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代码平台概述
低代码平台是为应用开发者提供的一种高效生产工具,旨在简化开发流程。
在低代码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众多厂商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低代码平台,从而逐渐形成了“低代码”和“零代码”两条具有明显差异的发展路径。
零代码平台主要面向非技术人员,通过全图形化的配置方式来构建业务应用,对业务人员较为友好,使他们能够参与应用的开发与部署。零代码平台的初衷是降低开发门槛,实现全民开发的愿景。然而,其局限性在于面对复杂需求或前端页面时,单纯的配置化方法难以涵盖所有业务逻辑。本质上,配置是一种预设,将可能遇到的情况预先设定好,用户通过调整这些配置来实现所需结果。因此,它无法为所有场景提供预设解决方案,总会存在无法满足的需求,从而限制了应用的上限。
与零代码平台相对的是低代码平台,它主要面向专业开发人员。低代码平台仅对常用属性提供配置化方式,同时保留代码编写通道作为补充。这使得低代码平台在页面构建的自由度上更高,能够开发出零代码平台无法实现的更高级页面,即使面对较高复杂度的页面也能胜任。不过,低代码平台的缺点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开发技能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功能。
低代码开发平台本质上是一种软件形态,为应用软件的构建提供了一个专属的开发空间。它与传统代码集成开发环境(IDE)如IDEA或Eclipse类似,都是为了提升开发者的生产效率而存在的工具。低代码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将复杂的、常用的以及重复性的逻辑进行了抽象和封装,用户可以便捷地一键调用。这既体现了它与零代码平台的差异,也使其有别于传统的全代码开发模式。
因此,低代码平台提供的开发环境是一种更为直观且便捷的可视化IDE,与传统代码IDE存在显著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开发者无需依赖传统的手工编码方式,而是可以通过图形化配置、参数调整等更为高效的手段来完成开发任务。
二、低代码平台的核心价值
低代码平台的关键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及化:
低代码平台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和简易的拖拽式应用构建方式,赋予了开发者和业务人员强大的力量。这使得企业能够迅速将原本线下的文档流程转化为可运行的应用和工作流,从而全面助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2、定制化:
低代码平台致力于解决各种业务场景下的需求痛点,常见的需求包括组件、模板和审批流程等。如果每个用户都针对这些需求独立开发,流程将变得异常复杂,简单的事情也会被过度设计。例如,仅仅一个审批动作就需要开发整个审批流。然而,如果将这些功能集成到低代码平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低代码平台预置了审批功能,用户只需专注于页面设计和后端逻辑,其他部分则由平台自动完成。换句话说,我们是将常用的功能模块封装到平台内部,然后利用平台来生成最终产品。
(1)在后端服务方面,低代码平台提供数据连接器,能够与现有的系统数据无缝对接,实现资产的重复利用。
(2)在前端页面构建方面,低代码平台拥有丰富的组件模型、预置模板和工作流引擎,从多维度满足企业应用搭建的个性化需求,有效弥补了传统SaaS软件能力不足的短板。
3、经济效益提升:
低代码平台从软件开发费用和人力成本两方面着手,当低代码平台足够优秀时,能够显著降低总体开发成本。凭借其互联互通性和敏捷开发特性,可以提高现有资产的复用率,缩短开发周期。此外,低代码平台的弹性免运维能力及其较低的技术门槛,通过技术赋能的方式提升开发效率,从而实现全面的降本增效。
赋能开发人员至关重要,因为当前市场上初级开发者占据了大多数,大约占六七成,而高级开发者的比例相对较低。然而,市场对于高质量应用的需求却始终居高不下。为了快速满足这些需求,我们需要能够高效产出的人才。如果仅依赖初级开发者,要么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来培养他们,要么只能聘请更高级别的工程师,这在成本效益上并不划算。因此,理想的解决方案是简化复杂、常用的开发任务,让初级开发者也能胜任复杂应用的开发。此外,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重复性逻辑,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来快速解决这些简单而重复的迭代场景。
如果低代码平台功能完备,还可以促进用户能力提升,实现所谓的“反向赋能”。低代码或零代码平台的目标并非完全取代传统开发,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开发应用。如果这样的话,代码存在的意义反而会变小。代码的本质是计算机可理解的语言,用于指示计算机执行任务。我们不应完全抛弃代码这种形式。虽然编码存在技术门槛,但我们可以降低入门难度,引导用户学习基本的编码技能,从而实现更复杂的逻辑。许多需求用自然语言描述可能非常繁琐,但用代码实现反而更简洁,这是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语言的差异所在。
因此,强大的低代码平台应能帮助用户掌握基础编码能力,并借助这些知识在平台上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尤其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学习基础编码将变得更加容易。
三、低代码开发平台适用场景
低代码平台的核心运作模式是提供可视化的图形界面,用户通过拖拽预设的功能组件来构建应用程序,无需编写大量代码。但需要明确的是,低代码平台的能力存在局限性,它无法胜任所有类型的应用开发。
低代码开发平台的能力远不止于前端界面构建,它同样可以辅助后台开发。例如,可视化地创建数据库表和录入字段,构建数据模型。更进一步,平台能自动生成基础的增删改查接口,从而快速搭建后台能力。这样,前端开发者便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页面设计上,完成页面后直接对接这些基础接口,即可实现应用的开发。这种简化的开发模式尤其适用于客户管理、营销管理、工单管理等以表单列表为主的页面应用,以及工业领域的进销存管理、库存管理等类似的管理系统。在教育行业,诸如考试预约等涉及简单增删改查功能的场景也同样适用。因此,低代码平台主要适用于这类以表单列表为核心的应用程序开发。
除此之外,能力比较强的低代码平台(如织信Informat)在以下领域也有出色表现:
1、流程应用:
简化并加速线下流程的数字化转型,避免使用复杂的业务流程管理(BPM)套件。它特别擅长填补流程自动化方面的空白,例如办公文档管理、部门资料共享以及短期或中期审批流程等。
2、通用场景应用:
低代码平台配备了丰富的工具和模块,可以便捷地构建非特定行业的通用应用,例如工单系统、调查问卷、考勤管理、健康状况申报等,也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构建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系统(如ERP/MES/WMS/SRM等)。
四、总结
低代码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软件开发模式,凭借其可视化、高效、便捷的特性,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软件开发的格局。它降低了开发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应用开发中来,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低代码平台将会变得更加智能、更加强大,它将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拥抱低代码,就是拥抱未来!
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低代码平台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鼓励我们更加注重业务价值,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加注重快速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