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人的价值就是为了使各种系统不断地从“无序”变成“有序”。
“有序性”就是世界上一切生命力和效能的本源。
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是人为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一、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价值总结。
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搞懂了这个定律,就参透了世界的本质。
什么是熵?它是代表了一个系统混乱程度的数值。
系统越无序,熵就越大;
系统越有序,熵就越小。
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是封闭的,且无外力做功,它就会不断趋于混乱和无序,最终走向死亡。
生意如此,公司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这就是“熵增定律”。
比如手机和电脑总是会越用越卡,电池电量会越来越弱,屋子会越来越乱,人总是会变得越来越散漫,机构效率总是会越来越低下……
所以电脑和手机需要定期清理垃圾,人要保持清醒和自律,企业要不断调整结构,这些都是为了对抗熵增。
中国有句话叫“家和万事兴”,就是因为一个家庭“和睦”的时候,就是熵最小的时候,因为“和”意味着成员之间的默契,甚至是无摩擦的。“以和为贵”“天时地利人和”,也是这个道理,“和”意味着熵值最小。熵值越小,有序性越高,则需要维持的能量越大。熵值越打,随机性越高,乱序越高。
为什么我们几千年来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因为儒家思想可以把社会的熵值减到最小。儒家制定了很多规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彼此不能越位,这其实就是为了让社会“有序”地运转。
为什么我非常看好未来的社会?因为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行为都将被记录,社会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将被提前布局,一切都是规划好的,也因此整个社会的熵值将被大大减小。
人的价值就是使各种系统不断地从“无序”变成“有序”,“有序性”就是世界上生命力和效能的本源。
二、对抗熵增的五个方法
对抗熵增有五个方法。
1、是保持开放:系统接纳新的东西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来说,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其本能都是越来越走向封闭。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外力督促,就会活在自己固有的思维里,或者活在自己的偏见里。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如果仔细观察我们过往犯过的那些错误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过失都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局限”造成的,所以人的思维和认知必须保持开放,要随时接纳各种新鲜信息,这就是我们思维的兼容性。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外界的督促(环境、政策、市场等的改变),就会在固定的模式里循环,逐渐走向守旧。
所以任正非说:“我们一定要避免封闭系统,一定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体系……不开放就是死亡。”华为每年都要淘汰一定比例的员工。很多公司都是这样,没有新鲜血液就会走向沉寂。
未来资源都将变得开放和共享,边界和围墙将被打开,行业、职业、专业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并开始互相越界、穿插和共享。
那些厉害的企业,往往是一个无边界的企业,手握用户资源,击穿不同领域之间的篱笆,建立融会贯通的创新型组织。
同样的逻辑,人的能力边界也将被彻底打开,那些厉害的人往往能够在不同思维路径上找到交汇点,成为一个游离于各种状态之上的人,这就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2、是终身学习:用新事物更新自我
学习的本质就是做功,一个系统只要有外力在做功,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
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说:我一生不断地看到有些人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往往是最爱学习的。巴菲特就是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
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学习。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不如进化,如何保持进化?那就是坚持终身学习。
学习是一种做功,是防止熵增的最好外力,学习可以让我们突破自己的局限。比如很多人说自己不善于演讲,自己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善于逻辑推理等,而实际上各种研究表明:人类是可以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去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的。
唯有学习才能突破自己,并且我们要让突破的速度大于熵增的速度。
3、是坚持自律:变无序向有序
人在没有外力的干涉下,会不断地走向无序状态。如果我们对生活放任不管,或者放纵自己,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这就是懒散的结果。
人为什么要自律?因为自律的本质就是要把“无序”变成“有序”。自律是主动对抗熵增的行为。
当然自律会有痛苦,但是这只是当下的痛苦,未来是越来越美好的;懒散则是当下很爽,以后总有一天是要还的。对抗熵增是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是痛苦的过程。
比如现在短视频那么流行,我们总能轻而易举地享受那些火爆刺激的视频,这让我们陷入一个个短平快的刺激中不可自拔,时间一长就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了上进心,这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慵懒。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但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浮华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设计都是以无限满足人性偏好为标准,人性的各种阴暗面,诸如窥私、八卦、暴力、对骂、凑热闹等都被激发并满足。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像互联网这样对人性洞察得如此彻底,并且将大众玩转于股掌之间。我们的文化很容易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越是在这样的时代,越能凸显自律的重要性。
4、是远离舒适:对抗熵增
人生的熵越大,生活就越平衡,我们也就越舒适,但也越接近灭亡。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断走出各种舒适区,不断打破自己的平衡,主动迎接各种新挑战。
挑战的本质就是改变混乱性和无序性,我们当前主动迎接的挑战越多,克服的挑战越大,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有序,才能更好被我们自己掌控。
温水煮青蛙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千万不要再幻想岁月静好,这个时代不适合温顺的羔羊,只适合矫健又凶狠的狼。狼从不幻想过上舒适的生活,它们要的是自由,用奋斗争取来的自由。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未来只有一种稳定:是你到哪里都有饭吃。稳定的本质,就是你拥有化“无序”为“有序”的能力,而不是始终躺在那里享受一成不变的生活。
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如果你发现生活百无聊赖了,说明你已经趋于平衡了,这时你必须主动打破这种平衡,尽量走向更高维度的和谐,否则你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5、是颠覆自我:拒绝无序和熵增
人性里有一种基本的惰性:离不开原有的地方,或者习惯于把自己固有的性格、行为路径当作最合理的状态,本能上排斥跟自己不一样的东西。
也因此我们总会变得越来越傲慢、顽固不化,不能对外界事物做出最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保持开放、终身学习、坚持自律、远离舒适、颠覆自我这五种方法,是我们对抗熵增的有效方式。
三、对抗熵增的三种最基本手段
世界上所有的系统(包括生命、企业、国家),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为它的自身结构能够从外界汲取能量,但是汲取能量(生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自己秩序不断被改变(衰老、没落)的过程,结构优势的势能逐渐减弱,也就是“熵增”,因此这些系统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不断走向消亡。
所以,所有系统的终极使命就是对抗这一趋势,最好的反抗方式就是不断优化自身结构,使它能够跟外界环境相适应,包括能力结构和性格结构,保持进化(学习):
掌握:“自律”、“精进”、“学习”这三种最基本的手段,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
四、人的行为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为了生活,做不喜欢做的事。
第二种境界是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可以更好地生活。
第三种境界是驾驭各种新鲜事物,不再区分喜不喜欢,真正到了无我的状态。
真正的强者,是“无我”的。他们已经没有个人主观感受,他们也没有自己的偏见,对事物不再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他们能从容地做各种事。
因为做到了“无我”,所以就不会跟外界有冲突,因为没有了“我”作为参照,所以也就没有了混乱,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
一旦到了这第三种境界,你就没有任何阻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有的绊脚石都能成为你的垫脚石,会让你攀得更高,看得更远。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一场对自己的革命,需要把自己推倒重建。
五、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来渡我们的,都是为了把我们推向更加合理的位置,为了让我们的行为路径更加井然有序。
这就是生命的玄妙之处,我们总是试图使自己的处境更加合理,生活更加有序,然而一旦抵达了这种最和谐的状态,我们必须又要马上打破这种平衡,再竭力使自己走向更加高维度的和谐,也就是说我们永远都不能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