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os管的压降问题(项目遇到问题总结)

在研发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的板子,到了小批时竟出现雷达一直在触发???找了大几天,没有头绪。心中疑惑颇多,加上老板催促,自考等原因,真是压力山大。4月份自考,只有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了吧,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反而在查找硬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自己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Mos管的压降问题。

备考的过程崎岖不平,工作又问题多多,孰轻孰重,如何取舍?从心理来说,不想取舍什么,只是有所得就可以,过不了就过不了呗,已经毕业十五年了,没这个本科文凭不也过来了吗?只是代表了自己在这一段时间的思考,自己兴趣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还是通过工作和学习能使自己的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下面进入正题吧,测试开关mos后电压下降了1V多,本身就是锂电池4.2V的电压算是很低的一个电压,并且是拿这个mos导通之后的电压作为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电压,当然参考电压是升压再稳压之后,可以不考虑它的变化,按理来说,mos都是m欧级的内阻,压降应该不大才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压降呢???电路如下图所示:

查看2301的手册可知在Vgs=2.5V时,导通时,最大电流Id=2.8A,mos的阻值为110m欧。如下图所示:2,8A*0.11=0.3V左右的压降。

实际的应用时,D极是直接拉到了地,所以0V,接近4.5V,压降为2.8*0.090=0.25V,此时的Id也达到了最大值2.8A.

1点几伏的压降,显然是不对的。看后面有个振荡电路,应该是消耗了大量的电流,才造成电压下降的这么厉害。

总结一下:

在栅极施加不同的电压,源-漏极之间就会有电阻的变化。同时,如果要使MOS管作在开关状态,就要对栅极施加足够的电压,它才能充分起到开关作用。

扩展:mos的其他特性:

场效应管分为增强型(常开型)和耗尽型(常闭型),增强型的管子是需要加电压才能导通的,而耗尽型管子本来就处于导通状态,加栅源电压是为了使其截止。

<think>嗯,用户说他已经学完了STM32,但是对电路原理图还不太明白。首先,我需要理解他所说的“学完STM32”具体指的是什么。通常,STM32的学习可能包括编程、外设驱动、中断处理、RTOS等等,但可能缺乏对硬件电路的理解。用户可能已经掌握了软件部分,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阅读和设计原理图时遇到了困难。 接下来,用户的问题在于电路原理图的理解。这可能涉及几个方面:基础电子元件的识别、常见电路模块的功能、STM32外围电路的设计,以及原理图符号和布局的解读。需要分步骤帮助他逐步构建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基础电子元件是必须的。比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MOS管等,这些元件在原理图中的符号和实际作用。如果用户对这些不熟悉,可能无法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比如,滤波电容在电源电路中的作用,或者上拉电阻在I2C总线中的应用。 然后是常见电路模块,比如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GPIO外围电路、通信接口(UART、SPI、I2C)、ADC/DAC电路等。这些模块在STM32系统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个模块的设计都有其特定要求和标准配置。例如,复位电路通常需要一个RC网络来确保稳定的复位信号,而晶振电路则需要正确的负载电容来维持振荡。 接着是STM32的外围电路。用户可能需要了解如何连接传感器、电机驱动、显示屏等外设,以及这些外设如何与STM32的引脚相连。此外,保护电路如TVS二极管、滤波电路的设计也是关键,尤其是在工业环境中,防止电压尖峰或噪声干扰。 原理图符号和规范方面,用户需要熟悉各种器件的符号,区分模拟和数字地,电源网络的标注,以及网络标签的使用。例如,原理图中的VDD和VSS代表电源和地,而网络标签如I2C_SDA和I2C_SCL可以帮助追踪信号路径。 学习资源方面,推荐一些书籍和在线资料是必要的。比如《电子电路原理与设计》、《STM32单片机应用与全案例实践》,以及ST官方的参考手册和数据手册。实践方面,建议用户从分析开发板原理图入手,逐步理解每个部分的设计,然后尝试自己绘制简单电路,使用EDA工具如Altium Designer或KiCad。 常见误区也需要提醒,比如忽略电源和地线的设计,不理解信号流向导致调试困难,以及未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实际项目中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或故障。 总结用户的可能需求,他可能已经具备STM32的软件开发能力,但缺乏硬件设计的基础,导致在项目开发中遇到障碍。他需要的是从基础电子元件到电路模块,再到完整原理图的分析和设计指导,以及实践建议。因此,回答需要结构清晰,分步骤引导他补充硬件知识,结合理论与实践,逐步提升电路设计能力。</think>理解STM32硬件原理图需要结合单片机知识和基础电路分析能力。以下是系统性学习路径建议: ### 一、基础巩固阶段 1. **电子元件特性**(需掌握符号与功能) - 被动元件: $$R=\rho\frac{L}{S}\quad (电阻公式)$$ $$X_C=\frac{1}{2\pi f C}\quad (容抗公式)$$ - 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正向压降$V_F=0.7V$,MOS管导通条件$V_{GS}>V_{th}$ 2. **典型电路模块** - 电源电路:LDO工作原理(如AMS1117) $$V_{out}=V_{ref}(1+\frac{R_1}{R_2})$$ - 滤波电路:RC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 $$f_c=\frac{1}{2\pi RC}$$ ### 二、STM32硬件架构解析 1. **最小系统构成** - 时钟电路:8MHz晶振匹配电容计算 $$C_{load}=\frac{1}{(2\pi f)^2 L}-C_{stray}$$ - 复位电路:RC时间常数 $$t=RC\ln(\frac{V_{DD}}{V_{th}})$$ 2. **外设接口设计** - GPIO配置模式: - 推挽输出:驱动LED时$R=\frac{V_{CC}-V_{LED}}{I_{LED}}$ - 开漏输出:I2C总线需接上拉电阻 ### 三、原理图分析方法 1. **信号流向追踪** - 以UART通信为例: ```plaintext MCU_TX -> 电平转换 -> 外设_RX MCU_RX <- 隔离电路 <- 外设_TX ``` 2. **电源网络分析** - 典型供电结构: $$3.3V_{LDO} \leftarrow 5V_{USB} \leftarrow 12V_{DC}$$ ### 四、实践提升方法 1. **开发板原理图精读** - 推荐分析顺序: 电源模块 → 调试接口 → 时钟电路 → GPIO扩展 2. **典型电路设计验证** - 使用万用表测量: - 上电瞬间电流$I_{startup}$ - GPIO高电平$V_{OH}$(应≥2.4V@3.3V) ### 五、常见问题排查 1. **电平不匹配** - 3.3V与5V系统互联需电平转换: $$V_{IH(min)} > 0.7V_{CC}$$ 2. **信号完整性** - 高速信号线(如USB)阻抗匹配: $$Z_0=\sqrt{\frac{L}{C}}$$ ### 六、推荐学习资源 1. **工具使用** - 立创EDA:国产免费原理图/PCB设计工具 - Sigrok:开源逻辑分析仪软件 2. **进阶教材 - 《STM32CubeMX实战指南》 - 《高速电路设计实践》 建议通过具体项目实践(如设计温湿度采集模块),从简单电路开始逐步积累经验。遇到具体电路问题时,可结合芯片数据手册中的"Recommended Connection Diagram"进行对比分析。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guangod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