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混合储能并网系统Simulink仿真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1 概述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混合储能并网系统研究

一、虚拟同步发电机(VSG)的核心原理与技术特点

二、光伏并网系统与混合储能的集成架构

三、VSG与光伏混合储能的协同控制策略

四、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五、应用场景与未来挑战

六、现有研究文献检索建议

总结

📚2 运行结果

2.1 整体模型

2.2 光伏光照强度及温度设置

2.3  光伏输出功率、储能系统输出功率、逆变器输出功率

2.4 蓄电池、超级电容

2.5 蓄电池、超级电容SOC变化

2.6  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

🎉3 参考文献

🌈4 Simulink仿真实现


💥1 概述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混合储能并网系统研究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混合储能并网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能源系统,它结合了光伏电池模型、蓄电池储能模块、超级电容储能模块、双向DC/DC模块、LC滤波器、逆变器VSG控制模块+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模块、光伏MPPT控制模块以及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模块等多个组件。

光伏电池模型是基于数学模型搭建的,它能够准确地描述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通过对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素的监测,光伏电池模型可以实时调整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状态,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蓄电池储能模块和超级电容储能模块是用于储存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的设备。它们能够在光伏发电不足或光照不稳定的情况下提供稳定的电能输出,从而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双向DC/DC模块是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之间能量传输的关键设备。它能够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之间的高效能量转换,并确保能量的平衡和稳定输出。

LC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滤除电网中的谐波和干扰信号的装置。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光伏混合储能并网系统的电能质量,保证电能的稳定供应。

逆变器VSG控制模块+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模块是用于控制光伏混合储能并网系统输出电能的关键模块。它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电压和电流,并根据需求进行调节,以保证电能的稳定输出。

光伏MPPT控制模块是一种用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模块。它能够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实时调整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能量输出。

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模块是用于控制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储能模块的充放电过程的关键模块。它能够根据电网的需求和储能系统的状态,合理地控制充放电过程,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和储存。

以上这些组件和模块的结合,使得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混合储能并网系统具备了高效、稳定和可靠的特点。

一、虚拟同步发电机(VSG)的核心原理与技术特点
  1. 基本工作原理
    VSG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公式1)实现惯性与阻尼特性,核心参数包括虚拟转动惯量JJ和虚拟阻尼系数D:

    其中,ω为虚拟角速度,Pref为参考功率,Pe为实际输出功率。通过有功-频率控制环(模拟调速系统)和无功-电压控制环(模拟励磁系统)实现功率调节,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确保快速响应。

  2. 动态性能优化
    虚拟惯量JJ和阻尼系数DD的设置直接影响系统稳定性:增大JJ可增强惯性支撑,但可能导致功率振荡次数增加;增大DD可加速振荡衰减,但可能降低响应速度。合理配置两者是实现VSG在弱电网中稳定运行的关键。

  3. 技术分类与应用

    • 电流控制型VSG:基于转子运动方程调整变流器电流参考值,适用于新能源场站改造。
    • 电压控制型VSG:结合电磁暂态方程控制电压幅值和功角,常用于微电网。
      天津、浙江等地已在微电网中示范应用VSG技术,提升电网频率稳定性。

二、光伏并网系统与混合储能的集成架构
  1. 光伏并网系统结构

    • 核心组件:光伏阵列、DC/DC变换器、逆变器、储能装置(可选)。
    • 运行模式:光照充足时优先供电负载,余电并网;光照不足时由电网或储能补电。带蓄电池的系统具备可调度性和紧急供电能力。
  2. 混合储能系统(HESS)设计

    • 技术组合:常见类型包括“电池+超级电容”(短时功率补偿+长时能量存储)、“液流电池+锂电”(兼顾经济性与响应速度)。
    • 优势
  • 能量型与功率型储能互补,实现“1+1>2”效果。
  • 平滑光伏出力波动,减少电池频繁充放电导致的寿命衰减。
    • 挑战:需解决功率耦合、SOC协同管理、多时间尺度控制策略优化等问题。

三、VSG与光伏混合储能的协同控制策略
  1. 功率分配与惯性自适应

    • 分层控制架构:VSG控制层实现频率/电压调节,混合储能层基于功率波动频段分配任务(如高频波动由超级电容响应,低频由电池处理)。
    • SOC自适应策略:根据储能荷电状态动态调整虚拟惯量,避免储能过充/过放。例如,当电池SOC较低时降低JJ,减少其功率负担。
  2. 模型预测控制(MPC)优化

    • 与传统VSG相比,MPC-VSG可提升频率响应速度20%-30%,减少调频过程对储能的依赖。
    • 示例:在光照突变场景下,MPC通过滚动优化预测功率偏差,提前调整VSG输出,抑制频率波动。
  3. 典型案例分析

    • 仿真验证:加入VSG控制后,光伏系统功率波动率降低40%-60%,频率恢复时间缩短至0.5秒以内。
    • 实际项目:乌兰察布兆瓦级混合储能电站采用“锂电+超级电容”,结合VSG实现调峰/调频模式切换,提升电网灵活性。

四、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1. 关键指标

    • 频率稳定性:频率偏差需控制在±0.2Hz以内(GB/T 19963-2021)。
    • 功率波动抑制率:通常要求光伏出力波动率低于10%/分钟。
    • 储能寿命:电池循环寿命需达到5000次以上,超级电容循环次数需超10万次。
    • 动态响应时间:VSG惯性响应时间应小于100ms,调频指令跟踪延迟低于200ms。
  2. 优化方向

    • 通过自适应模糊PI控制降低直流母线电压超调量(仿真显示可减少超调30%)。
    • 采用二级低通滤波法优化混合储能功率分配,延长电池寿命15%-20%。

五、应用场景与未来挑战
  1. 典型场景

    • 电源侧:平抑风光出力波动,参与AGC调频(如江苏华电灌云项目采用“锂电+液流电池”)。
    • 电网侧:提供黑启动能力,支撑弱电网电压(如天津微电网示范工程)。
    • 用户侧:实现光储自发自用+余电并网,降低用电成本(如居民建筑光储系统)。
  2. 技术挑战

    • 控制复杂度:多类型储能协同需开发智能能量管理算法(如强化学习)。
    • 经济性瓶颈:初始投资成本较高(混合储能系统成本约2-3元/Wh),需探索共享储能等商业模式。
    • 标准缺失:缺乏统一的并网接口与调度标准,制约规模化应用。
  3. 未来趋势

    • 智能控制:结合数字孪生与AI实现VSG参数实时优化。
    • 多技术融合:探索“VSG+氢储”长时储能方案,提升系统低碳属性。

六、现有研究文献检索建议
  1. 数据库选择

    • 英文文献:IEEE Xplore、ScienceDirect(关键词:VSG, HESS, Photovoltaic Grid Integration)。
    • 中文文献:中国知网、万方(关键词:虚拟同步发电机、光储联合系统、混合储能控制)。
  2. 重点文献方向

    • VSG惯量自适应与储能SOC协同控制。
    • 混合储能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中的经济调度。
    • 基于Simulink的VSG光储系统仿真模型开发(参考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团队成果)。

总结

基于VSG的光伏混合储能并网系统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与多类型储能互补,显著提升了新能源并网的稳定性与经济性。未来需进一步突破控制策略复杂性、成本与标准瓶颈,推动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

📚2 运行结果

2.1 整体模型

2.2 光伏光照强度及温度设置

2.3  光伏输出功率、储能系统输出功率、逆变器输出功率

2.4 蓄电池、超级电容

2.5 蓄电池、超级电容SOC变化

2.6  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

版本:MATLAB2021b及以上版本打开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

[1]杨帆,刘非文.基于IDA-PBC的混合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功率协调控制[J].水电能源科学, 2019, 37(8):5.DOI:CNKI:SUN:SDNY.0.2019-08-039.

[2]禹红,夏向阳,彭梦妮,等.基于虚拟同步电机技术的混合储能平抑微网频率波动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8, 46(22):8.DOI:10.7667/PSPC171685.

[3]陈虹妃.虚拟同步发电机中混合储能单元配置研究[D].东南大学[2023-10-05].

[4]张志涛.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23-10-05].DOI:CNKI:CDMD:2.1018.792036.

🌈4 Simulink仿真实现

### 使用Simulink实现光伏储能系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仿真 #### 构建基本框架 构建光伏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并网仿真模型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整个系统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光伏电路、储能电路和逆变电路[^2]。 #### 设计光伏电路 对于光伏电路的设计,需考虑光照强度与温度变化对输出特性的影响。通常采用双指数函数来模拟光伏电池的I-V曲线,在Simulink环境中可通过查找表或内置组件库中的Solar Cell模块快速搭建此部分。为了使光伏阵列能追踪最大功率点(MPPT),还需加入相应的控制逻辑,如扰动观察法(Perturb and Observe, P&O)或增量电导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4]。 ```matlab % MPPT算法示例代码片段 (简化版) function d = mppt_algorithm(voltage, current) % 计算瞬时功率 power = voltage * current; % 实现简单的MPPT逻辑 if power > previous_power d = step_size; % 增加电压/电流方向步长 elseif power < previous_power d = -step_size; % 减少电压/电流方向步长 else d = 0; % 维持现状 end % 更新前一时刻功率值用于下一次比较 previous_power = power; end ``` #### 配置储能电路 储能环节负责平衡电力供需差异,平滑负载波动。一般选用锂电池作为能量存储介质,并配备双向DC-DC变换器以便于调节充放电过程。在Simulink里,可以通过Battery模块加上自定义的充电控制器完成这部分功能设置。此外,还需要设定合理的SOC(State of Charge)上下限以保护电池健康状态[^3]。 #### 设置逆变电路 最后是逆变电路的选择,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多为交流电网供电环境,故而倾向于使用三相全桥拓扑结构配合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调制方式驱动IGBT开关器件工作。同时引入PI调节器调整输出频率及幅值使之匹配公共耦合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PCC)处的要求[^1]。 ```matlab % PI 控制器参数初始化 Kp = 1.5; Ki = 0.05; % 定义 PI 调节律方程 integral_error = integral(error); output_voltage = Kp*error + Ki*integral_error;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荔枝科研社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