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新车评价程序最早始于美国,在1978年USNCAP提出5星评价方法用于在正面碰撞中评价汽车保护车内乘员的性能。NCAP不同于那些由政府机构组织实施的强制性安全认证,它是一个民间组织。全球NCAP评价程序包括,ANCAP(澳大利亚)、EuroNCAP(欧洲)、USNCAP(美国)、IIHS(美国保险组织)、CNCAP(中国)、JNCAP(日本)、KNCAP(韩国)、LATINNCAP(拉丁美洲)、ASEANNCAP(东南亚)。
C-NCAP是为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加速国内汽车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6年3月2日正式发布的首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C-NCAP以更严格、更全面的要求,对车辆进行全方位安全性能测试,包括乘员保护、行人保护、主动安全等,从而给予消费者更加系统、客观的车辆安全信息,促进汽车企业不断提升整车安全性能。
C-NCAP规程实施以来,国内车型整体安全技术水平及评价成绩大幅提高,车辆安全装置的配置率显著提升,中国消费者使用到了更加安全的汽车产品,获得了更为安全的驾乘体验。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已成为中国汽车产品安全研发的首选目标,成为汽车安全的代名词。
随着 C-NCAP 的顺利实施及研究的深入,中 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对《C-NCAP 管理规则》进行了多次完善和提升,经历了2006年版、2009年版、2012年版、2015年版、2018年版和2021 版的变更。如今,车辆被动安全技术日益精细化,主动安全技术也进入了飞跃式发展阶段,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技术的相互融合将构成全方位 的车辆乘员和弱势交通参与者(VRU)安全防护体系;同时,随着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中国汽车市场车型基础数据研究、国际前沿汽车试验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工作的不断深入,C-NCAP管理规则在原有2021 年版的基础上进了优化完善,形成了《C-NCAP 管理规则(2024年版)》。
本版本的 C-NCAP 正式评价试验分为三个版块:
(1)乘员保护版块部分包括整车碰撞试验、儿童保护静态评价试验、低速后碰撞颈部 保护试验和虚拟测评试验。整车碰撞试验包括正面 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正面 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和侧面柱碰撞四项必做试验和电动汽车刮底选做试验。虚拟测评项目包括侧面远端乘员保护和主被动离位乘员保护。
(2)VRU 保护版块包含头型试验、腿型试验和 VRU 自动紧急制动(AEB VRU)试验。
(3)主动安全版块包含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整车灯光性能试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包括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C2C)、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误作用(AEB False Reaction)、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紧急车道保持系统(ELK)、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整车灯光系统的性能试验,以及交通信号识别系统(TSR)、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智能限速系统(ISLS)、盲区监测系统(BSD)、车辆开门预警系统(DOW)、后方交通穿行提示系统(RCTA)性能测试报告审核。测试项目主要有以下内容。
版块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
乘员保护 | 试验项 | 正面 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 | |
正面 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 | |||
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 | |||
侧面柱碰撞 | |||
侧面远端乘员保护 | |||
儿童保护静态评价 | |||
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鞭打试验) | |||
儿童遗忘提醒(CPD) | |||
E-CALL | |||
保压气帘-性能要求 | |||
审核项 | 保压气帘-触发条件 | ||
主动式安全带 a)(加分项) | |||
罚分项 | 安全带提醒 | ||
选做项 | 电动汽车刮底试验 | ||
监测项 | 主被动离位乘员保护虚拟测评 | ||
VRU 保护 | 试验项 | 头型试验 | |
腿型试验 | |||
AEB VRU_Ped | |||
AEB VRU_TW | |||
主动安全 | 试验项 | AEB C2C | |
AEB 误作用 | |||
LKA | |||
ELK | |||
DMS | |||
可选审核项 | LDW | ||
TSR | |||
BSD | |||
ISLS | |||
DOW | |||
RCTA | |||
整车灯光性能 | 未装备 ADB 功能的车辆 | 近光前照灯 | |
远光前照灯 | |||
加分项 | |||
装备 ADB 功能的车辆 | 近光前照灯 | ||
远光前照灯 | |||
ADB 功能 | |||
加分项 |
其中涉及到辅助驾驶测试的具体场景如下所示,
序号 | 测试项 | 测试场景 |
1 | C-VRU | CPLA车与行人追尾(白) |
2 | CPLA车与行人追尾(夜) | |
3 | CPFA车与行人横穿(白) | |
4 | CPFA车与行人横穿(夜) | |
5 | CPNC车与行人横穿(白) | |
6 | CPTA-LN车转向与行人横穿 | |
7 | CPTA-LF车转向与行人横穿 | |
8 | CPTA-RF车转向与行人横穿 | |
9 | CBLA车与二轮车追尾 | |
10 | CBNA车与二轮车横穿 | |
11 | CSFA车与二轮车横穿 | |
12 | CSTA-LN车转向与二轮车 | |
13 | CSTA-RN车转向与二轮车 | |
14 | C-C | CCRS车对目标车辆追尾 |
15 | CCRH切出后有静止车辆 | |
16 | C2C SCP 十字路口穿行 | |
17 | C2C SCPO 十字路口穿行 | |
18 | CCFT车与目标车辆转向 | |
19 | LSS | LKA 车道保持 |
20 | LDW车道偏离 | |
21 | ELK | |
22 | BSD | BSD车辆与侧向目标物 |
23 | DOW | DOW车辆静止开门 |
24 | RCTA | RCTA车辆倒车冲突 |
25 | ISLS | ISLS智能限速 |
26 | DMS | DMS驾驶员监控 |
27 | TSR | TSR违反交通信号灯 |
28 | 误动作 | 车辆直行经过前方静止的行人 |
29 | 车辆直行经过对向静止二轮车 | |
30 | 车辆直行避让本车道前方静止车辆 | |
31 | 车辆直行经过单侧顺序停放的车辆 | |
32 | 车辆直行经过双侧顺序停放的车辆 | |
33 | 车辆转弯经过弯道外侧行人 | |
34 | 车辆直行前方行人横穿终止 | |
35 | 车辆交叉路口左转遇到前方静止车辆 | |
36 | 车辆直行遇到前方右转车辆 | |
37 | 车辆弯道行驶超越相邻车道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