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M学习——建图(二)

本文深入探讨了SLAM中的稠密地图构建,包括单目建图中的像素梯度问题和逆深度挑战,以及图像间的变换。还介绍了RGB-D传感器在稠密建图中的应用和外点去除、降采样滤波器的使用。最后,文章讨论了八叉树作为高效地图存储结构的优势,以解决点云地图的大小和运动物体处理问题。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对单目构建稠密地图的讨论

像素梯度的问题

在前面中,通过块匹配来获得匹配结果。块匹配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图像块是否具有区分度,有明显梯度的小块将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于梯度不明显的像素,将比较难估计其有效深度。立体视觉一个常见问题:对物体纹理的依赖性

像素梯度与极线的关系:像素梯度平行于极线方向以及垂直于极线方向。
像素梯度垂直于极线:当沿极线寻找的时候,发现匹配程度是一样的,得到不到有效匹配。
这里写图片描述
像素梯度平行于极线:能够精确的找到匹配程度最高的地方。

这里写图片描述

但是实际上极线与相机深度是有一定的角度的,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角度越大,匹配的不确定性越大,角度越小,匹配的不确定性越小。

逆深度问题

当我们描述一个点时,可以用(x,y,z)三个量来描述,而这三个亮可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如果不太好。我们可以描述成(u,v)和d来表示一个点,毕竟相互独立。我们假设的是深度值满足高斯分布
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1.场景深度大概5-10米,但近处肯定不会小于相机焦距。这个分布并不是像高斯分布那样,形成对称形状,尾部可能稍微长一点,而负数区域为0。
2.在室外应用中,存在距离非常远的点,高斯分布描述他们会有数值计算上的困难。
因此我们设深度的倒数,即逆深度为服从高斯分布,可修改上述程序。

图像间的变换

在块匹配之前,做一次图像到图像间的变换是一种常见的预处理方式。我们假设图像小块在相机运动时保持不变,而这个假设在相机平移时能保持不变,但是发生明显的旋转时难以保持。

根据相机模型,参考帧上的一个像素与真实的三维点世界坐标关系为: ,对于当前帧,亦有在它上面的投影。,消去,可以得到俩副图像之间的像素关系。

—-讨论:尽管双目和移动单目能够建立稠密的地图,但是我们认为它们过于依赖环境纹理和光照ÿ

  • 0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