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流电源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照明和电池充电行业,恒流是必背选项。那么不同于非隔离的降压架构,反激最基本的功能是隔离,将高压与低压进行隔离以保护输出端的用电安全。那么在这种反激电源中实现恒流是怎么做到的呢?
说到反激,大多数电源工程师是比较了解的,100W以内的适配器基本是标配选择,根据其电压采样的不同分为两种常用的架构:PSR和SSR(Primary Side Regulator and Secondary Side Regulator), 两种架构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调整输出电压的采样不同,PSR通过变压器绕组进行采样能够反馈输出电压的信息;而SSR通过基准和光耦对输出电压信息直接采集。
对于PSR架构,如果要实现恒流相对比较易于实现,在原边MOS关断时(退磁),副边绕组有电流输出,且为下降沿的三角波,如下图所示,如果通过控制逻辑将退磁时间设置为总周期的一半,那么输出电流的平均值是输出绕组峰值电流的1/4。如下公式,那么只要固定了变压器原边的峰值电流和退磁时间的占比,输出电流就可以固定,即达到了输出恒流的目的。
那么对于传统的SSR架构,其恒流往往通过副边增加电流采样电阻和电流环路来实现恒流的目的。如下图所示R24/R25。
当然,最新的控制架构中,SSR可以通过原边的电流采样进行积分实现恒流输出,比这种模式的成本更加友好,但是这种最新的积分架构不能增加抖频设计,对传导测试不太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