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及其Matlab实现

github:https://github.com/Myoontyee/PSO

背景

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又称微粒群算法,是由J. Kennedy和R. C. Eberhart等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演化计算技术,来源于对一个简化社会模型的模拟。其中“群(swarm)”来源于微粒群匹配M. M. Millonas在开发应用于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的模型时所提出的群体智能的5个基本原则。“粒子(particle)”是一个折衷的选择,因为既需要将群体中的成员描述为没有质量、没有体积的,同时也需要描述它的速度和加速状态。

PSO算法最初是为了图形化的模拟鸟群优美而不可预测的运动。而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发现在群体中对信息的社会共享提供一个演化的优势,并以此作为开发算法的基础。通过加入近邻的速度匹配、并考虑了多维搜索和根据距离的加速,形成了PSO的最初版本。之后引入了惯性权重来更好的控制开发(exploitation)和探索(exploration),形成了标准版本。为了提高粒群算法的性能和实用性,中山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又开发了自适应(Adaptive PSO)版本和离散(discrete)版本。

流程

标准PSO的算法流程如下:
  i)初始化一群微粒(群体规模为m),包括随机的位置和速度;
  ii)评价每个微粒的适应度;
  iii)对每个微粒,将它的适应值和它经历过的最好位置pbest的作比较,如果较好,则将其作为当前的最好位置pbest;
  iv)对每个微粒,将它的适应值和全局所经历最好位置gbest的作比较,如果较好,则重新设置gbest的索引号;
  v)变化微粒的速度和位置;
  vi)如未达到结束条件(通常为足够好的适应值或达到一个预设最大代数Gmax),回到ii)。

特点

  i)相较于传统算法计算速度非常快,全局搜索能力也很强;
  ii)PSO对于种群大小不十分敏感;
  iii)适用于连续函数极值问题,对于非线性、多峰问题均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
  即

  • 输入
    连续函数极值、非线性、多峰值问题
  • f(x)
    PSO、MOPSO、etc…
  • 输出
    全局较优解、全局最优解

变量

针对建议修改与建议默认参数均给予解释与建议值。

  1)待解目标函数

  程序:

f= @(x)x.*sin(x)+x.*sin(2.*x);          % 待解目标函数

  解释:

  • 输入
    需要求解的目标函数(该程序仅针对单目标优化)
  • 输出
    定义优化的目标函数
  • Tip
    该处使用函数 x × s i n ( x ) + x × s i n ( 2 x ) x\times sin(x)+x\times sin(2x) x×sin(x)+x×sin(2x)作为目标函数检验算法,在具体的问题中修改该函数为目标函数即可,注意该处为矩阵计算,使用.* .^等进行计算

  2)待解函数上下限

  程序:

xLower = 0;                             % 待解函数下限
xTop = 30;                              % 待解函数上限

  解释:

  • 输入
    目标函数上下限,2个函数定义域内的值
  • 输出
    定义优化时自变量的上下限

  3)插值

  程序:

Interpolation = 0.01;                   % 插值

  解释:

  • 输入
    小于函数上下限的数值
  • 输出
    定义目标函数求解时的插值密度
  • Tip
    理论上任意小于函数上下限的数值均可,一般取值≤0.01,越小的数值将使得目标函数连续性更好,求解时间更长

  4)最大迭代次数

  程序:

maxIterations = 100;                    % 最大迭代次数 

  解释:

  • 输入
    最大迭代次数数值
  • 输出
    定义最大迭代次数
  • Tip
    取值范围一般为100~5000,依照实际情况,权衡计算时间与求解结果而定

  5)学习因子

  程序:

selfFactor = 3;                         % 自我学习因子
crowdFactor = 3;                        % 群体学习因子 

  解释:

  • 输入
    个体(自我)与群体的学习因子
  • 输出
    个体、群体学习因子定义
  • Tip
    取值范围一般为0~4,依照实际情况,权衡自变量取值范围而定

  6)速度上下限

  程序:

vLower = -1;                            % 速度下限
vTop = 1;                               % 速度上限

  解释:

  • 输入
    速度上下限数值
  • 输出
    定义学习速度的上下限数值
  • Tip
    i)过大速度将导致最优解被越过
    ii)过小速度将导致求解速度过慢

  7)初始种群个数
  程序:

InitialNum = 50;                        % 初始种群个数

  解释:

  • 输入
    输入初始种群个数数值
  • 输出
    定义初始化种群个数
  • Tip
    取值范围一般为500~1000,PSO算法对种群大小不敏感,该处设定为50

  8)惯性权重
  程序:

weightFactor = 0.8;                     % 惯性权重

  解释:

  • 输入
    惯性权重数值
  • 输出
    定义惯性权重
  • Tip
    取值范围一般为0.5~1,该参数反映个体历史成绩对现有成绩的影响

  9)空间维数
  程序:

d = 1;                                  % 空间维数

  解释:

  • 输入
    1
  • 输出
    设定空间维数为1
  • Tip
    该参数指代自变量个数,1意味着这是个单目标优化问题

代码

全部实现代码如下:

clc;clear;close all;
%%%%%%%%%%%%%%%%%%%%%%%%%%%%%%%%%%%%%%%%%%%%%%%%%%%%%%%

%% Author: Myoontyee.Chen
%% Data:20181221
%% License:BSD 3.0
%% PSO

%%%%%%%%%%%%%%%%%%%%%%%%%%%%%%%%%%%%%%%%%%%%%%%%%%%%%%%
%% Initialization初始化种群

%% 可修改参数

f= @(x)x.*sin(x)+x.*sin(2.*x);          % 待解目标函数
xLower = 0;                             % 待解函数下限
xTop = 30;                              % 待解函数上限
Interpolation = 0.01;                   % 插值
maxIterations = 100;                    % 最大迭代次数     
selfFactor = 3;                         % 自我学习因子
crowdFactor = 3;                        % 群体学习因子 
vLower = -1;                            % 速度下限
vTop = 1;                               % 速度上限
InitialNum = 50;                        % 初始种群个数
weightFactor = 0.8;                     % 惯性权重

%%%%%%%%%%%%%%%%%%%%%%%%%%%%%%%%%%%%%%%%%%%%%%%%%%%%%%%

%% 建议默认参数
d = 1;                                  % 空间维数
xLimit = [xLower, xTop];                % 位置参数限制
vLimit = [vLower, vTop];                % 设置速度限制
figure(1);
% 线型颜色
Figure1 = ezplot(f,[xLower, Interpolation, xTop]);
set(Figure1,'Color','k');


%%%%%%%%%%%%%%%%%%%%%%%%%%%%%%%%%%%%%%%%%%%%%%%%%%%%%%%
%% 位置初始化及其图像

for i = 1:d
    x = xLimit(i, 1) + (xLimit(i, 2) - xLimit(i, 1)) * rand(InitialNum, d);
end                                     %初始种群的位置

vInitial = rand(InitialNum, d);         % 初始种群的速度
xm = x;                                 % 每个个体的历史最佳位置
ym = zeros(1, d);                       % 种群的历史最佳位置
fxm = zeros(InitialNum, 1);             % 每个个体的历史最佳适应度
fym = -inf;                             % 种群历史最佳适应度
hold on
plot(xm, f(xm), 'ro');title('参数初始化结果');

%%%%%%%%%%%%%%%%%%%%%%%%%%%%%%%%%%%%%%%%%%%%%%%%%%%%%%%

%% 群体更新
figure(2);
iter = 1;
record = zeros(maxIterations, 1);       % 记录器
while iter <= maxIterations
     fx = f(x) ;                        % 个体当前适应度   
     for i = 1:InitialNum      
        if fxm(i) < fx(i)
            fxm(i) = fx(i);             % 更新个体历史最佳适应度
            xm(i,:) = x(i,:);           % 更新个体历史最佳位置
        end 
     end
if fym < max(fxm)
        [fym, nmax] = max(fxm);         % 更新群体历史最佳适应度
        ym = xm(nmax, :);               % 更新群体历史最佳位置
end                                     % 速度更新
    vInitial = vInitial * weightFactor + selfFactor * rand * (xm - x) + crowdFactor * rand * (repmat(ym, InitialNum, 1) - x);
                                        % 边界速度处理
    vInitial(vInitial > vLimit(2)) = vLimit(2);
    vInitial(vInitial < vLimit(1)) = vLimit(1);
    x = x + vInitial;                   % 位置更新
                                        % 边界位置处理
    x(x > xLimit(2)) = xLimit(2);
    x(x < xLimit(1)) = xLimit(1);
    record(iter) = fym;                 %最大值记录
    
    %%%%%%%%%%%%%%%%%%%%%%%%%%%%%%%%%%%%%%%%%%%%%%%%%%%%%%%
    % 迭代过程及其图像
    % 若想直接观看结果,可注释掉该部分
    x0 = xLower : Interpolation : xTop;
    plot(x0, f(x0), 'k-', x, f(x), 'ro');title('状态位置变化');
    pause(0.1)
    %%%%%%%%%%%%%%%%%%%%%%%%%%%%%%%%%%%%%%%%%%%%%%%%%%%%%%%
    
    iter = iter+1;
end

%%%%%%%%%%%%%%%%%%%%%%%%%%%%%%%%%%%%%%%%%%%%%%%%%%%%%%%
%% 收敛过程记录图像
figure(3);
plot(record,'k-');
title('收敛过程记录');

%%%%%%%%%%%%%%%%%%%%%%%%%%%%%%%%%%%%%%%%%%%%%%%%%%%%%%%
%% 最终状态位置图像
x0 = xLower : Interpolation : xTop;
figure(4);
plot(x0, f(x0), 'k-', x, f(x), 'ro');title('最终状态位置');
disp(['最大值:',num2str(fym)]);
disp(['变量取值:',num2str(ym)]);

结果

运行程序
输入

PSO.m

输出

最大值:45.8982
变量取值:26.0839

参数初始化结果
状态位置变化
收敛过程记录
最终状态位置

参考

[1]杨维, 李歧强. 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J]. 中国工程科学, 2004, 6(5):87-94.
[2]粒子群优化
[3]粒子群算法的matlab实现(一)

  • 10
    点赞
  • 14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粒子算法PSO)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在matlab中进行粒子算法的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群体规模(Population Size):确定粒子群中的个体数量,通常选择一个适当的值来平衡计算效率和搜索质量。 2. 位置和速度的范围(Position and Velocity Range):确定粒子在搜索空间中的位置和速度的取值范围。这个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设定。 3. 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确定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即粒子算法的适应度函数。这个函数的选取应该与问题的特点相匹配。 4. 惯性权重(Inertia Weight):控制粒子运动的惯性程度。惯性权重的选择对粒子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有重要影响。 5. 加速度因子(Acceleration Coefficients):包括个体加速度因子和社会加速度因子,用于控制粒子在搜索空间中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6. 终止条件(Termination Criteria):确定算法停止搜索的条件,例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达到目标函数的收敛阈值。 根据实际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要求,可以根据以上设置参数来调整粒子算法的性能和搜索效果。<span class="em">1</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基于变异粒子算法的函数极值寻优算法_PSO_变异粒子算法_matlab](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m0_53407570/85113148)[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100%"]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