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最重要的是使用系统能力给用户提供可依赖的确定性,然而效率是系统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效率是社会生工分工的产物,效率的提升可提高产品力的竞争力。
小米可以说是将效率革命发挥到极致的公司,2010年雷军拿着3000万人民币带领着团队开始创业,刚开始创建的小米社区,让用户一起参与进来设计的MIUI系统,每周强迫自己出一款新款,如果有用户提的意见比较好,小米就会将他们的意见吸取进来,下周出新版的时候告诉用户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刚开始这样吸取了一大批的铁粉,应为小米是他们一起创建的,那种极致的参与感,满足感在刺激着他们。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智能手机大爆发、消费升级、网红电商的流量崛起,其他的公司/厂家能够吸取一两个已经是赶的上时代的浪潮了,但是小米吸取三个红利。其他公司研发成本较高,比如说是一个产品的研发投入一千万,投入100个产品,就是十个亿,然而雷军是一款产品投入一个亿,做精品的大众爆款,虽然单个产品研发成本是其它公司的10倍,但是总成本确是十分之一。将所有的成本ALL in,追求极致的效率,追求天量的销量。
雷军曾说,互联网把人数字化了,每个人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每个人的一堆堆的生活记录就是一堆的数字,正是应为可衡量,可评估,也成就了可增量提高,改进,针对性的服务,大数据的分析系统;他们还打造了全员面对用户的交互系统,比如说做决策的时候,需要争论,那就需要相互辩解,但是如果很难达成同意的结论,很难推行,使用领导的特权去压迫改变,他们可能会不服,但如果是用户说哪里哪里使用的不爽,他们就会乖乖的去改变,这种方式增加了版本迭代的效率;小米历时3年在手机市场做到了全国最多,世界第三。
2015-2016年是小米的下沉年,遭遇了一些挫折,曾经有一个评论说:全世界没有一家手机企业能够在销量下降的情况下重新上升,之所以这样评价其实是有道理的,应为手机产业是一个供应链高度整合的产业,需要供应链的各个企业高度配合,销量下沉,引起整个供应链不太看好,很难起死回生。但是联想的杨元庆,360的周鸿祎,小米的雷军都是中关村培养出来的杰出人物,不愿意低头认怂。
2017年,雷军小米电商已经算是龙头,但是根据行业报告,10%的用户在电商上购买产品,90%的用户在线下购买,就是全部占领电商领域也只有10%的用户,雷军决定渠道下沉,在线下开展小米之家,对抗OPPO和VIVO,OPPO和VIVO是很强的竞争点,把握商业的本质,哪里有人那里就有生意,用户体验做的好,而且采用明星代言导入高流量,开了60万+的线下店面。小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一二三线城市开展了小米之家,利用小米的大数据分析系统确定地理位置,确定商品供应。还有一个创新的做法是开展了小米小店,只开展在县镇村,由小米统一配送商品,供应链优势比较好,而且服务人仍然是村主理人,这种形式,小米之前基本上没人做。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开展了20万+的店铺,极大的扩展了线下流量。
小米的三级火箭策略:1.小米手机业务;2.打造立体的零售交易网络;3.小米云系统、IOT物联网系统,智能化的未来
做产品要思考:
你的产品最具有效率的那个效率点是什么?如何将它打造成你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