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开发平台靠谱吗?它的出现对于中小企业有哪些好处?

低代码开发平台靠谱吗?首先我的个人结论是:低代码平台是比较靠谱的!

为什么这么讲?

作为一个有 9 年 toB 经验的从业者,我见证了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崛起和发展。在我亲自参与的多个项目中,低代码平台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可靠性,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原因: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低代码开发(apaas)研发人员可以通过低代码平台为企业快速构建应用程序,非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低代码平台,使用简单的“拖、拉、拽”来创建应用。简单来说,低代码开发(apaas)面向每个人,让我们(不管是否懂编程、不管是何职业)都能快速的设计出一个管理应用。

但是在选择使用低代码平台时需要考虑实际的需求和项目特点,并且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软件架构设计和代码质量问题。

低代码正站在风口之上,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1年全球低代码开发技术市场总额将达到 138 亿美元,比 2020 年增长22.6%。

并预估2024年,低代码在全球市场将达到 269 亿美元,比 2023 年增长 20%。

Gartner 2021年2月 低代码开发技术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而恰在这几年,众多云服务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谷歌云、AWS、微软等,也纷纷将目光放在这片赛道之上,推出了自家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与此同时,传统的软件巨头与SaaS厂商也紧跟时代大潮,例如:Salesforce、织信Informat、SAP、甲骨文、浪潮、金蝶、用友等知名企业,同样入局低代码开发平台。甚至连北森、销售易、致远互联等垂直领域SaaS厂商,也在发展自己的PaaS平台中,引入低代码开发理念。

但是,新一轮风暴并没有持续太久,2022年3月,随着黑帕云宣布停服。低代码的热度再次回归平淡。许多的厂商和用户遇到了共同的问题。

容易操作的平台,做不出复杂的产品,投入不了实际应用。

门槛过高的平台,往往面向的是IT人员,但是IT人员目前并不看好这一系列的产品,认为其能力边界和可用性不如传统编码。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低代码”其实只是一个资产炒作出来的玩具,并不能具备真实可用性。

但是也有一些平台经过了这阵暴风雨后,依然存活。通过无数的项目证明,自身的价值和定位。

这里面就有一家佼佼者:织信低代码。

低代码对于企业有哪些好处和价值?

既然企业要用到低代码,我们就一定要明确,低代码究竟能够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1、 降本增效

据统计,低代码开发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应用上的效率提升大概在67%左右,相当于1个人能够发挥2-3人的人效。而开发完成后,测试和优化的周期也相应会大大缩短。所以相同的项目通过传统编码的方式来做可能需要3个月的时间,而低代码预计1个月左右就能搞定了。无论是人力的占用还是时间成本,低代码在降本增效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2、 逐步落地

不用像过去的代码开发一样,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开始编码。通过低代码所见即所得,快速开发的特性。很多的业务实践或者优化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开发出来,得到效果反馈。这会直接改变原有的企业数字化战略计划。让数字化的整体规划过程可以更加从容。不用担心一旦开始开发很多东西就不能修改,不能回头的问题。模块化的开发模式,会让整个业务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能够匹配市场的变化。

3、 全员参与

和传统编码必须得由IT人员参与的情况不同,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改动或者开发工作,通过低代码平台已经不需要IT人员“事必躬亲”了,业务人员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平台的配置项快速完成业务的变更和修改,在IT资源紧缺的公司,这种模式,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员工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更好的推动企业数字化落地。

什么是企业级平台的特色:

1、企业级定义:

企业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必须要能够成为支持企业各部门、各业务开展的信息化重要“支柱”,

企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按照业务类型通常包括数据信息管理、业务审批、各类报表分析以及其他业务;按照业务部门可以分为人事行政、项目、销售、研发、生产等等;按照当前的软件类别又可以分为ERP、CRM、OA、PLM、MES等等,各行业中又还有其他的定义标准。

所以如果要采购低代码平台,能否支持到上述这些场景下,去完成系统开发任务,将会是所有公司采购平台的最关键因素。 谁也不想买一个工具箱,却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2、易用性和可维护性

诸多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往往都只强调业务开发过程,却忽略的后续的运维管理。要知道一个正常可运行的系统,开发完成才只是开始,后续还会有持续不断的优化和开发。那么谁来开发,谁能开发,如何进行版本的管理和运维。 大型信息化系统需要有严格的研发管理流程。不然一旦操作不慎,可能会导致企业重要经营数据的流失和业务的瘫痪。这一块低代码是不能和传统代码开发“唱反调”的。企业级低代码在这一块能够保持和传统代码开发一样,在运维上

  • 支持针对开发人员进行权限管理,做到模块和功能的限制;
  • 支持查看应用的运行情况,针对正在运行过程中的自动化事务的占用资源和次数进行监控;
  • 支持应用系统的版本管理,可同步git,实现分支拉取和上传;
  • 支持应用修改-发布机制,支持“UAT-灰度-生产环境”的开发更新流程。

3、拥抱新技术

除了能够支持常规的信息化系统的开发,随着市场发展的需求,新的技术融入能够和低代码一起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例如AIGC概念的异军突起,织信低代码也积极响应,率先和ChatGPT、Stable Diffusion实现对接。

通过和ChatGPT的对接,实现了业务系统的AI智能开发,进一步提升开发效率。

而Stable Diffusion作为AI图片领域的重要模型,集成到织信后,织信平台可以在相关图片业务场景中,实现AI文生图、图生图需求的快速调用。服务于电商、设计、广告等领域,极大的提高了业务生产力。

讲讲案例吧: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家20年历史的工业企业,实现整体数字化升级。

“客户需要围绕办公、生产车间制造研发、供应链上下游、采购、仓储、运输和经销商管理,陆续采购了十几款软件系统。但是这些软件系统由于供应商不一,往往并不具备相互贯通的能力。后续需要让各供应商来开发对接的接口,二次开发成本可能都超过了原先的采购成本,甚至有的系统原厂都已经不在了,根本找不到人来维护。”

针对上述问题,织信发挥起可以发挥织信灵活的配置优势,把它当作一个万能接口,在不需要对原系统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前提下,让织信平台的应用主动适应原系统,将数据都拉取到织信平台上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对这些数据进行二次处理了。

后续,织信协助客户连续又完成了资源管控(ERP)、生产管理(MES)、(PLM)等大型系统的建设工作。原本计划投入3年数百万成本的数字化战略,通过织信平台不到一年时间便全部完成了,人力和开发成本也大大降低。

那么企业该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的路线设计?

如何正确评估数字化投入的成本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经营者并不能掌握数字化战略的定价权,付多少钱换多少效果这件事,在数字化上基本就像是在开盲盒,谁都心里没底。这时候我们做过的客户一般都会有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估价方法,那就是全年利润的10%左右。超过这个数额,企业经营者往往更愿意拿这笔钱去做更有实际意义的投资,例如增设工厂,添购设备,扩大营销团队,而不是花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系统上面。

但是这种主观的判断往往导致企业在采购系统的时候,变成了看钱买菜,并不能真正买到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系统,因此我们也基于十余年的行业实施经验,给大家提供一些数字化建设的成本,仅供参考。

被忽视的“整体规划”

很多企业转型路径不清晰,缺少长期战略规划。主要是因为,企业经营者缺乏数字化转型经验,通常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买一个试试。但是信息化系统的落地,并不是单纯的做加法,后续系统的采购往往会需要考虑前采的系统能否兼容,业务流程能否对齐,数据模型能否一致。而且解决这些问题,是否涉及到旧系统改造,数据的接口对接,业务流程重组等等,这些额外的成本,都是在项目初期无法预估的。

所以被忽视的“整体规划”其实很有必要做在前面。

织信在帮助企业做数字化业务的梳理过程中,通常采用4步战略。

建立数字化委员会

由于公司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多步骤,长周期的工作,很难做到上下一致,所以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来主动推进数字化落地工作。

数字化委员会可以由公司的骨干成员组成,核心角色包括:

● 委员会主席,一般有由数字化影响最大的核心部门主管或者公司负责人担任。主要是负责整体数字化的推进和监督工作;

● 顾问,有一定IT背景的成员担任,负责考核供应商能力以及后续对接工作的协调;

● 成员,各部门主管,负责协助推进公司整体数字化在本部门的落实工作,扫清内部阻碍。

确定业务边界

在过往粗放式的管理中,各部门的业务边界往往比较模糊,例如订单回款的跟进,财务和业务各需要扮演什么角色,执行哪些动作,往往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说法。这些模糊的工作事项,在数字化建立的过程中是需要被明确下来的。某一项具体的工作一定会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岗位上去执行,并且受到系统的监督。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边界,确定好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并且固化到数字化系统中去。

明晰业务流程

由于没有数字化的支撑,在传统业务中的流程,往往缺乏形式上的落地。工作信息的口头传递、越级传递现象屡屡发生。在数字化系统中,任何的流程都是需要系统设置节点、处理人、处理动作的。而对于没有经验去梳理业务流程的企业,织信可以提供具备资深行业知识的产品经理提供支持。

主数据梳理

例如ERP中的BOM、人事管理中的部门、职级,这些属于是会贯穿整个业务流程体系的主数据模块。在很多数字化尚不成熟的企业,经常会出现一个产品多种称呼的情况,这给后续业务流转和数据统计会造成巨大的麻烦。而建立统一规范的主数据体系是数字化的基础。

人才建设该如何做起

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在生产、运营、营销、管 理等环节均缺乏数字化人才供给,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调查显示,中 小企业中数字化相关人才平均占比仅为20%,只有1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建议企业在进行数字化人才建设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引进IT相关背景的业务型人才

在国外,大型的企业内,负责业务的人员大概率都可能拥有一定的IT专业背景。一个企业如果完全没有懂IT很容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没有产品思维,没有软件意识,无论是自行主导开发,还是找供应商合作,都缺乏能够配合推进的人员。

加强业务人员数字化培训和总结,提升认同感

企业在推行数字化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通知员工要使用新的系统或者工具,而是需要对员工如何进行工作模式切换、数据迁移、业务调整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并且鼓励主动接受数字化培训或者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工作实践的员工进行总结。将数字化成效进行公司层面的宣传,提升整体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认同感。

实现低代码能力转移

发挥低代码平台优势。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信息化或IT转型,而是涉及企业全业务、跨职能的系统性改革工程。 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数字化内涵,通过低代码效率和高度可视化的方式,让业务人员会提需求,技术人员快速做需求。用数字推进业务低代码可以通过解决数字化死角、系统串联的方式最大化释放价值。

全新的低代码建设模式,已经让勇于创新的企业尝到了甜头,更少的人员、更短的时间,换来更好的数字化成果。这也必将改变未来企业与数字化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企业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字化发展主动权。

  • 38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