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路图
2.分析
2.1 输入级
差分信号输入,经过共射共基放大到达Q3、Q4集电极。在Q7的作用下,Q5和Q6组成电流镜,Q6的集电极电流被复制到Q5集电极,完成差分信号到单端的转换。如果采用普通的电流镜接法(即将Q6的集电极与基极相连),则Q5和Q6的基极将会从Q3集电极分走一部分电流,使得Q6集电极电流不严格等于Q3集电极电流,从而使复制的Q5集电极电流(也即Q4的集电极电流)不严格等于Q3的集电极电流。Q7的引入为Q5和Q6提供了所需的基极电流,而Q7自身基极只需从Q3集电极分走很少一部分电流即可正常工作(降低了Beta倍),这部分电流基本可以忽略,从而提高了Q3集电极到Q4集电极电流复制的精度。R2用来给Q5、Q6提供合适的静态偏置。尾电流源由Q8提供。
2.2 增益级
差分信号转换成单端信号从Q5集电极输出,经过Q15和Q16组成的达林顿组态进行放大。R8用来提供合适的偏置点。R9用来限流,通过通过采用Q17为输入信号提供反馈,当电流增大时,R9电压升高,Q17基极电压升高,则Q17对地释放电流增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负反馈电路。由于输出级为推挽输出结构,因此Q19和Q18的输入端需要大约两个PN结的压差,才能尽可能避免交越失真。Q14、R6和R7主要作用便是提供一个固定的压差,这个压差大约为两个PN结的节点压。正常工作时,Q14的导通压降Vbe是个定值,则流过R7的电流也几乎不变。假设Q14不导通,则R6和R7的电流相等,可以计算出Q14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压差。当Q14导通时,实际流过的基极电流很小,所以压差基本保持稳定。Q13是增益级的有源负载。
2.3 输出级
由Q19和Q18组成推挽输出电路,正信号由上管输出,负信号由下管输出,R10、R11用于限流 。当输出电流较小时,R10是上的压降不足以使Q20导通,此时输入电流信号全部经过Q19放大后输出。当输入电流增大至Q20导通后,Q20的基射压降Vbe基本维持稳定,则经Q19放大后流过R10的电流基本恒定,这说明输入端多余的电流由Q20直接释放到输出端,从而限制的输出电流的大小。
2.4 电流源与偏置
整个放大器的参考电流由Q12、R5和Q11确定。Q10与Q11组成镜像电流源,Q8与Q9组成镜像电流源,Q12与Q13组成镜像电流源。Q3与Q4的基极偏置由Q9、Q10、R4路径提供,且构成反馈通路从而起到稳定尾电流源Q8的作用。Q12为有源负载Q13提供偏置。
2.5 频率补偿
由电容C1在增益级输入输出之间进行密勒补偿,改善频率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