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处理趣学D8——关于拉氏变换和频谱图的那些事儿

本文介绍了拉氏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的区别,并通过MATLAB展示了如何绘制指数函数的频谱图。拉氏变换是将时域变量转化为复数变量,而傅里叶变换涉及实数频率变量。文章提供了两种方法(定义法和bode图)来绘制频谱图,并给出了具体代码示例。

最近小虎在网课上被老师问到编程写出一指数函数 y = A e − a t y=Ae^{-at} y=Aeat的频谱图,当时鼓捣了1个多钟???以前是画过bode图,bode的幅频图是对数幅频图。应该也可以用伯德图直接画的,但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应该在拉氏变化。5分钟不到的事,要搞那么久,看来是小虎还不太理解拉氏变换。编程工具还是那熟悉的MATLAB。

<think>我们正在讨论D8流向算法在处理平坦区域洼地时的机制或策略。根据引用[1]引用[2],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 **洼地处理**: - 洼地分为真洼地(实际地形)假洼地(由DEM采样误差等引起)。 - 假洼地会导致河网提取出现不合理变向与中断,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即“填洼”。 - 填洼过程是反复进行的:当一个洼地被填平后,可能会形成新的洼地,需要再次填平,直到没有新的洼地产生为止。 2. **平坦区域处理**: - 在D8算法中,平坦区域(即中心像元与周围像元高差小于等于0)通常被标记为洼地(编码0)。 - 对于平坦区域,D8算法本身无法确定流向,需要额外的处理策略。常见的策略包括: * **坡度扩展法**:从平坦区域边界开始,根据边界像元的流向逐步向内确定平坦区域的流向。 * **最小高程法**:将平坦区域的水流流向最低的边界像元。 * **随机分配法**:在多个可能方向中随机选择一个(较少使用)。 3. **异常值处理**: - 引用[2]提到,有时需要削减不合理的局部峰值(削峰),以消除DEM中的异常值。 因此,D8算法处理洼地平坦区域的关键在于预处理(填洼削峰)以及平坦区域流向的确定策略。 引用[1]明确指出:“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对地形中的洼地进行填平,确保水流也能从该洼地流出。”[^1] 引用[2]则详细描述了填洼的过程必要性。[^2] 综上所述,D8算法本身并不直接处理洼地平坦区域,而是依赖于预处理步骤(填洼)来消除洼地,并通过后续的流向确定策略(如坡度扩展)处理平坦区域。 **总结处理流程**: 1. **填洼**:反复填充洼地直到无新洼地产生。 2. **削峰**:削减不合理的局部峰值(异常值)。 3. **平坦区域流向确定**:采用坡度扩展、最小高程等方法确定流向。 这样,D8算法才能生成连续的流向,避免水流中断。 §§相关问题§§ 1. 填洼算法有哪些常见实现方法? 2. 平坦区域流向确定的具体算法步骤是什么? 3. 如何评估填洼处理对D8流向结果的影响?</think>### D8算法处理平坦区域洼地的机制 D8流向算法通过预处理特殊标记策略处理平坦区域洼地,具体机制如下: #### 1. **洼地处理机制** 洼地指高程低于所有相邻像元的区域($\Delta Z_i \leq 0$)。D8算法通过**填洼预处理**解决: - **真洼地 vs 假洼地**: - 真洼地:实际地形(如湖泊) - 假洼地:DEM采样误差导致(占90%以上)[^2] - **填洼原理**: $$ Z_{\text{新}} = \max(Z_{\text{邻域}}) + \varepsilon \quad (\varepsilon \text{为微小增量}) $$ 将洼地点高程提升至最低出流点高程,确保水流能流出[^1] - **迭代填洼**: 填平一个洼地可能产生新洼地,需反复执行直到无洼地存在[^2] - **算法实现**: 优先填充小洼地,通过洪水填充算法(Flood Fill)模拟"注水"过程 #### 2. **平坦区域处理机制** 当中心像元与邻域高差为0时($\Delta Z_i = 0$),D8算法采用: - **坡度扩展法**: 1. 从平坦区域边界开始 2. 根据边界像元的流向逐步向内分配 3. 遵循"水流向最陡方向"原则 ```mermaid graph LR A[边界像元] -->|流向确定| B[相邻平坦像元] B --> C[更内侧平坦像元] ``` - **最小高程法**: 将水流导向高程最低的边界像元 - **特殊编码**: 暂时标记为特殊值(如-1),待预处理后重新计算 #### 3. **关键处理策略 - **预处理优先**: 填洼必须在流向计算前完成,否则会导致: - 水流汇集中断(所有水流汇入洼地后停止)[^1] - 河网断裂(提取的河流在洼地处消失) - **微地形调整**: 对异常值进行"削峰"处理,消除局部不合理高值[^2] - **动态权重法**(高级处理): 在完全平坦区域引入人工坡度: $$ S_i = \frac{1}{d_i} + w \cdot \text{上游累积量} $$ ($w$为权重系数,促进水流向已有河道汇聚) #### 4. **局限性说明 - **水文过程简化**: 忽略降雨、渗透等实际水文过程,仅模拟地形驱动的水流[^3] - **人工干预需求**: 复杂地形需手动设置出水口(如湖泊的真实出水位置) - **精度依赖DEM**: 原始DEM分辨率需≤30m,否则填洼可能导致地形畸变[^2] > **处理效果对比**: > | 地形类型 | 未处理问题 | 处理后效果 | > |---------|-----------|----------| > | 洼地 | 水流中断[^1] | 连续河网 | > | 平坦区 | 流向随机 | 汇聚成河 | > | 假洼地 | 河网扭曲 | 自然流向 | ### 总结流程 ```mermaid graph TD A[原始DEM] --> B{洼地检测} B -->|是| C[填洼处理] B -->|否| D[平坦区域检测] D -->|是| E[坡度扩展/最小高程法] D -->|否| F[D8流向计算] C --> B[重新检测] E --> F F --> G[汇流累积量计算]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