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回暖?码洋过10,000,000的随想

忽然发现,2006年7月17号,我入职阿里,一晃已经10年,而离开,也快2年。 又忽然发现,我写过的书,如标题的成就达成,从中窥见,实体书这个看似夕阳的产业,貌似有回暖趋势。

 

人人1.020104月到20126月,26个月(完结),45元*38000册;

人人1.120126月到20149月,27个月(完结),45元*60000册;

人人1.220149月开始,22个月(未完),55*90000册;

产品事1.0201310月开始,33个月(未完),55*23000册;

码洋总计1062.5解释一下「码洋」,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无折扣的标价乘以册数。

肯定有人好奇我从中赚了多少,直接告诉大家,码洋的8%左右,分摊到6年也没多少,更有价值的是,按照忽悠投资人的说法,这是20多万实打实的精准付费用户

想想当初第一本书第一次印出来的时候,自己想着能过100万码洋就满足了,没想到「互联网」、「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甚至「实体书」这几个关键词都给力了,这几年,销量是递增的。

0?wx_fmt=png


关于书这个产品的其他一些版本,主要贡献不是金额,而是品牌影响:

人人,台湾繁体版,各种收费电子版,还有同人「扫描版」,官方放出的免费阉割版,粗略估计,额外有30~50UV产品事,有收费电子版和等待出版的印度英文版。

 

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发现最近2年,IT、互联网类,扩大到泛财经,实体书市场是在回暖的,其他类别我不清楚:

为此,我问了一些写书的同行,也有类似感觉,5年前,很多专业书籍也有首印几千册完事儿,现在,能买过2万、5万册的越来越多了;

然后就问了相识的几大社的朋友,中信、机械工业、电子工业、人民邮电、蓝狮子、磨铁等,大部分表示这两年增速不错,另外的现象,两极分化更严重了,而几年前被寄予厚望的电子书反而不行了;

 

原因是什么呢?有点像电影行业?营销手段跟上来了?内容付费的认知越来越强?十多年来,书价涨得不多,显得很便宜了?……想听听大家的观点。

针对我的人人,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

书名的持续争议性,与woshipm社区的互相帮忙,初版以及再版时间的把握,这其中还是有一些套路的,比如控住几个大网站的「产品经理」关键词,然后趁着有同类新书发行的时候再版啥的,不细说了。

 

所以,下半年我会出新书,终于可以摆脱全阿里的职业生涯,结合自己创业、小公司的经验,为创业者服务、给大公司做顾问、讲课的经历,继续说产品的事儿。

 

出版社的选择,感情因素,还是电子社,虽然有些选择也许更好,中信、机械工业等最好的一波都聊过。用自己的努力来化解吧,出版社选谁应该不重要,还是看内容和产品本身。

 

而作为产品的「书」,大家也千万不要只理解成仅仅是那一本几百页印了字的纸组装起来的那个东西啦,二季度做的读书会一期,以及9月开始的读书会二期,都可算书的衍生,希望了解详情可以回复「读书会」。

 

最后,特别想听听大家对实体书回暖的观点;

外加个思考题,随着各种付费内容的出现(比如「得到」里的付费订阅、分答的精彩回答、吴晓波的每天5min),越来越多人买了一个,然后不为了自己看,而是再把内容略做加工,免费转发出来为自己引流,大家怎么看?是内容创业的bug么?


-----------------------------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B12』合伙人。更多信息可以关注二维码。

0?wx_fmt=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