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PCB制造商沟通需求时,精准传递技术参数和工艺要求是避免翻车的关键。以下是分步骤的专业沟通框架,涵盖必备技术要点和常见避坑策略。
1. 需求梳理:明确核心参数在联系供应商前,先整理以下6大类关键信息:
(1) 基础参数
层数:单面板/双面板/4层/6层(HDI?)
板材类型:FR4(普通/高频?)、铝基板、陶瓷基板、柔性板(PI/PET)
板厚:0.4mm/1.0mm/1.6mm(公差±10%?)
尺寸:长×宽(是否拼板?V-cut或邮票孔?)
易错点:
高频电路未指定低损耗板材(如RO4350B),导致信号衰减超标。
板厚与外壳装配冲突(如1.6mm板强行塞入1.5mm卡槽)。
(2) 线路工艺
铜厚:1oz/2oz/3oz(内层/外层是否一致?)
最小线宽/线距:如4mil/4mil(1oz铜)、6mil/6mil(2oz铜)
阻抗控制:哪些信号线需做50Ω/100Ω差分?(注明层叠结构)
案例:
未声明阻抗要求的HDMI差分线,工厂按普通走线加工,导致眼图闭合。
(3) 表面处理
化金(ENIG):适合BGA/细间距元件(成本高但焊盘平整)
沉锡(Immersion Tin):性价比高,但存储周期短(<6个月)
OSP:仅适用于简单板卡,不耐多次回流焊
血泪教训:
选错沉银(Immersion Silver)工艺,半年后焊盘氧化,批量返工。
(4) 特殊需求
厚铜设计:≥3oz需提前确认蚀刻能力(部分厂商免费打样不支持)
盲埋孔:激光孔/机械孔?孔径公差要求?
阻抗测试:要求提供测试报告(如TDR曲线)
2. 高效沟通话术
避免模糊表述,用工程师语言直接提问:
正确示范
“我们需要做一款4层板,具体要求如下:
板材:FR4 Tg170°,层叠结构:Top-Gnd-Power-Bottom
板厚1.6±0.1mm,成品尺寸50mm×80mm(含工艺边5mm)
外层2oz铜,内层1oz,阻抗控制:USB差分线100Ω±10%(参考层L2)
表面处理:ENIG,阻焊绿色,白色丝印
请问能否支持?最小线宽/线距能做到多少?”
错误示范
“我要做个电路板,大概四五层吧,你们看着做。”
3. 文件交付规范
提供可生产性文件包,避免来回修改:
必交文件:
Gerber(RS-274X格式)+ Drill文件(含孔属性)
阻抗计算说明(层厚、介电常数、目标阻抗值)
特殊工艺说明(如金手指斜边、碳膜按键)
推荐补充:
3D STEP文件(检查结构干涉)
BOM清单(避免器件与焊盘不匹配)
未标注非标孔(如方槽孔)导致漏加工
4. 成本与交期谈判技巧
(1) 成本敏感型项目
拼板策略:将多款小板合并生产(如10cm×10cm标准尺寸利用率最大化)
工艺降级:用沉锡替代化金(节省30%成本,但牺牲长期可靠性)
(2) 紧急项目
加急费逻辑:72小时加急可能比常规交期贵50%,但48小时加急贵200%
分段交付:要求厂商先出20片验证,剩余批量后补
5. 验收标准确认
务必书面明确质量检测项,例如:
IPC-A-600 Class 2/3:消费级/工业级标准
飞针测试覆盖率:100%网络 or 抽样测试?
特殊检验:
高频板需提供介电常数实测报告
金属基板做导热系数抽检
纠纷高发点:
未约定阻抗测试公差,厂商按±15%交货,实际需要±10%。
6. 厂商能力评估
技术匹配度:
“是否有同类板卡量产经验?”
“4层板阻抗控制能保证±7%吗?”
产能真实性:
“目前生产线负载率是多少?”
问题响应:
“DFM反馈周期多长?”
结语
PCB定制沟通的本质是“用技术语言换可控结果”:
菜鸟级沟通:纠结单价,忽视工艺细节;
专业级沟通:锁定关键参数,主动规避风险。