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Hi 大家好!我是朦。每期视频里,我会与大家一起领略生活中工业产品的丰富多彩,尝试着分析技术和原理,并用计算机来复现经典的过程。

今天我们聊一聊汽车的材料。一辆普通的小轿车一般约由 1 万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装而成。主要分动力、底盘、车身、内饰四大部分。

每一个零件,都有适合自己的材料,即使我们肉可看见的,看起来通体一样的车身外壳,四周不同部分也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1

车身上不是所有材料强度都要越高越好,而是要看用在什么地方。

大家看这个是车体材料的强度示意图,绿色代表超高强度钢材,黄色是高强度钢材,灰色是中强度钢材,蓝色是铝材。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2

从这个图可看出,驾驶室的框架钢材强度是非常高的,若发生碰撞情况,尽量确保驾驶室空间不变形。车前和车尾用的材料强度相对较低,比如用中等强度钢材甚至铝材,是为了能够吸收撞击力。

它还有个名字叫溃缩吸能车身,最早是在1959年奔驰轿车上首次这样设计的,在发生碰撞时用产生变形来吸收碰撞时的冲击力,自己先溃缩,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减少了驾驶室里的撞击力。“舍己救人”,以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3

汽车前轮上方的部分是翼子板,它的强度大小对车内人员的安全防护基本没什么影响,所以一些轿车已开始采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来制作翼子板了,不仅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塑料弹性较好,如与行人发生碰撞,还能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还有塑料的质量也小,减轻了车身整体重量,开起来还省油。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4

虽然汽车不同地方的强度要求不一样,但是对每一个零件来说,强度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我们希望零件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越轻越好。怎么算满足强度要求呢?

以汽车常用的钢材来说,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只要这个变形别太大,外力撤掉,材料还能恢复原样。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5

怎么算“别太大”呢?这就用到材料力学的一个名词:屈服。这个词很有意思,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你可以说:在高达2万牛的拉力下,这跟钢筋它屈服了。这意味着,即使你把拉力撤掉,钢筋也回不到原来的形状了,因为已经被拉坏了。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6

使用过程中的材料不能屈服,这是结构设计的底线。具体的流程,就是要先确定这个零件在车上是怎么用的,工作在什么温度、受什么限制、受到多大的力。确定了这些,再来设计零件的结构,比如板子设计多厚,轴承设计多粗。

在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计算。这个计算,可以手动用公式,但面对复杂的零件,往往力不从心。现在常用的,是用计算机仿真计算。

下面我们来算一个简单点的零件,感受一下汽车零件强度设计的过程。

这个零件就是汽车备胎的“家”,后备箱下面放备胎的一块金属板,一般叫“后地板”。它很薄,通过周围的固定点固定在后备箱,备胎就放在金属板中间的凹槽里。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7

我们用工程常用的Q235钢作为它的材料进行仿真,Q235钢的屈服应力是235兆帕。我们看看这块板的厚度设计成多少,在备胎的压力下,它才不会屈服。

仿真所用的计算机配置是: 处理器:i7-12700 2.10GHz,内存:32GB,操作系统:windows 11家庭中文版

仿真所用的软件工具是智能结构仿真软件AIFEM。

首先打开软件,新建工程,导入模型并生成网格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8

材料库里选择钢材,先设置一个0.3mm的厚度算算受力情况。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9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10

新建静力学分析,设置边界条件,将后地板周围固定点位移设置为0,代表与车体固定在一起。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11

在板上加上自身重力以及备胎的压力。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12

设置完成,点击求解,开始计算。

结构力学计算比流体计算要快很多,大概算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结果已经出来了,大家看这是备胎放在上面后,后地板形变的过程,颜色越红的区域,代表形变量越大,最大形变量约10毫米。我给大家放大20倍,可以更明显地看到形变效果。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13

我们看一下它承受的最大应力,是653兆帕,这个应力值已经远超过了它的屈服应力235兆帕。所以0.3mm这个厚度,是太薄了。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14

那最直接的改进办法,就是增加零件厚度。我们增加到0.7mm试试看。

新的结果出来了,最大形变量由刚刚的10毫米降到了2毫米,最大应力是168兆帕,已经小于它的屈服应力235兆帕了,说明这个厚度,是能满足强度要求的。那么如果比它再薄一点,到多少既能小于屈服应力,又更节省材料呢,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来算算哦。

汽车结构强度设计:如何在“吸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图15

今天仅是一个静力学仿真。在实际工程中,静强度必须要算,但是只算静强度还不够,要再做动力学及碰撞等仿真,以后我们再一起学习和分享。

如果您喜欢,不要忘了一键三连(点赞评论收藏)哦,我会继续努力的,我们下期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