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简介)

晶体:质点在三维空间按一定的规律周期性排列的物质,自然界中的物质大部分都是晶体。

非晶体:质点散乱排列的物质,例如石蜡、沥青、普通玻璃和松香等。

晶体中原子的堆垛模型:将原子看成刚性小球,来描述原子的排列规律,如下图所示。

晶格:将刚性小球简化为一个结点,用假象线连接起来,构成的有规律的空间架构。常见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

晶胞:由于晶体中的原子排列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所以从晶格中选取一个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体心立方晶格:晶胞是一个立方体,8个顶角和中心各分布一个原子(3个原子),如下图所示。晶格常数:a=b=c,夹角为:α=β=γ=90°,致密度0.68。常见的金属有:α-Fe、β-Ti、Cr、W、Mo、V等。

面心立方晶格: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八个顶角和六个面的中心各分布一个原子(5个原子),如下图所示。晶格常数:a=b=c,夹角为:α=β=γ=90°,致密度0.74。常见的金属有:γ-Fe、Al、Cu、Ag、Au、Ni等。

密排六方晶格:晶胞是上下面为正六边形的六柱体,12各顶角和上下面中心各部一个原子,中间分布3个原子,如下图所示。该结构的晶格常数有两个,六柱体的边长a和高度c,轴比ca=1.663,致密度0.74。常见的金属有:α-Ti、Mg、Zn等。

晶向:晶列是布拉伐格子中的格点所在的直线系,而晶向则是晶列的方向,晶向指数是用来表示晶向的一组数字或字母组合。

晶面:是布拉伐格子中的格点所在的平面系,而密勒指数则是用来表示晶面的一组数字。

晶体的熔点:指晶体在加热过程中开始熔化的温度,与晶体内部的结合力有关。

晶体的硬度:指晶体抵抗外力刻划、压入或研磨等机械作用的能力,与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结合力有关。

同素异晶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变化晶格类型发生转变,常见的金属有Ti、Fe、Co等。

以纯铁为例,下图是纯铁在常压下的冷却曲线及晶体结构变化。纯铁在1538℃由液态结晶为固态δ-Fe,随后在1394℃转变为γ-Fe,在912℃转变为α-Fe。在770℃时发生磁性转变,770℃以下具备磁性。

晶体缺陷:晶体内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区域,常见的缺陷有: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线缺陷(刃型、螺型位错)、面缺陷(晶界、亚晶界),常见的晶体缺陷如下图所示。在材料性能方面,晶体缺陷会造成晶格畸变,增大变形抗力,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 13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