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同学看到两个术语时,可能会误以为平面型 IGBT 的电流是水平流动的,而沟槽栅型 IGBT 的电流是垂直流动的。
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平面型还是沟槽型 IGBT,电流都是垂直流动的。
我们所熟知的所有电力电子器件,如 IGB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晶闸管以及功率二极管,为满足耐压要求,电流都是垂直流动的。
具体到 IGBT 而言,空穴电流从背面的集电极流向正面的发射极(红色);电子电流从发射极出发,穿过表面反型沟道,流向背面的集电极(蓝色),如图 1 所示。
详情可参考b站视频解释:一个视频弄明白IGBT如何工作的_哔哩哔哩_bilibili
我们知道,与平面型 IGBT 相比,沟槽栅型 IGBT 能够在不增加关断损耗的情况下显著降低通态压降。那么,沟槽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它有三个 “诀窍”:消除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效应、提高沟道密度以及增加近表面载流子浓度。具体分析如下:
-
消除 JFET 效应
-
在平面型 IGBT 中,源极和漏极之间的区域存在 JFET 结构。当 IGBT 导通时,JFET 区域会产生一定的电阻,从而增加通态压降。
-
而沟槽栅型 IGBT 通过将栅极放入沟槽内,改变了电流路径,使得电流不再经过会产生 JFET 效应的区域,从而消除了 JFET 效应带来的电阻增加,有效降低了通态压降。
-
-
增加沟道密度
-
平面型 IGBT 的沟道位于芯片表面的平面区域,在相同的芯片面积下,沟道数量相对有限。
-
沟槽栅型 IGBT 利用垂直的沟槽结构,在相同的芯片面积内可以形成更多的沟道。更多的沟道意味着在导通时能够允许更多的电流通过,相当于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电阻,进而降低了通态压降。
-
-
增加近表面载流子浓度
-
沟槽栅的结构特点使得在栅极附近的电场分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在近表面区域积累更多的载流子。
-
近表面载流子浓度的增加,使得在导通时电流更容易通过,减少了载流子传输过程中的阻碍,从而降低了通态压降。同时,由于这种载流子浓度的增加是在特定区域内的优化,所以不会对关断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也就不会增加关断损耗
-
在平面栅 IGBT 中,正向导通期间,P 阱和 n 型漂移区之间形成的 PN 结处于轻微的反向偏置状态。(下图表示的1,绿色箭头,形成耗尽层,耗尽层越大,留给电流通过的空间就越小)这会导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空间电荷区,该区域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也就是JFET区域)。因此,电流只能在相对狭窄的空间内流动,从而增加了沿电流路径的阻抗。
因此,在平面栅 IGBT 中,在电子流动方向上,存在沟道电阻\(R_{channel}\)、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电阻\(R_{JFET}\)和漂移区电阻\(R_{n-}\)。另一方面,在沟槽栅 IGBT 中,垂直的沟槽结构消除了 JFET 区域,从而使沿电流路径的总阻抗更低。
下面是传统导电通路上的电阻,和沟槽通路上的电阻比较
近表面载流子浓度增加
-
在平面栅 IGBT 中,载流子浓度从集电极到发射极是逐渐降低的。而新一代 IGBT 的设计目标是让载流子浓度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保持均匀分布,若能实现逐渐增加则更为理想。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不影响尾电流和关断损耗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导通损耗。
-
从不同结构 IGBT 漂移区的载流子浓度分布情况来看,在发射极区域附近,沟槽栅 IGBT 的载流子浓度要比平面栅 IGBT 高得多。这是因为沟槽栅 IGBT 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其在近表面区域能够积累更多的载流子。
-
对于沟槽栅 IGBT 而言,通过合理设计沟槽的宽度和间距,就能够增加 N - 区域近表面层的载流子浓度。载流子浓度的增加意味着在该区域内参与导电的粒子增多,电流通过时的阻碍就会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漂移区电阻\(R_{n-}\)。这对于提高 IGBT 的性能,降低导通时的功率损耗具有重要意义。
沟道密度增加
相较于平面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沟槽型 IGBT 的垂直结构省去了在硅片表面制作导电沟道所需的区域,这使得单元设计能够更加紧凑。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芯片面积内可以制造更多的 IGBT 单元,从而形成更宽的导电沟道,降低沟道电阻。
尽管沟槽型 IGBT 发展迅速,但平面栅 IGBT 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先行采用平面栅技术的企业并未被淘汰,因为沟槽型 IGBT 仍面临一些有待克服的挑战。
挖掘光滑的沟槽壁技术难度较大。
典型的沟槽栅 IGBT 的沟槽宽度仅为 1 - 2 微米,而深度却必须达到 4 - 5 微米,甚至更深。沟槽是通过酸蚀的方式刻蚀到硅片表面的,要精确控制沟槽的宽度和深度极其困难。此外,沟槽壁必须尽可能光滑且无缺陷,因为表面不平整会影响击穿电压并降低良品率。沟槽底部的拐角也必须非常光滑,否则电场会在该点集中,严重影响耐压能力。由此可见,沟槽型 IGBT 技术比平面栅 IGBT 技术难度大得多。
更宽的导电沟道会在 IGBT 短路时增大电流。
如前所述,沟槽型 IGBT 的高沟道密度降低了沟道电阻,但其相应的缺点之一就是短路电流会增加。在最坏的情况下,短路电流可能大到在极短时间内就损坏 IGBT。为使 IGBT 能够在特定测试条件下承受长达 10 微秒的短路,需要非常精心地设计沟道宽度和相邻单元,例如,通过增加单元间的距离来减少单个芯片上有效单元的数量。另一种方法是不将所有栅极连接到公共栅极,而是将一些单元的栅极与其发射极短路。这种技术被称为插入合并单元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沟道密度,从而减小短路电流并增强器件的短路承受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半导体老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