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下的慢策略,管用么?

我想,每一位业内的小伙伴,都感受到了变化的加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远的不说,从微博的几年,到魔漫的几个月,到脸萌的几周,到神经猫就只有几天了。同理,爆炸性信息的有效期也开始缩短,一个月掉三架飞机,烧一辆公交车,每周都有部长级的落马……不断地帮我们做脱敏训练。

似乎一天不看新闻、不看朋友圈,就听不懂大家说的是什么了,于是,很恐慌,不停的看,看得神经衰弱,那感觉,就像吃多了肚子撑得很难受,而且都是零食。

偶尔几天,真的很忙,不去看各种信息,到头来发现,其实也失去没什么。

所以,可能真的需要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更合理的应对。

-------------------

和做新闻的朋友聊,新闻对我来说非刚需,我总觉得,真的重大的新闻,我不去主动看,也会自动浮现,而这种生命周期过短的事物,总是不够深刻,对我们的影响也较短、较浅我不太愿意把时间投入到没有长期效应的事情上,好了,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

短时现象级事件(包括新闻、产品等),最多只需要了解一下概要信息,只用垃圾的、零散的时间去了解,如果身边实在太多人谈起,不妨做个听众和提问者,不丢人,还很划算。因为,我发现新鲜的招式下面的内功,大多数都不新鲜。

我更愿意去看一些长文,深度的分析。我的做法是看到可能不错的文章,花几十秒浏览一下,当时觉得可读就收藏起来,并不细看,等过几周,再回来看这篇文章,如果这时候我仍然觉得这篇值得读(经常的情况是在多个场景下看到过这篇的标题),那么,它真的值得读的概率就会大很多,于是,时间的投入也就更值得一些。

当年的Google Reader,可以看到汇总其他用户的推荐文章,是个很不错的过滤器,可惜现在我找不到替代品了,只好把时间当做最好的过滤器。

书,是对一个领域的阶段性总结,不可否认出版社的专业过滤器还是强过绝大多数网络媒体的。保持一定频率,选一些好书看(豆瓣的群体智慧、你认可的身边牛人,都是好的过滤器),也是我一直坚持的。

对于产品也是,一个朋友说的很有道理,那些一阵风起来的产品,因为起来太快了,所以大家并不知道是为什么爆的,各种分析文章都只是臆测。因为各种证据不足,数据、用户信息等等,也就没法知道保持、或者改进的方向,这次爆发等效于中奖,下一次再中的概率,其实和其他团队是一样的。

但,确实需要通过研究一些产品来保持自己对行业的理解,个人的做法是不追新,不零散的看一些分析文章,而是根据个人需要,主动找一些已经普遍认可的成功案例,做主题阅读,有条件的话,尽量自己去使用产品,这时候,多方观点放在一起看,比较不容易被一家之言带到沟里去。

--------------

最后,自己的输出,也尽量是有长期效应的内容,所以,这篇也是。

回到题目,其实自己也不确定,快节奏下的慢策略,管用么?


-----------------------------

@iamsujie的产品线:

  • 图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

  • 课程:企业内训;高校选修课

  • 品牌:@七印部落,代表作《启示录》、乔布斯《遗失的访谈》等

  • 网媒: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等(统一 @iamsujie);iamsujie.com

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