL}
VIL−VOL,因此若
R
P
R_P
RP太大,分压太高,
V
I
L
V_{IL}
VIL就会高于限定值,因此需要满足下列不等式。
- TTL反相器输出为低电平时T5导通且工作再深度饱和状态,因此输出从低电平变到高电平时延迟时间 t P L H t_{PLH} tPLH比从高电平变到低电平的延迟时间 t P H L t_{PHL} tPHL长。
- 当输出从低电平变到高电平时,由于T5深度饱和,当T4从截止变为导通时T5还没来得及变截止,这时T4 T5同时导通,会导致尖峰电流。这个尖峰电流在计算电源平均电流的时候是不能忽略的,影响较大;而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时候的动态尖峰电流较小,可以忽略
- 利用多发射极三极管可以实现输入的与逻辑,所以可以产生与非门:
- 而利用多个输入级在反相级的线与可以实现或逻辑,也就实现了或非门:
- TTL同样可以实现和漏极开路相似的集电极开路结构:
- 既然TTL也有开路输出,那么就也有线与功能,那么就也要算上拉电阻的阻值,与CMOS不同的是,TTL不同逻辑门算法不一样,当输入端输入为低电平时,与非门输入端并联时输入电流由负载门数量决定,或非门并联时输入电流由输入端数量决定,输入端为高电平时都由输入端数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