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尝试了得到听书,大概听了二十几本,收获还不小。一周试听到期后,本周我在尝试听“樊登读书”。这俩都是听书,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区别和感受如下:
1、每本书的解读时常:得到大概是25分钟,樊登阅读大部分都在50分钟,至于多出来的那些时间自然是解读的更多。
2、阅读感受:得到基本都是围绕讲解的书籍本身,扩展较少;樊登老师除了讲解的书籍本身外,还增加了很多自己对于书籍的感悟,这也是两者解读书籍的最大不同;
3、讲书人:得到的讲书人比较多,每个人都很优秀,有作者本人,有专业讲书人;樊登读书就是樊登老师自己讲解,最起码目前我没听到别人讲的;
4、细节对比:我认为各有千秋,比如得到有文稿,樊登有简图;每一本书的背后都付出了很多人的精力。
5、整体感知:个人感觉樊登老师的解读更好,因为他会把多种书串联到一起,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书籍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到位;至于樊登老师理解的对错,则需要自己判断,个人认为比单讲书要有意思一些。
很多人谈到听书的时间,至于时间,其实就是把大片的碎片时间串联到一起。以我个人为例,早起,有两个多小时(6点30-9点);中午饭后,有至少半个小时;晚上饭后,有至少半个小时;晚上回家(包括路上时间),至少有一个小时。大家要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也计入在内,因为上下班时间还蛮多的,听书是不错的选择。这么一算的话,时间还挺多的,每天听一本书应该可以吧。因为读书比较困难,听书还是比较简单的,可以尝试从听书开始培养自己的习惯。
我为什么可以随意切换呢?因为我每天都花3-4小时用于学习,这是我的个人习惯。至于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在不同的阶段,我也在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近半个月我就在听书。就读书而言,我个人感觉,听书是相对简单的一种方式,只需要竖起耳朵听就行,我把它称为懒人读书法;读电子书相对轻松一些,阅读形式比较方便,获取也比较便宜,甚至免费;读纸质书则是比较难的一种方式,对环境、时间、方法要求更苛刻一些。我觉得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尝试一下,组合起来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