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文、词赏析

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注释】

 

①绝域——遥远的边疆,此指西北边塞。②十五年——定庵时年三十二岁,以十八岁成人计,恰十五年。又:今存定庵编年词自十九岁起,亦约十五年。

 

【讲解】

 

道光三年(1823)六月,龚自珍刊定《无著词》(初名《红禅词》)、《怀人馆词》、《影事词》、《小奢摩词》四种,都103首。十数年心血付梓,捧读之际,感慨无端,因有此作。

 

开篇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诗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然而“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之96),于是有下文“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前文说过,一剑一箫是定庵诗词创作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解析其心事的必由之途。与其他有关名篇相比,本诗之妙尤在以显豁磊落之笔,出深曲沈至之情,更明言“平生意”所在,拈来总括定庵,最得宜彰。

 

 

 

梦中作四截句(之二)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注释】

 

①“黄金”句——谓结客之黄金用尽,鬓边之白发已生,而理想飘零,事业萧条。 飘萧——风吹去貌。 ②六九——百六阳九之省称,指宇宙造化,此有与生俱来意。童心——纯真之心,赤子之心。明李贽有名作《童心说》。③叱(chì斥)——喝叱。 海红——一种柑橘名,其色红,初产地近海,故称海红。此指帘子的颜色。

 

【讲解】

 

本诗下原有注“十月十三日夜也”,此月日系在道光七年(1827)。前二句虚写心事,以“童心”与“黄金华发”对举,杂以生拗的“六九”二字,使有古朴新硬之趣。此为承宋诗法度而自成机杼者,亦为下文奇丽之句铺垫。“叱起”二语乃定庵诗中富于代表性的名句,久播人口。其所写乃平常的“花月”场景,自古好句无法枚数,然“月”前加以力度重拙之“叱”字,再饰以“海红”的鲜明色彩对照,则此“月”已不同前人笔下之“月”,通体染上了一种雄丽气象;写“花影”,以潮水比之,本非定庵新创,灵感来自乾嘉时女诗人王采薇的“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可“花影”后缀以“怒”字,即由王诗的幽丽惝恍顿时化作风雷激荡、狂飙漫卷之境界。于是,向来被视作阴柔美之典型的“花”之意象也立时在定庵笔下获得全新的瑰玮磅礴的生命特征。这种特征即是前人所谓“拔奇于古人之外”、“天魔献舞,花雨弥空”等评语的最佳证明。

 

“怒”之一字,本为庄子擅用,如“草木怒生”、“大鹏怒而飞”等,后王安石有“山木悲鸣水怒流”句,被后人赞为“此老善用古人好字面”(杨慎《升庵诗话》引林希逸语)。龚自珍则将此“怒”字创造性地大量运用于诗歌中,如“畿辅千山互雄长,太行一臂怒趋东”(《张诗舲前辈游西山归索赠》)、“西池酒罢蛟龙语,东海潮来月怒明”(《梦得……)、“幽夏灵气怒百倍”(《太常仙蝶歌》)等,不仅用得多,且用得妙。这是读龚诗应特殊用心体会的。

 

 

 

猛忆

 

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

 

 

 

【注释】

 

胪——陈列。 ②混茫——广阔无涯的境界。

 

【讲解】

 

古人本《诗经》意,常撷取诗中首二字命名,义同“无题”。本篇题目亦略同,而取第三句首二字则为前贤少见。当然,“忆”字为一篇眼目,此处亦不无突出之意。

 

题为“猛忆”,则需要一前提为“猛”之突转作铺垫,这前提便是“狂胪文献耗中年”。可以揣想一下定庵其时心境:看到案上堆积如山的文献,那是多年心血之所寄托消耗之结果呀!看来自己与这项工作要结下难以解开的因缘了。“后起”二字值得注意:“后起”者,非天性之所愿,也不合初衷,这里分明潜藏着一种无奈,一声长叹。长叹声中,忽然忆起了儿时读书的场景,那时的激越,那时的锋锐,那时的雄心豪气……与现在都是何等的不同!于是,诗人沉默了,恍惚中好像看见眼前的读书灯红艳艳的光芒散发开去,而自己也穿过了时光隧道,走向了年轻的时候,凝视着那个幼小的龚自珍……

 

这真是奇妙的、也是令人惆怅无端、百感交集的一个场景,其中况味,哪是用苍白的语言可以说明!

陆游诗《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中有“青灯有味似儿时”之句,为定庵所本,而放翁温馨醇厚,定庵惝恍瑰奇,境界固自不同。

 

 

 

已亥杂诗(其四)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余不携眷属傔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

 

 

 

【注释】

 

“东山”句——表明自己归隐之志。东山系东晋谢安隐居之地,北山即南京紫金山,南齐周颙隐居于此,后出山为官,孔稚珪写有名篇《北山移文》予以讽刺。 ②强半——多半。 ③“白云”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意。 出处(chǚ楚),个人进退。《易经》:“君子之道,或出或处。” 无例,没有规律,随心随势而动。 ④傔从(qiànzòng欠纵)——仆从。

 

【讲解】

 

《己亥杂诗》写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全属七言绝句(其中部分不依近体格律的古绝),堪称中国诗史上最大规模的组诗,又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龚自珍的诗体自传。可以说,在这一组诗中,定庵向时人、也向后人集中展示了自己复杂而又饶具魅力的内心世界。研究龚自珍其人、其文学成就,《己亥杂诗》应是重中之重。

 

本篇是第四首,写于离开北京城之时。开篇即明揭归隐之志,诗人崛强而又带有一些伤感地宣称:我的青春还在,还大有可为!其“强半”、“尚”几字颇堪玩味。三四句引陶潜语意,自比无心出岫、独往独来的白云,一种刻骨的傲态,一种嵚崎磊落的人格风范凸起于字里行间。

 

 

 

已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讲解】

 

龚诗中,本篇名气仅次于“九州生气”一篇,被引说频率极高,当然也有很多没能说到点子上的。比如有人拿此诗与林黛玉《葬花吟》进行对读,意在发掘闺阁之才(当然是曹雪芹虚构出来的)与定庵这位卓绝的思想家之间的差别。其实可以明显看到,二者的不可比性远远大于其可比性的,并无须费辞。同时,很少有人提到此诗的思想与技法渊源来自陆游的名作《卜算子·咏梅》也未免令人觉得有些诧异。

 

不妨读一下陆游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中至少有三层意思影响到了龚诗:第一,以花自拟;第二,以孤独落寞之花自拟;第三,花落化为泥尘而不泯其芳洁的操守、炽烈的使命感。看来,由儒学精义冶炼而成的那种知识群体的赤诚是可以穿越时空,引起强烈的回响的。此外还可一提,定庵有《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下片云:“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自比之意亦来自放翁。

 

 

 

已亥杂诗(其十九)

 

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垒到十枚时。(道旁见鬻戏术者,因赠。)

 

 

 

【注释】

 

①筹——筹画,考虑。 ②幻师——魔术师。 ③鬻——卖。

 

【讲解】

 

定庵集思想家、学者、诗人多重身份于一身,其善于从琐事开掘大题目、大意义之锐敏的思想家本色亦时时表现于诗歌中。本篇观演幻戏而作,笔锋所指,乃在糜烂的时局。以故本篇中“卿筹烂熟”、“忠言”及“理”、“势”难易之辨等皆为双关语,末句实即“危若累卵”之古语的另一表达法,与其名句“忽忽中原暮霭生”(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十二、“五十年中言定验”(《己亥杂诗》七六)等可以共同见证他“智足以知微”的远见卓识。就艺术角度而言,本篇全以议论出之,寓直截痛快于纡曲深隐之间,己亥组诗中又为别调

 

 

 

己亥杂诗(其六五)

 

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诗渐凡庸人可想,侧身天地我蹉跎。(诗编年始嘉庆丙寅,终道光戊戌,勒成二十七卷。)

 

 

 

【注释】

 

①“文侯”句——《礼·乐记》载,魏文侯听古乐时穿上庄重的冕服,表示恭敬。这里是比喻自己少年写诗时态度严谨肃穆。 ②故——通“固”,有“应该”之意,非“所以”之意。 ③嘉庆丙寅——嘉庆十一年(1806),作者十五岁。 道光戊戌——道光十八年(1838),作者四十七岁。

【讲解】

 

对龚自珍来说,此次辞官返乡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关捩(尽管他不能预见自己已经来日无多),所以,将诗作编年条理亦是总结心路历程之重要一端。本篇即编订诗集后有感而作。

 

读此诗除了领略定庵对“少作”的自负以及由此引发今日“英雄末路以诗传”(舒位诗语)的积郁心迹之外,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其中透漏出的诗歌创作的消息。此时定庵还有二十七卷诗歌,保守估计,以每卷四十首计算,定庵自编定诗歌应有一千首上下,然而其诗今存除315首《己亥杂诗》外,仅得近300首,散佚在70%以上,其中会有多少干将出匣、精光四射的作品!这真是龚诗研究、清代诗歌研究,亦是古典诗歌研究无可弥补的损失!

 

 

 

己亥杂诗(其七四)

 

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夜奠三十九布衣,秋灯忽吐苍虹气。(撰《布衣传》一卷,起康熙迄嘉庆,凡三十九人。)

 

 

 

【注释】

 

“登乙科”二句——曾考中举人的与曾做过七品小官的都没有资格入自己的《布衣传》。乙科,明清称进士考试为甲科,举人考试为乙科。 亡,无。

 

【讲解】

 

定庵自己是高中“乙科”并化了若干年时光进入“甲科”行列的,后来做到六品主事,衡以自定的规矩,他也没有资格入《布衣传》的。可也不妨说,定庵正是那些布衣之辈的知音者与同路人,他以“少年尊隐有高文”自喜(《己亥杂诗》二四一),预言“山中之民,有大音声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矣”(《尊隐》),所以,山民人格与布衣心态贯穿了他的一生,撰著这部已经失传了的《布衣传》也并不是一时好奇好事的心血来潮之举,其中涵有很丰富的信息的。

本篇属古绝句,仄韵体,前二句均以“则亡姓氏”四字结尾,为古所未有,体现出冲决羁缚、任意所之的才力与勇气。诗以“秋灯忽吐苍虹气”告终,意味深长,这是扬眉吐气之“气”,亦是郁勃苍凉之“气”,更是身名埋没的悲愤激宕之“气”!此诗意韵之奇、章法之奇,即在以“奇”为人称道的己亥组诗中亦很少见。

 

 

 

己亥杂诗(其八零)

 

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近撰《平生师友小记》百六十一则)

 

 

 

【注释】

 

①光影——本佛家语。《华严经》:“了知一切法皆如幻起,知诸世间如梦所见,一切色相犹如光影。”网罗——收集起来。 ②官阀——官职门第。

【讲解】

 

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以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此诗亦是定庵笃真纯厚性情之反映,惟解人能知之。

 

 

 

己亥杂诗(其九六)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

 

①谁分——谁料。 归棹(zhào照)——归舟。棹,船桨。 ②哀乐——暗用谢安语。《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作者本年四十八岁,适当中年。

 

【讲解】

 

此处是“剑”、“箫”意象在定庵诗中的最后一次出现,亦是他对平生深有所感的“剑箫”心事即“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总结。

 

前文说过,“剑”和“箫”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构建成了定庵心灵世界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他也多次在反思“剑”与“箫”的命运,我们也已大都看到。但这一次不同,诗人斩钉截铁地用到了一个“消”字,所谓“少年哀艳杂雄奇,暮气颓唐不自知”(《己亥杂诗》一四二),他真正意识到剑气箫心的“消解”的结局了。诗以“苍凉归棹”、“中年哀乐”作结,戛然而止,而一种心潮跌宕的复杂况味纡徐不尽,耐人幽寻。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

 

 

 

【注释】

 

①恃——凭仗。 风雷——指小注中的“风神、雷神”,实指激荡的革新运动。 ②万马齐瘖(yīn因)——万马皆哑,语本苏轼《三马图赞引》:“振鬣长鸣,万马皆瘖。”又陈维崧《贺新郎·题曹实庵珂雪词》:“万马齐瘖蒲牢吼,百斛蛟螭囷蠢。” ③赛——祭祀以酬报神灵福佑。 ④祠——或作“词”,误。祷祠即祈祷供奉。 ⑤青词——道教斋醮时献给天神的祷文,以朱笔书于青藤纸上,故称,又称绿章。

 

【讲解】

 

    对于这首诗的内容、意义,似已不必浪费笔墨去重复那些已经汗牛充栋的分析。只谈两点:第一,这是龚定盦身后的“成名作”,当年若非毛泽东欣赏此诗的话,恐怕龚自珍就要和其他清代才人一样沉沦在文学史的底层不能抬头了。而李国文先生在《龚自珍之死》中尝写道,当年传达“最高指示“之时,那个“盦”字曾难倒了不少“工宣队长”,而对于与“封建迷信活动”有关的小注,大家都聪明地省略不提。此皆可备掌故者;第二,不必因领袖的青眼有加而对此诗、进而对龚自珍蕴涵在此诗中的思想境界评价过高。诚然,龚自珍对时局之不满、希企出现革故鼎新的势头、寄期望于人材解放等观念皆以“借鬼神,说苍生”(高原语)的形式抒述得淋漓尽致,但这些观点在龚氏的思想体系中是带有一贯性的,其它作品中一样表现突出,不弱于本篇。一味“尊题”式地大谈特谈本诗代表着“作者思想的最高境界,唱出了当时时代的最强音”将引致对龚自珍的“误读”,进而模糊他丰富、生动的“庐山真面目”。

 

己亥杂诗(其一二九)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舟中读陶诗三首。)

 

【注释】

 

①陶潜——(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又名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官彭泽令,后弃官归隐,诗酒自娱,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荆轲——战国时著名刺客,受燕太子丹委托入秦刺杀嬴政,未遂被杀。陶潜有《咏荆轲》诗。 ②停云——陶潜有《停云》诗四章。

 

【讲解】

 

作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潜以“平淡而山高水深”(黄庭坚语)的人格魅力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奇趣” (苏轼语)博得后代无数诗人的歆慕。在一片称其“古朴平淡”的赞誉声中,理学大师朱熹则别有会心地道:“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卷140)。这似是最早的揭橥渊明“豪放”真相的高论。龚自珍于返乡舟中读陶诗,于朱子之言心有戚戚焉,遂借题发挥,着重阐发其不为人知的“侠骨”与“卧龙豪”(《己亥杂诗》一三零),笔致骏发精悍,仍不脱其剑气纵横的本色。

 

有赏析此诗者称“吟到恩仇”二句亦有定庵自己际遇的影子,不无道理,惟不可坐得太实,以致沿此思路去“鸡蛋里挑骨头”式地寻找“丁香花”一类本事,反为不美。

 

 

 

己亥杂诗(其一三五)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注释】

 

①凌云——《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献《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这里指作者参与殿试,取中进士。倦飞——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语意。 ②遂初衣——辞官回家,穿回原来衣服。 ③锦瑟佳人——杜甫《曲江对雨》:“暂醉佳人锦瑟旁。”

 

【讲解】

 

本篇可视为定庵的一篇诗体自传。由高中甲科到倦飞知还,再到解嘲式地敷衍“如玉美人”,诗人“嵚崎楚客,窈窕吴侬”、“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颓鬟浓”(《能令公少年行》)的理想终于在一种无奈的状况下实现了。可这又是怎样令人不愉快的一个归宿?诗中连用三个“偶”字,加之“佳人”、“寻春”的锦绣字面,仿佛在昭示这一切只是“妙手偶得之”。岂真如此么?在行间难道不是掩抑着诗人的苦笑和酸楚?所谓“以乐写哀,其哀倍之”,定庵无疑是深谙个中奥窍的。但就是这点一般读者都能够察觉的苦衷,身为文学批评大师的王国维居然硬是感受不到,在他那部被不少人顶礼膜拜的名著《人间词话》里就据此诗指责“其人之儇薄无行,跃然纸墨间”。偏见的力量有时何其可怕!

 

此外尚应指出,《己亥杂诗》之一零七“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今日不挥闲涕泪,渡江只怨别蛾眉”一首与此篇意旨全同,手法则各尽其妙,可以对读。

 

 

 

己亥杂诗(其一五三)

 

亲朋岁月各萧闲,情话缠绵礼数删。洗尽东华尘土否?一秋十日九湖山。

 

 

 

【注释】

 

礼数删——放开礼节的约束。 ②东华——紫禁城内有东华门,此指官场。

 

【讲解】

 

    定庵诗中,这首抒述返乡之后欣悦之情的作品亦是不被瞩目的一首。我之所以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了它而不是那一篇著名的“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乃是因为看重此诗中那种异样的疏快流动的喜悦,如同潺潺溪水,清气拂面。所谓“欲为平易近人诗”者,定庵作品中,似惟此篇可以当之。昔人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吾于定庵此篇亦云。

 

 

 

己亥杂诗(其二一零)

 

缱绻依人慧有余,长安俊物最推渠。故侯门第歌钟歇,犹办晨餐二寸鱼。(忆北方狮子猫

 

 

 

【注释】

 

①缱绻——缠绵亲密貌。 ②俊物——出众之物。渠——他。 ③故侯——已经失势的显贵之家。 ④狮子猫——即波斯猫,为彼时京师贵族阶层流行宠物。

 

【讲解】

 

读了前面“一秋十日九湖山”一篇,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定庵返乡之后,已将“东华尘土”置诸脑后,而沉溺于“小楼青对凤凰山,山影低徊黛影间”(《己亥杂诗》184)的

温柔乡中了。其实定庵何曾一日忘国事?他会时不时地举起如刀之笔,对自己熟悉的官场人事大肆褒贬的。本篇借吟咏“俊物”之名,行讥刺入骨之实,可称诗中的杂文小品。那宛转伶俐的“狮子猫”恃宠而骄、大捞实惠,岂不正是那些御用高等奴才的工笔肖像?小诗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尝到其间的辛辣味。

鲁迅后来刻画叭儿狗,说它“是狗”,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与定庵此篇后先辉映,有殊途同归之妙。

 

 

己亥杂诗(其二五二)

 

风云材略已消磨,甘隶妆台伺眼波。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注释】

 

①风云材略——叱咤风云的才能谋略。隶——供驱使。 伺眼波——看美人眼色行事。 ②刘郎——应指刘备。《三国志·陈登传》载,刘备对许汜道:“君有国士之名,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辛弃疾《水龙吟》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又:《三国志·蜀书》载刘备寄居荆州刘表幕下,见自己髀肉复生,潸然泪下。可为“英气尽”注脚。有以“刘郎”为刘禹锡者,恐非是。

 

【讲解】

 

定庵本年五月十二日抵清江浦,遇妓女灵箫,一见激赏,有“青史他年烦点染,定公四纪遇灵箫”(《己亥杂诗》96)之语。四个月后,北上迎眷属,再晤灵箫,眷恋逗留十日,本篇即作于此际。

 

在定庵生命的最后阶段,灵箫是一个极关键的人物。她不徒秀外,亦且慧中,定庵以“对人才调若飞仙”、“玉树坚牢不病身”、“绝色呼他心未安”(《己亥杂诗》246、253、261)等词华极力推崇之,竟许为“金闺国士”,对照之下至于“自知语乏烟霞气,枉负才名三十年”(《己亥杂诗》260、263),这里除了定庵“暮气颓唐不自知”的特定心境,也可见灵箫并非庸脂俗粉可比。而对灵箫的诸多赞美中,又以本篇最能写出其“金闺国士”的浩荡胸次。试看她惟恐自己钟爱之人磨灭了胸中“英气”,梳洗之际卷帘而望向浩淼的黄河,那种超群拔俗的英迈襟怀可从而感知,出诸风尘女子,尤其难能,亦无怪乎定庵之倾倒也。

 

但就是这位奇女子,若干年后竟传出她毒杀龚定盦的无耻谰言。孙静庵《栖霞阁野乘》载:“定庵晚年所眷灵箫,实别有所私。定庵一日往灵箫处,适逢其人,因语灵箫与之绝。箫阳诺之,而踪迹则愈密。半岁后,定庵一日又见其人从灵箫家中走出,因怀鸩以往,语灵箫其再至者,即以此药鸩之……灵箫受药,即置酒中以进,定庵饮之归,即不快,数日遽卒。”这些说法已非一般的以讹传讹,而是在毫无凭据的情况下既厚诬灵箫,亦厚诬定庵,用心很是险恶的。

 

无论真相如何,定庵终于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以五十岁“中寿”暴卒于江苏丹阳。用李国文的话说,他死了,“就等于合上了清代文学史这部书”;他死了,“清代的诗词歌赋还有什么精彩可言”?是啊,在结束这册薄薄的定庵诗选本之际,这声叹息也正是我们心底的叹息。

UDS(统一诊断服务)是在车辆中使用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基于ISO 14229标准开发的,用于车辆的诊断通信。在UDS中,数据的传输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包括连续帧和多等。 连续帧(Flow Control Frame):在处理较大的数据传输时,如果数据量超过了能够承载的大小,就需要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来传输。连续帧用于标记一个数据消息的多个的连续部分。它们通常会包含一个连续帧计数器,这个计数器会指明当前是该消息中的第几,以及消息总共有多少(Flow Control Frame):用于制数据的发送速率,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处理能够匹配。可以是正向的,比如发送方请求继续发送更多的数据,也可以是反向的,比如接收方请求发送方减慢发送速度或者暂停发送。在UDS中,制通常通过发送特定的消息(如ISO 14229-3中定义的和连续帧)来实现。 多(Multi Frame):当传输的数据量超过一个的最大数据载荷时,就需要使用多传输。多传输涉及到将数据分成多个连续的,每个都有序号和总数的信息,接收方通过这些信息将多个重新组合成原始的数据消息。 在使用多传输时,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通信需要有相应的协议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如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收方没有正确地接收到某个,它可以通过发送来请求重传那个特定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