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1 概述
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是一种经典的能耗自适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协议,用于延长网络寿命。LEACH-c和LEACH-e是LEACH的改进版本,旨在解决一些LEACH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性能。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对比:
1. **LEACH**:
- LEACH是第一个被提出的协议,采用了分簇(clustering)的思想来延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
- LEACH在每一个轮次中随机选择一个簇头节点,簇头负责聚集本地数据并将聚合后的数据传输到基站。
- LEACH中的簇头节点会因为频繁通信而耗尽能量,导致簇头节点寿命较短,同时可能产生不均衡的能量消耗。
2. **LEACH-C**:
- LEACH-C在LEACH的基础上引入了集中式簇头选举机制,通过一个中心节点来协调簇头的选举,以避免随机选取簇头带来的不均衡问题。
- LEACH-C使用了轮流当选的方式,确保所有节点有平等的机会成为簇头,从而提高了能量消耗的均衡性。
- LEACH-C采用了集中式控制,需要额外的通信开销来维护中心节点,同时增加了系统复杂性。
3. **LEACH-E**:
- LEACH-E引入了基于能量阈值的簇头选举机制,使得能量充足的节点更有可能被选为簇头,从而延长网络寿命。
- LEACH-E通过在节点之间传递能量信息,以便节点根据自身能量状态来做出选举决策,从而减少了通信开销。
- LEACH-E采用了分布式的能量感知机制,减少了对中心节点的依赖,降低了系统复杂性。
综上所述,LEACH-C和LEACH-E相对于LEACH来说,在能量均衡性和系统复杂性方面都有一定的改进。LEACH-C通过引入中心节点来协调簇头选举,提高了能量消耗的均衡性,但增加了通信开销和系统复杂性;而LEACH-E则通过分布式的能量感知机制来实现能量均衡,同时减少了对中心节点的依赖,降低了系统复杂性。选择适合具体应用场景的协议是非常重要的。
📚2 运行结果
2.1 LEACH_C
2.2 LEACH_E
2.3 LEACH_EvsLEACH
2.4 LEACHvsLEACH_C
部分代码:
%.传感器节点区域界限(单位 m)
xm = 100;
ym = 100;
% (1)汇聚节坐标给定
sink.x = 0.5*xm;
sink.y = 1.75*ym;
% 区域内传器节数
n = 100;
% 簇头优化比例(当选簇头的概率)
p = 0.05;
% 能量模型(单位 J)
% 初始化能量模型
Eo = 0.5;
% Eelec=Etx=Erx
ETX = 50*0.000000001;
ERX = 50*0.000000001;
% Transmit Amplifier types
Efs = 10*0.000000000001;
Emp = 0.0013*0.000000000001;
% Data Aggregation Energy
EDA = 5*0.000000001;
% 最大循环次数
rmax = 2000;
% 算出参数 do
do = sqrt(Efs/Emp);
% 包大小(单位 bit)
packetLength = 4000; % 数据包大小
P=zeros(n,1);
k=5;
% 高能量节点超出低节点能量的百分比
m = 0.1;
a = 3;
%% 2.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产生模块
% 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区域内均匀投放100个节点,并画出图形
for i = 1:n
S1(i).xd = rand(1,1)*xm;
S2(i).xd = S1(i).xd;
S1(i).yd = rand(1,1)*ym;
S2(i).yd = S1(i).yd;
S1(i).G = 0;
S2(i).G = 0;
% S1(i).E = Eo;
% S2(i).E = Eo;
temp_rnd0 = i;
% 普通节点的随机选择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
[1]曹行,张立增,底京浩.LEACH与LEACH-C、LEACH-E、LEACH-ED的仿真与比较[J].信息与电脑, 2016(4):3.DOI:10.3969/j.issn.1003-9767.2016.04.049.
[2]顾先问.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低能耗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DOI:10.7666/d.y1507635.
[3]桑和穆.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低能耗自适应分簇层次协议(LEACH)的评价与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DOI:10.7666/d.D0109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