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合型协同: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关系及实践逻辑——基于南京市浦口区试点的考察

摘 要: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系统性工程。以南京市浦口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为例,基于统合主义和协同理论,构建“主体优势呈现-主体关系联结-政治引领协同”的分析框架,探讨数字乡村建设中党政核心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实践逻辑。案例研究发现,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党政组织统筹协调和谋划行动方案,引导市场组织以提供支持与合作共建,吸纳社会组织以细化惠民性服务举措,培育农民精英以承接资源与帮带乡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市场增能、社会支持、精英带动”的统合型协同共建格局,其背后蕴含着党政组织“统领主体、整合资源、控制风险”的“政治引领协同”逻辑,即党政组织基于政治引领优势统领不同主体,以协作配合来促进资源整合、达成高度共识和采取一致行动。不过,党政统合型协同易使资源占优的主体俘获国家输入乡村的资源,应当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真正形成党政组织、市场、社会、村民等主体协同共建数字乡村的合力。

关键词:数字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振兴;统合型协同;党政引领;多主体协同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进展

数字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面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阶段性战略目标。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指出,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七部委印发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指出,落实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罗伯特之技术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