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顶层设计与关键技术布局

系列文章目录

 


前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意见。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攻克“大脑”、“小脑”及“肢体”等关键核心技术,并确保核心部件的安全有效供给,使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化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多个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一、关键技术集群突破与生态培育策略

  1. 打造智能高效的人形机器人“大脑”与“小脑” 以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强化人形机器人在环境感知、决策控制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能力,构建云端-边缘端一体化智能部署机制。同时,着力开发高保真系统建模、多体动力学控制等人形机器人“小脑”关键技术,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中全身协调运动及灵巧操作的鲁棒性。

  2. 突破“肢体”关键技术群 深入研究人体运动力学原理,推动刚柔耦合传动、仿生结构设计等前沿技术在机械臂、腿足等“肢体”部位的应用,确保人形机器人能够实现高动态、高精度运动性能。

  3.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大模型训练数据库、专用芯片、传感器、执行器等关键部组件进行攻关,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通过打造开源社区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汇聚全球开发者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二、重点产品研发与应用场景拓展

  1. 整机产品迭代与市场推广 开发基础版与功能型多样化人形机器人整机,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包括低成本交互、高精度作业和极端环境适应等类型,强化批量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可靠性。

  2. 关键部组件研发与产业化 针对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高性能执行器、专用芯片等核心部件进行自主研发,尤其是针对视觉、听觉、力感等多元传感技术和高能效动力组件的优化。

  3. 场景化应用深化与模式创新 从特种领域到制造业再到民生服务行业,全方位拓展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如危险环境作业、生产线协作、医疗照护等领域,并通过供需对接平台加速市场共建共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落地。

三、构筑产业生态与强化支撑能力

  1. 优质企业集群培育 强调企业主体地位,培养有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企业,促进大小企业融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2. 创新载体与标准化建设 完善创新平台与开源环境,推动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

  3. 提升检验检测、中试验证与安全保障能力 构建权威的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安全风险评估,提升整机及其关键部件的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性能,并完善伦理规范,保障人形机器人健康有序发展。

总结

通过以上四个层面的战略布局与实施举措,我国正全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力求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 9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